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淳哈哈一笑,“练先生,我提议咱们俩都把帽子摘了,就以普通身份,来替双方辩驳,练先生以为如何?”
练子宁欣然笑道:“如此,可是下官占便宜了。”
当他们摆开了阵势,大家伙这才清醒过来,陛下这是要玩真的啊!
如果柳淳拿不出足够的说辞,驳倒练子宁,那么对于新派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在这些地方官之中,有不少都是柳淳的弟子,他们跟师父分别有些时候了。
或许有人会问,这段时间柳淳门下都跑哪去了,怎么朝廷上没有几个柳淳的人啊?
其实不然,大明这么大,落实均田的难度非比寻常,到目前为止,许多偏僻的地区,还没有完成,柳淳的门下,几乎都去做这件事了。
这次宣地方官吏进京,其实也相当于师徒聚会,这些弟子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看师父的表现。
朱瞻基,于谦,他们也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场对决。
“陛下,练先生,诸位大人,仆以为谢家老汉有第一个罪责,就是诬告!根据谢老汉的口供,他承认发现妻子昏倒的时候,测试过鼻息,知道她还没有死,在这种情况下,他逼迫儿子,去应天府,诬告弑杀祖母,我想这点是没有争议的。”
练子宁一愣神,他接到了朱棣的旨意,也是做足了功课,反复推敲……这件事情的核心其实是宗法和国法,牵连到法令和孝道,这是绵延了几千年的争论,练子宁不觉得柳淳能有什么绝佳的对策,所以他才敢迎战。
但是柳淳一出手,就打出了一记闷棍,实在是让练子宁大吃一惊,不过他的应变也是一流的,“柳大人,有杀人之心,和杀死对方,不能等同看待。尤其是子孙忤逆不孝,更是天大的罪恶,十恶不赦,理当从严论处。”
柳淳笑着点头,“练先生高见,不过我想请教练先生,谢超今年多大?”
练子宁道:“他刚刚十七岁,柳大人是想说他少不更事吗?”
“不!”
柳淳摇头道:“我大明法令,十六岁成丁,要担负徭役,换句话说,谢超已经成年,并非懵懂无知的幼童。纵然父母长辈可以管教孩子,难道可以不分年龄,不分情况吗?”
“这个……孝者顺也,纵然八十岁,只要父母在,依旧是个孩子,该管教,还是要管教的!”练子宁板着脸道。
柳淳一听,哈哈大笑,“练先生,诸位大人,我大明律法,规定十六岁成丁。就是说从十六岁开始,就是一个成年人,就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一些地方,不足十六岁的,就有成婚娶妻的,到了十六岁之后,很多人已经当了父亲。”
“父亲难当啊!上面有老人要奉养,下面有孩子要拉拔。一家上下,所有的担子,都落在他的肩膀上。实不相瞒,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虽然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但是我总要为了这个家付出心血。”
“任何人成丁之后,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责任,既是家庭给的,也是朝廷法令给的。他要做好父亲,当好儿子,还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大明子民。这些事情,归结起来,就是要挣钱养家,说白了,也就是找一份来钱的工作。”
“务农,经商,读书,做官,全都是选择……练先生,你觉得出海是不是一条出路呢?”
练子宁准备了一肚子的纲常论理,什么圣贤道理,太祖遗训,可柳淳完全不上当,这就让他十分尴尬了。
出海这件事情,还真没法反驳,朱棣已经封了一个海国公,张辅镇守安南,他们可都是成功走出去的。
谁敢反对出海,岂不是跟朱棣过不去吗?
“柳大人,升斗小民,未必懂得大道理,他们只觉得出海风险太大,故此不准子孙出海冒险,也是有情有可原!”
“那练先生是不是也觉得,老人未必懂得大道理,老人未必事事都对?”柳淳不慌不忙道。
练子宁算是被挤兑到了墙角,只能无奈道:“柳大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老人的智慧还是要倾听的。”
“哈哈哈!练先生说倾听,却没有说一定要尊奉,由此可见,练先生也知道用责打囚禁的方式,强迫子孙遵从自己的意见,如果不从,甚至不惜杀人,这是大错特错的!”
