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从小到大,稍微有不对的地方,就会拖去祖宗祠堂,进行毒打,打手板,用鞭子抽,罚跪,不给吃饭,捆起来吊在房梁上。
总而言之,用尽了各种办法惩罚。
有人也会觉得管教太过分了,可转念一想,老话说得好,棍头出孝子,你瞧人家的孩子管得那么好,有什么资格说人家的不对?
还是瞧瞧自己家的孩子吧!
而且老者也时常得意洋洋,觉得自己管教有方,他们家才会越来越好。
他在三十年前,靠着挑扁担卖货,挣下了一个院子。当时他就挑好了地,不惜血本,盖了大瓦房,为了盖这个房子,他都累得吐了血。
为了这个家,他容易吗?
这些年他年纪大了,不太管事了,可儿子没出息,竟然连孙子都管不好。这个小兔崽子不老实做人,继承家业。竟然要学什么新学,这不是胡来吗?老头发狠,打了孙儿好几次,还把他的书,写的东西,通通给烧了。
更是下了禁令,不许出门一步。
可就在不久之前,航海的船队回来了,将海外的消息带回来,到处都是报纸,到处是介绍……少年爬着墙,跳了出去,一口气跑到了码头,目睹了那个壮观的地球仪,痴痴地盯着。
他找到了大明朝,找到了应天,在上面不过是一点点而已……他又去买报纸,如饥似渴地读着。他知道了海外的辽阔,知道了还有那么多国家,那么多的土地,那么多的财富。
心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少年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不该被圈禁在家里,也不该像父祖那样,靠着小生意活着。他发疯似的,跑回了家中,想要向父母坦白……可就在这时候,被一直盯着他的祖父看到了。
他们家中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争吵,老头动用了家法,狠狠惩罚,还把孙儿捆起来,丢在房间里,不给吃,不给喝!
足足两天时间,为了防止逃跑,他还跟老太太分别守着门口,两条路,要么认错低头,永远不再跑出去,要么,就活活饿死在里面,宁可不要这个孙子。
少年被捆着,却不愿意服输,他靠近了桌脚,用力磨蹭脚上的绳子,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他终于磨断了绳索,不顾一切往外面逃。
就在他推开门的刹那,老太太正在外面堵着,过来拉扯,少年已经红了眼睛,他用尽力气挣脱了老太太的阻拦,爬上了院墙,就逃了出去。
他根本没有注意到,老太太要去追他,结果脚下一滑,摔倒在地上,好巧不巧,还把脑袋磕了,顿时昏迷过去。
老者发觉之后,为了追回孙儿,竟然让儿子以弑杀祖母为名,去应天府告状。如此忤逆大事,应天府岂能坐视不理。这才派遣衙役过来,并且追到了军营,要把人抓回来。
“就凭这些刑具,定一个私设刑堂的罪也不为过!”这是锦衣卫关于这个案子的看法,但是应天府这边,却有不同的意见。
“人家祖父管孙子,不管怎么样,都是家事,似乎朝廷不该掺和,而且就凭着刑具定罪,这大明朝上上下下,有多少祖宗祠堂,到了乡下,别说打人了,就算是打残了,打死了,也没人管啊!”
包括那个老者,也是不服气。
“这是我的家法!就算是皇帝老子,也不能干涉我的家事。儿子,孙子都是我的,老夫就算打死他们,也是活该!哪怕去金銮殿打官司,我也不怕!”
真是够硬气!
“陛下,人家可是点名了,这个案子要不要御审?”
朱棣看着面前的案卷,越看越生气,更要命的是,居然有一大堆人,认为锦衣卫胡乱干涉家事,纯粹是狗拿耗子。
“御审,不但御审,朕还要让所有的地方官都听听!看看朕断案是否公允!”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44章 国法尊严
谁都知道一句话,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再厉害的人物,面对乱麻一般的家事,也休息理出一个头绪,更遑论是非对错,基本上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就是各打五十大板。
显然,朱棣是不想看到这么个结果的。
“朕的确要御审,不过现在两边争论激烈,朕要给你安排一个对手,你也必须赢得漂亮!”
