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你要另寻新君,只怕燕王也未必会放过你吧!
杨士奇的一颗心,不停转动,怎么也想不通。
方孝孺却笑道:“你别怕,老夫自知死之将至,遍观朝中,唯有将一些事情托付给你。老夫在民间的近十年,已经看到先帝的法令逐渐崩坏,人头滋长,田地兼并,官绅大族日益膨胀,贫富不均,人心不稳……老夫希望能实现井田,无非是想把天下的田,都归于皇家,然后再由天子租给万民。或是二十年,或是三十年,进行一次重新分配。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人都有田耕,才能长治久安,才能永远昌盛下去……”
“只可惜,老夫的第一步就迈不出去,世家大族根本不愿意上交田地,陛下又不敢推动,加上大战爆发,一切都成了空谈。”
“老夫也看明白了,士人大族,皆是贪图利益之辈,一个个利欲熏心,宁可死也不愿意交出土地。对大明好,对苍生好,对他们不好的事情,这些人是绝对不会做的!”
“老夫以读书人自居,如今总算是看透了读书人。燕王登基之后,有柳淳辅佐,必定彻底均田,也必定会触动天下读书人。到了那时候,我希望你能把我的话告诉柳淳。”
杨士奇听得浑身冒鸡皮疙瘩儿,方孝孺的话,要是传出去一句,都够千刀万剐的,这老爷子真是疯了!
让我告诉柳淳,能告诉他什么?
“你记着,一定提醒柳淳,绝对不可手软!也别以为士人会改变态度,就算给了他们钱财,让他们能舒舒服服活着,这帮家伙也只会怨恨,丝毫不会反思。所以对待士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杀!”
“可笑啊,老夫曾经想挽救士人,想跟他们谈。结果如何,你也清楚,这帮人根本不愿意交出土地,既然如此,那就要了他们的命!砍了他们的脑袋!”
老方又自嘲苦笑,“我也就是说说罢了,我想做,可我做不来,也没有那个本事……杨士奇,你千万要告诉柳淳,不可以有妇人之仁!他要是不想和老夫一样下场,就一定要狠下心!”
“你告诉他……”
方孝孺还要往下说,突然外面有人喊道:“方大人,方公,天子急召。”
老方顿了一下,走到门口,对外面道:“老夫知道了,换一套官服,立刻就去。”
说完,方孝孺扭头,急匆匆到了杨士奇面前,“没有时间了……你记着,我会替柳淳除掉变法最大的绊脚石,帮助他顺利变法。但是话又说回来,读书人之中,也有好的,不能一概而论。杨士奇,你也要尽力保全一些,保住一口斯文元气……”说到这里,方孝孺有苦笑起来,“我还说要断然下手呢!却又心软了。”
“不说了,不说了!你是聪明人,日后你自己决断吧!”
老方转身要走,却又回头,撩起袍子,重重跪在地上,给杨士奇跪下。
“拜托了!”
杨士奇的双膝立刻跪倒,五体投地!
他的脑袋已经炸裂成了一团浆糊,方孝孺跟他说得这些话,还有他的举动,简直让杨士奇不知所措,这老头是不是疯了啊?没准就是被兵败刺激的,可为何要在自己面前发疯啊?真是害死个人。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杨士奇平静心神,抬起头,却发笑方孝孺已经没了踪影,只是在地上有一封信。
杨士奇几乎是爬着过去,把信匆匆忙忙,塞进了怀里,他都没敢看,天知道方孝孺会写什么。
此刻的方孝孺坐在马车上面,行走在宽阔的街道上面,耳边全都是混乱之声,老方不用看就知道,乱了!
彻底乱了!
就算有二十万大军,也没有用了。
人心早就垮了。
方孝孺急匆匆赶到了奉天殿,此刻一大堆臣子正在这里议论,暴昭就说道:“陛下,当务之急,赶快撤出金陵,另寻都城,重整人马,卷土重来啊!”
方孝孺突然怒吼,“天子弃都城而去,成何体统?”
“体统?方孝孺,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体统?外面燕逆大军,即将杀来,城里人心惶惶,如果继续留下来,万一冲撞了圣驾,你负责,还是我负责?”
