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爱卿……”朱元璋沉吟道:“你在吏部,甚得朕心,如何能离朕而去呢?”

    赵勉磕头做声,“陛下,臣受国厚恩,身为吏部尚书,执掌铨选,位高权重……臣旦夕不敢忘怀天子之恩,修河道,开铜矿,乃是万世之功,哪怕过了百十年,后代子孙依旧能够收益……臣以此来报天子大恩,恳请陛下成全臣一点苦心!”

    赵勉再度磕头作响。

    朱元璋沉吟良久,说实话,他不太想放赵勉,因为此人听话,老实,不结党营私,除了王弼一案之外,他几乎没有自己的主张,什么都听自己的。

    用他,很放心。

    可云南的事情,的确如赵勉所说,非重臣不能承担!

    “好!赵勉忠心为国,加少保衔,以吏部尚书、右都御史巡抚西南,总揽政务,督修航道,以及开采滇铜!”

    这个任命下来,简直满朝震惊!

    在老朱的时代,巡抚还没有形成定制,朱标曾经就以太子身份巡抚九边,如今赵勉以吏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的地位,前往云南,足见老朱对西南之事的重视!

    赵勉这家伙,是一步登天啊!

    哪怕曹国公李景隆,都只能干瞪眼,没法跟赵勉争了。

    杨靖,郁新,王儁这几个人更是大眼瞪小眼!

    不带这么玩的,你一个吏部尚书,怎么有脸跳下来跟我们抢?你,简直厚颜无耻,不知廉耻!

    几乎一瞬间,赵勉成了所有部堂大员的眼中钉,恨不得啃他几口才罢休。

    赵勉却暗暗一笑……他去云南,的确是想做事情,当官到了他这个地步,也该想想身后名了。

    另外赵勉也清楚,王弼一案,他带着六部携手勋贵,把矛头指向了东宫,这笔账早晚要算的。

    而且谁都看得出来,朱元璋年纪大了,新旧交替就在眼前,他这个吏部尚书,必定会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与其被人家赶下台,还不如漂漂亮亮抽身撤退。

    这就是赵勉的进退之道!

    而且他也想好了,此去是投奔柳淳,以这小子的手段和份量,在新旧交替之际,绝对会有举动的。

    自己本事不行,那就投靠一个行的呗!

    柳淳,你可不要坑我啊!

    顶点


………………………………

第356章 跟柳淳混有前途

    赵勉心情很好,他主动请缨,前往云南,在老朱这里,他是得分不少的,否则也不会破例给他少保衔,要知道明初的官还是非常值钱的,多少文官熬了一辈子,能熬到二品就不错了,刘三吾头发都快没了,才是个三品侍郎。赵勉一下子成了从一品大员,在整个文官当中,也是拔尖儿的。

    “你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刘三吾也不打哑谜了,“你走了就逃出了是非之地,接下来的吏部天官可不好干了。”

    赵勉当然清楚,不过他还想听老岳父有什么高见。

    “如果老夫没猜错,东宫那边是一定要拿下吏部的,有了吏部在手,就可以压制变法一派的年轻官吏,大肆提拔科甲正途的官员。柳淳的那些学生们,怕是要受苦了。”

    赵勉无可奈何,“就算我留在京城,也帮不了他们,毕竟他们的根基还太浅了。”

    刘三吾点头,“没错,不只是你,就连柳淳都是如此……老夫本不想说,但你要走了,我不得不讲,陛下或许要易储!”

    “什么?”赵勉大惊失色,“岳父,您老人家可别开玩笑啊!”

    “不是!”

    刘三吾断然摇头,“太孙软弱无能,且心胸狭隘,不懂用人,不是英主!”

    “那……那陛下要易储,为何要放逐柳淳,为何……这说不通啊!”

    刘三吾大笑,“没什么说不通的,陛下首先要顾的是朱家的江山,其次才是苍生万民。如果不把你们都发配出去,重新提拔一些人上来,就算易储,不还是无能为力吗!你走了,最好不过。如果晚了,陛下都未必保你!现在朝堂上的一些大员,从都察院,到六部,估计都会换人的。”

    赵勉更加困惑了,他能感觉到危险,却没有料到会这么凶险!

    “岳父,这我们都走了,陛下再换个储君,还不天下大乱啊!”