你想赢干脆别安排对手啊!
柳淳仿佛看到了朱元璋附体,这爷俩还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那么不讲理!
不过这事对于柳淳来说,还真不困难。
要说柳淳对什么研究最深,首推就是《大诰》,做为两次出任锦衣卫指挥使的人,柳淳把所有的法令都烂熟于心,而且他还编写过皇明祖训,绝对是权威中的权威。
因此他欣然接受。
此刻各地的州县官吏,已经陆续进京,在京城聚集了上千人。
这可不是普通的百姓,而是一群地方父母官。
不可否认,这里面庸才不少,但是聪明人更多。
他们也不可避免,被卷入了京城的舆论之战。
先是一群老者怒砸地球仪,接着又有老者动用私刑,对待自己的孙儿。
整个报纸都愤怒了,原来就主张年轻人自己掌握命运的那些笔者仿佛打了鸡血,痛骂老顽固,怒斥老人霸道蛮横。
原本那些维护纲常的人,也是更加卖力气,他们主张家法就是家法,纵然有不妥当的地方,可家国天下,先有家,后有国,朝廷不该干涉家法。
他们这么说之后,让对方的笔者抓到了漏洞。
既然你们都承认有不妥当的地方,那为什么不去纠正?难道眼睁睁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老人驯服成小奴才,小老头吗?
难道一个人连选择喜欢职业的权力都没有吗?
很显然。随着辩论的深入,触及的层面越来越多了。
过去柳淳推动变法,实现均田,又改革科举,又鼓动朱棣大力兴学……看起来整个新政虎虎生风。
大明的工商也发展起来,海外的航路也打通了。
接下来就该快步走上大航海之路,从此横扫天下了……不,远没有那么简单!
柳淳和朱棣做的最多只能算是个开头罢了。
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最艰难的,那就是用工业社会的法则,去重新改造这个国家,用工业化的思维,去管理这个国家。
有工厂和作坊,绝对不意味着工业化,如果头脑还是像这些老榆木疙瘩儿一样,抱残守缺,那就什么都办不成了。
因此这次御审,差不多是对整个农业时代,两千年枷锁的清理和审判。
朱棣给柳淳施压那也是情有可原,至于柳淳,他也是外松内紧,丝毫不敢怠慢。
“师父,这是我写的,有关这个案子的看法。”
于谦将一个小本本递给了柳淳,小家伙探着脖子道:“师父,你看还有道理吗?”
柳淳接过来,在手里翻看了起来。
小于谦还真不愧是神童,他着重提到两点,老者虐待孙儿,失去了为祖的本分,断绝孙儿上进之路,手段残忍,全然没有顾忌亲情。
等看完之后,柳淳只是笑道:“你有心了,要把这样,为师安排你跟皇孙,一起去金殿旁听如何?”
于谦大惊,“师父,弟子能,能去吗?”
“没什么不行的,让汉王带着你去,混在皇孙堆里,看不出来的。”
果然,两天之后,朱棣就在奉天殿前,举行了御审,上一次在奉天殿前的盛大活动,还是测试百官的常识水平。
这一次则是审讯一桩不算太大的案子。
随着钟鼓之声,人员鱼贯而入,进入了指定位置。
文武重臣,在京七品以上官吏。包括一千多位地方知州知县,还有卫所的千户,以及宗室勋贵,将偌大的场地,挤得满满的。
这个阵仗之大,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别说审判一个小老百姓,就算办欺君大罪,都已经够用了。
在这么大的舞台上,一个小老百姓哪里承受得住。
事实上跟柳淳站在了对立面的人是练子宁!
这位可是曾经的榜眼,论起才学,在当朝仅次于六元黄观。只是由于他不太光彩的过去,才备受排挤。
这次练子宁站出来,替老头辩护,完全可以视作两种思维的巅峰对决。
“柳大人,下官只是对事不对人,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还请大人见谅。”
柳淳哈哈一笑,“练先生,我提议咱们俩都把帽子摘了,就以普通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