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景隆督帅两千人,跟安南的两万多兵马杀到了一起。
在战前李景隆已经交代了,打不赢就赶快跑,反正他不要面子。
结果开战之后,李景隆乐了,安南居然弄了一大堆的战象,冲击明军。这可怪不得老子,是你们自己送死!
安南这边也是无奈,他们的主力都在北边,只剩下象兵可以对敌。
而明军这边,最强的就是火器,不光有火铳,还有火炮,火箭,李景隆像是不要钱似的往安南的人马扔去。
说实话,人没打死多少,可大象吓坏了,这些庞然大物纷纷掉头,反而把安南自己人给冲垮了。
按照正常思虑,李景隆该攻击升龙府了吧?
不!
这位怎么可能走寻常路呢!
他把陈朝旧臣,地方豪族都召集过来了,“我是大明钦差,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了不会欺负安南,就是不会欺负。都城在前,我明军不入。你们现在就去攻城,如果遇到叛逆大军来援,我替你们挡着。”
有这么一位义薄云天的钦差大臣撑腰,安南的人马放心了,他们呼喊着,扑向了升龙府。
如果李景隆去攻城,没准也能拿下来,但损失不会小。
可是让安南人自己打自己,情况就不一样了。城中的陈朝旧部,反对胡季牦的力量,里应外合,一举攻克了升龙府。
“国公爷,你说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下面人好奇问道,他们跃跃欲试,想要进城分一杯羹。
李景隆却骂道:“傻蛋,胡季牦还有十万大军呢!京城都丢了,他肯定要拼命的。咱们进城,替这些蠢驴挨刀剑啊?”
手下被骂得没脾气,“那,那要怎么办?”
“简单。”李景隆得意道:“给我往南杀,本国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专啃硬骨头!”
听李景隆的话,下面人都傻了,国公爷啊,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
老虎在北边呢!
你往南边杀,那叫柿子捡软的捏好不!
李景隆才懒得跟下面人掰扯,反正听令就是了,他督帅人马,直扑清化。
从头到尾,李景隆这家伙就不按套路出牌。
什么脸面啊,什么战功啊,他全都不在乎。咱老李跨海而来,辛辛苦苦,干嘛自己找不痛快。
这南边也没多少兵马,又盛产稻米,肥得流油,不抢一把怎么行呢!
就在李景隆向南的过程中,又一个大馅饼落到了他的头上。
之前安南一直欺负占城,胡季牦就是靠着攻打占城立下了军功,才能篡权成功。一句话,占城被安南压得喘不过气,几乎有亡国的危险。
李景隆的出现,让占城看到了希望,这个到处杀戮放火的海国公,居然享受到了箪食壶浆的待遇。
占城派出船只,给李景隆送来军需。
尤其是看到明军山一样的海船,忍不住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弄清楚了情况之后李景隆立刻又假传圣旨了。
“上国知道你们被安南欺负得太苦了,我是奉了钦命,讨伐安南,给你们出气的!放心,有大明在,就不会让占城吃亏!”
李景隆盘算了一下,他一路上也疲惫了,人马也该修整了。所以呢,他干脆带着抢掠的东西,潇潇洒洒去了占城。
到了占城之后,李景隆也不消停,他鼓动占城组成兵马,协助上国,一起讨伐安南……就这样,李景隆又忽悠了好几万人,虎视眈眈,只等安南的消息,就要挥军杀过去。
……
接到了李景隆的捷报,朱棣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这家伙一路上就没真正打过硬仗,唯一拼命的就是跟象兵交锋。
可看看他的战果,攻克升龙府,攻克清化,抢掠粮食上百万石,杀戮安南人马数万,自身的损失不到一百人。
顺便还拉拢了占城,得到了数万人马。
别说朱棣了,就算满朝的武将,也都疯了。
以如此之少的兵马,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就算古之名将也做不到啊!这李景隆成了大明战神了?
靖难三大国公,互相瞧了瞧,你服气李景隆吗?
当然不服气了!
可不服气能怎么样,还不是要忍着!