    刘三吾轻笑,“咱们这位陛下,强悍坚毅,世所罕见。以一人之力,压制文武,就算在开国之君当中,也是极少的。唉……只是英雄迟暮,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你现在去云南,有三十万将士站在背后,又有柳淳在。就算有变故,你们也能应对从容,早晚你还有重回京城之日。奈何老夫垂垂老矣,到了那时候,恐怕你能见到的,也就是一抔黄土了!”

    刘三吾语气豁达,仿佛根本不在乎,可赵勉却明白了,这是老岳父跟自己的最后一面了,他撩起袍子,郑重其事跪在了刘三吾的面前,磕头作响。

    翁婿喝了践行酒,第二天,赵勉就带着随从,骑上快马,离开了应天。

    在十里长亭,杨靖和几位老友来送他。

    闲聊几句,杨靖就叹气道:“赵兄此去远离是非,小弟真是五体投地啊!”

    赵勉还想装蒜,“都是为国做事,哪里不是一样,云南也未必是福地。”

    杨靖轻笑,“赵兄就不要过谦了,早朝的时候,我们都没想明白,就你能看到这一步,真是高明啊!”

    杨靖压低声音道:“老兄,现在两边都在争吏部天官之位,已经红了眼睛了!”

    赵勉一愣,“真的如此?”

    杨靖点头,“没错,东边推出了梁焕,赵兄不会不知道此人吧?”

    赵勉大笑,“怎么不知道,他当年拍太子的马屁,往东宫送什么河图洛书,让太子臭骂了一顿,谁不知道!就凭他,也能当吏部尚书?”

    杨靖笑道:“现在好些人都称赞梁焕,说他德才兼备,是不二人选。可是在吏部这边,是希望推侍郎翟善。”

    赵勉执掌吏部三年,当然知道翟善了,此人从洪武初年就在吏部做事,一路升到文选司主事,后来詹徽被诛,他擢升侍郎,总体来说,翟善就是个循吏,很清廉,气度也够大,相比之下,他比梁焕合适多了。

    “这俩人放在一起,不是一目了然吗?还有什么可选的!”赵勉哂笑道。

    杨靖摇头,“赵兄,你恰恰说错了,目下梁焕的呼声比翟善高多了……且看着吧,我这个左都御史,也当不了几天了。”

    ……

    赵勉想说什么,可最后只化为一声叹息,他催马飞驰,用更快的速度,逃一般离开了是非之地……就在赵勉离京之后,几个关键的衙门,进入了疯狂的换人阶段。

    吏部,礼部,刑部,都察院……鸡飞狗跳,平均一个尚书,干不到一年,就要卷铺盖滚蛋。

    道理很简单,吏部操持官员任命,是百官之首,必须抢夺的山头,礼部平时权力不大,在六部里面占了个“贫”字,可礼部执掌两样东西,其一是科举,其二则是草拟圣旨,由于废除丞相,拟旨的事情,就由礼部和翰林院负责,而且礼部执掌全国的礼法,对宗法有着很大的解释权力,易储,那是要符合宗法的。

    显然,东宫已经意识到了危险,他们要攻下礼部,以此来制衡朱元璋。

    其余刑部和都察院,那是杀人的部门,战斗的急先锋,必须操持在自己手里……

    别看柳淳能把东宫整得很惨,但东宫背后,是积淀了两千年的儒家文官体系,大量的传统官僚,清流士绅,都在向东宫聚集。

    一股强大的反对变法的力量,也在成型当中……朱元璋的压力不小啊!

    不管京城的风雨如何,出来了就是幸运。

    哪怕柳淳给自己添再多的麻烦,赵勉也都认了,反正他是很清楚的,不折腾人,那就不是柳淳了。

    自己儿子才上了学堂没多久,就被一个水池打败了,他这个堂堂吏部天官,也绕了好半天,才想明白了。而且听儿子说,这才是入门,后面的难题一大堆呢!

    赵勉死的心都有了,幸好他没上柳淳的学堂,偷着乐吧!

    对待学生都这个样子,难道自己还能捞到好处吗?

    赵勉几乎以悲壮的心情,用了两个多月,总算赶到了云南。

    此刻距离柳淳入滇,已经快四个月了。

    “咱们又见面了。”

    赵勉两手一摊,“柳大人,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吧!”

    柳淳吓了一跳,“我说赵少保,你可别开玩笑啊!现在你是巡抚,又是从一品大员,我就是个驿丞,我吩咐你什么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