练子宁默然无语。
柳淳却朗声道:“仆以为这个案子告诉所有人,宗法要不得!只有朝廷,才有权抓捕囚禁;第二,一个人成丁之后,就有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力,家中长辈不得用暴力胁迫!”
柳淳顿了顿,又道:“不止这个案子,在许多地方,有些出面干涉年轻人,责打惩罚年轻人的,不是父亲,也不是祖父,只是一些有亲戚关系的长辈族老罢了。对于这种现象,必须严厉禁止,天下只有大明律法,没有宗族家法!”
顶点
………………………………
第645章 后院起火了
柳淳的这番表态,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可是在很多人听来,却格外刺耳。因为即世家大族之后,柳淳又把手伸向了普通的宗族,甚至是一些稍大的家族,要把他们彻底摧毁!
变法不断深入,皇权不断伸向基层,残酷的现实,已经直逼太多人的心理防线了,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一定要阻止!
练子宁,你丫的是个死人吗?
从辩论一开始,你就节节败退,完全被柳淳牵着走,你可是榜眼啊,给力点!
就在千呼万唤之中,练子宁终于站了出来。
他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方才与柳大人对谈此案,臣有一点心得体会,不知道能否说一说?”
朱棣含笑,“但讲无妨。”
“多谢陛下,方才柳大人提到十六岁成丁,臣以为这个提法非常好。父母都希望子女成家立业,百姓也常说三十而立。事实上用不了这么大的岁数,基本上成亲生子,一个人就该替自己负责,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应该有自己的主算。”
“臣觉得以十六岁为限,朝廷应该鼓励年轻人在适当年龄之后,单独组成家庭……如此,他们才能更好的为自己做主……”练子宁抬起头,迎着朱棣的目光,顺便用眼角扫了一下柳淳,而后才道:“这是臣的一点浅见,不知道陛下,还有柳大人,是如何看待的?”
还能怎么看,简直高兴坏了!
这话实在是说到了朱棣和柳淳的心坎上。
他们费了好大力气,对着宗法开战,究竟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想把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上来。
众所周知,农业的产出不多,而且受天灾气候影响很大,因此为了自保,人们自然而然,会结成家族,宗族,靠着血缘地域作为纽带,结成一个个的团队,来抗击风险。
这就有点像狼成群结队,一起狩猎生存一样。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的地位,要遵守狼群的法则,农村乡土社会的法则就是宗法,而宗法制度的核心必定是维护大家族,通过各种手段,把人牢牢拴在本地,防止逃跑。
偏偏工商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够自由出卖劳力的青壮年。
在推行均田之后,城里就不同程度出现了用工荒。一面是原来的流民返回了老家,一面是受乡土观念束缚,新的劳动力不愿意背井离乡,与此同时,海外的大门敞开了,市场扩大,工业需要疯狂扩张,必须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填补……
当站在这个高度上,就能看清楚,从朝廷到社会,大家伙争论的是什么。
鼓励年轻人独立门户,成立小家庭,失去了宗族庇护,他们必须想办法多赚钱,才能养家糊口。
田地的产出有限,又逼着他们不得不走出家门,进入城市。
而且家庭变小了,管理,征税,执法,各种难度也会随之下降,朝廷的触角才能直接伸到每一个人……简单说吧,就是要把原有社会结构彻底打散,变成最基本的三口之家,五口之家,然后再根据工业社会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
同样的碳原子,改变了结构之后,就能从柔软的石墨变成坚硬的钻石,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也是这个道理。
朱棣又不是闲着没事干的傻子,岂会单纯为了一个案子费心思,他是要借着这个案子,继续推动变法,让变法真正落实下去。
“练先生见识高明,正正和朕意啊!”朱棣笑呵呵道:“柳淳,你觉得如何呢?”
柳淳笑道:“陛下圣明,练大人睿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乃是天下臣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