人家这仗打得就是漂亮。
丘福沉吟了良久,这才缓缓道:“启奏陛下,海国公突袭安南,的确是飞来一招,精妙无比。臣以为这是陛下运筹之功,臣等五体投地。”
听到丘福的话,朱能差点笑喷了,这老丘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宁可去拍皇帝的马屁,也不愿意承认李景隆的功劳。
可试问朝堂,又有谁愿意呢!
“臣等恭贺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大家伙一起跪倒山呼,激动的满脸泛红。
朱棣微微哼了一声。
他并没有让群臣站起来,而是自嘲一笑,“列位臣工,朕的确略施小计,瞒过了所有人,可你们知道吗?朕为什么要这么做?”
群臣不知,只能趴在地上。
朱棣的脸色很难看,“朕不得不说,我大明的臣子之中,居然出现了无耻的叛逆!他们私自将军情泄露给安南,如此逆臣,朕岂能放过!”
“宣柳淳上殿!”
太监急忙高喊,这时候人们才注意到,柳淳竟然没有在金殿上。
不多时,柳淳走了进来,冲着朱棣施礼。
“你把查到的情况跟大家说一下吧?”
“是!”柳淳朗声道:“臣经过彻查,一共有多达十七位朝臣与安南方面有往来,其中就包括翰林编修……谢广泰!”
“什么?”
当听到这个名字,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蹇义,“不可能!柳大人,你是不是搞错了?这个谢广泰不是那种人,他,他怎么可能勾结安南呢?说不通啊?”
蹇义不停摇头,茹瑺沉吟道:“谢广泰中进士,入选翰林,他的文章老道,人品端正,又出身名门,的确不应该啊!”
还有许多大臣也都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王家,谢家,都是千年豪门。虽然在两宋之后,就不讲究门第,但是这个谢广泰的祖宗确实辉煌过,而且谢家经常出官员大儒。
谢广泰的祖父在十年前去世,他是名满江南的大儒谢芳,蹇义考中进士之后,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谢老先生,持学生之礼。
谢广泰进入翰林,许多人都说谢家又要重兴,怎么转眼之间,竟然跟安南人搅合在一起了?
“诸公,莫非不相信锦衣卫的调查吗?”
大家伙互相看看,为难道:“柳大人,非是我等不相信,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了。”
柳淳也不废话,他手上有足够的真凭实据,让所有人闭嘴!
“陛下,请准许证人上殿吧!”
顶点
………………………………
第603章 一个白痴
面对这个匪夷所思的案子,朝臣上下,几乎没人相信是真的,都觉得柳淳是有意陷害,毕竟千年大族,名儒之后,朝中的翰林清贵,怎么可能干出里通外国的事情,不可能,绝无可能!
谁会傻到不顾荣华富贵,甚至连命都不要了。
只不过随着柳淳将一个个的证人叫上来,听过他们的叙述,奉天殿上,所有官员都觉得不寒而栗,有人偷着擦汗,有人更是心惊肉跳,别说是谢广泰了,就算是落到自己的头上,也未必扛得住啊!
到了最后,谢广泰终于被带了上来。
“罪臣拜见陛下。”
朱棣把头扭到一边,对这种畜生,根本不屑一顾。
“你既然知道自己有罪,就原原本本招供,把事情的经过都说出来,若是有隐瞒,朕绝不客气!”
谢广泰低垂着脑袋,点了点头,“罪臣遵旨,这事情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大儒谢芳去世之后,谢广泰为祖父守孝三年,在坟前结庐苦读,自觉学问大涨,这才进京赶考,想要一举成名,重兴谢家门庭。
他怀着满腔的壮志进京,在京城租住了一个小院,每天出入,去拜会学者,结识各地的才子,砥砺学问,磨炼文章……争取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提升本事,为了会试冲刺。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邻居搬进来一家人,每天下午时分,都会有悠扬的琴声传来。
谢广泰是个文雅之士,在音韵上面造诣颇深,他听得出来,对方有些功力,却又难以登堂入室,谢广泰不是个多事的人,他没有跑去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