其余的几个人,也都跟着指责老方。
今天的方孝孺,比起往日更加犀利狰狞,他冷笑道:“逃?逃到了哪里去?应天百万人口,二十万大军,如果连应天都守不住,你们有把握守得住别的城池吗?”
“难道要让天子一路溃逃,成为人人耻笑的亡国之君吗?”
众人被问得哑口无言,而作为龙椅上的朱允炆突然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猛地站起。
“不,朕不是亡国之君,不是!朕要你们守住金陵,守住!不许燕逆进城,不许!”
朱允炆扯着脖子大吼,青筋血管突出,状若癫狂,他几步蹿下丹墀,冲到了老方的面前,急切道:“方先生,你有办法,一定有办法,你快告诉我,告诉我,要怎么才能赢?这一次我都听先生!”
当初议和成功之后,朱允炆痛定思痛,决定听从方孝孺建议,挽回民心,他接受老方推荐,让荀顺庆去山东,推行变法,
可就在清丈刚刚有些头绪的时候,山东世家联名上书,孔家也跳出来,议论汹汹,他扛不住,只能让锦衣卫把荀顺庆带回京城,才有了接下来的事情……
“方先生,这一次朕不会犹豫了,真的!方先生,不晚吧?”最后三个字说出口,朱允炆的眼里有泪花……
:。:
………………………………
第520章 朱允炆最后的挣扎
不晚吗?
早就晚了!
自从当年朱元璋下定决心推动变法,大势就已经形成了。只可惜有人看不明白,假使当时能顺应潮流,或许只是在田地上面做些文章,士人还能保留相当的超然地位。
在乡村,还是稳定的宗族社会。
读书人,会写字,有学问,懂道理。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遇到了冲突争端,还是要靠他们来解决……所谓皇权不下县,就是这个道理。即便失去一些经济特权,多数士人还是能维持自己的体面的。
很可惜这帮人什么都不愿意放弃,齐泰、练子宁、景清、暴昭、黄子澄、陈迪……许许多多人,聚集在东宫周围,先是利用朱标,接着利用朱允炆,强力阻挠变法。
他们以为只要朱允炆坐上了龙椅,就大功告成了。
可现在看来,正是因为他们的反扑,反而促使变法更加深入……方孝孺很重视民间的声音。过去的变法,最多是朝堂上议论,有人反对,有人支持,等到了民间,多数老百姓是不敢发声的。
即便他们支持变法,但是推不下去,也只会一声叹息,摇摇头就算了。
可现在情况变了!
彻彻底底变了!
兖州的老百姓告诉所有人,不变法,他们会造反的!
另外,金陵的百姓,私下里也在议论,所有人都跃跃欲试,从上到下,就连大门不出的妇人,也凑在一起,互相议论着。她们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希望取得财产的权力,希望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股力量已经自下而上形成了,方孝孺感觉到,这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超越历代,冠绝古今……他真的好想看到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只可惜,他没有机会了。
总要有人去死,只要死的有价值,他是不会在乎的。
陛下,老臣忠心耿耿一辈子,如今却要算计陛下,老臣唯有将一条命还给陛下,至于够还是不够,只有天知道了,老臣只求问心无愧!
“陛下,国难关头,最紧要的就是稳住心神,不能自乱阵脚。说什么迁都,更是无稽之谈!就拿城中的二十万人马来说,如果离开了京城,老臣料定,他们就会纷纷逃跑。毕竟家人在京城,祖宗坟茔也在。为守卫京城而战,这些人会拼尽全力。背井离乡,前途渺茫,生死不知,人心离散,出了城,就真的变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了!”
方孝孺怒视着暴昭,“暴大人,你还愿意出城吗?”
暴昭被吓得一缩脖子,这家伙平时声音比谁都大,可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就怂了。一双老眼,恶狠狠盯着方孝孺。
“你,你有本事,怎么会放任燕逆过江?你,你不忠!”
方孝孺懒得搭理他,“暴大人,你要是有办法退敌,就赶紧说,没有办法,你就闭嘴!”
老方呵斥暴昭,其他人就更不敢开口了。他扭头又对朱允炆道:“陛下,当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