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不多见?是根本没有!柳大人还办学呢!我的儿子就在学堂读书!那小子现在就比我本事大!瞧着吧,再过几年,我们家就能改换门庭哩!”
……
百姓议论纷纷,全都往码头赶去,要送柳淳。
他们的话,一句半句,传到了朱允炆的耳朵里,太孙的小脸瞬间变得煞白,嘴唇竟然都哆嗦起来!
全都再说柳淳的好,怎么没有人知道我的难处?
他一个师父,却对弟子赶尽杀绝,如此阴险毒辣,不留情分,怎么就是好人了?
朱允炆越想越气,浑身竟然颤抖起来。
齐泰见状,忙道:“殿下,臣看出来了,柳淳这个贼是真的不知死啊!他威逼陛下,被贬了官职,这小子还不罢休,竟然煽动百姓,让这么多人去送他,他这是在打陛下的嘴巴子!向陛下示之以力!身为臣子,如此大逆不道,猖狂跋扈,陛下看在眼里,会怎么想?”
齐泰恶狠狠道:“臣看来,柳淳未必能活着到云南!在路上,就会有忠义之士,取了他的性命!”
朱允炆竟然没有听出齐泰的意思,反而欣然道:“这么说,他必死无疑了?”
齐泰大喜,只要太孙高兴,那就是默许了,柳淳,你等着吧!
“殿下,柳淳作恶多端,又不知道收敛,会有什么样的结局,都是咎由自取,殿下不用替他难过!”
如果说之前朱允炆对柳淳还有那么一点钦佩,再加上一点师生之情。到了现在,那就只剩下恨了!
柳淳让他狼狈不堪,名声扫地,身为师父,如此作为,他这个弟子,也实在是生不出尊敬之情。
“齐先生,你看还用去送送他吗?”
齐泰哈哈大笑,“殿下,柳淳这么干,已经是犯了大忌,谁去送柳淳,都不会有好下场,臣敢说,日后清理柳党,这些人全都在名册上,一个也跑不了!”
朱允炆眉头挑了挑,既然如此,那还费力气干什么……他正好不知道怎么面对柳淳呢,赶快回东宫吧!
他们的马车转了个圈,返回了东宫。
却没有料到,就在他们马车的后面不远处,正是朱元璋的马车!
皇帝陛下微服而来!
试想一下,假如君臣,师徒,祖孙,在码头碰到了一起……或许有些事情就可以谈,能谈就能消除矛盾。
至少能让老朱觉得太孙还是知错改错,重情重义,祖孙之间,血缘亲情,毕竟胜过一切……或许朱允炆还有最后的一线生机,能够扳回大局,挽救他悲剧的命运。
可他身边的猪队友们不答应啊!
有这几位师父互相争斗,互相扯后腿,就算是好的建议,也根本没法落实下去,想不倒霉都不行了!
“这就是人心所向啊!”
朱元璋同样看着路上的人群,小商小贩,布衣百姓,年轻的学童……都是最底层的人,柳淳在这些人当中,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让老朱很忌惮,可换句话说,也很欣慰。
他给柳淳的变法目标是什么?
不就是照顾这些底层百姓,抑制兼并,打击豪强,约束商贾,大兴教化……柳淳都按照他的要求在做,而且还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想。
如此能臣,古往今来,也不多见啊!
此子就是一柄神剑,要是为了大明江山,把他给折断了,史书上都会骂朕的!可除了朕,又有谁能驾驭这柄神剑呢?真是伤脑筋啊!
老朱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心里头千回百转。
正在这时候,马车到了距离码头还有五里的地方,再也走不了了。
整个码头都被塞满了。
柳淳是打算坐船逆流而上,他想去长沙看看,然后通过长沙南下,前往云南永昌卫。
这段距离不算远,坐高铁也就十个小时吧。
可在大明朝,走得快,也要好几个月。
好多人被发配云南,就再也回不来了。柳淳倒没有觉得他会死,毕竟头上有光环的人,无所畏惧!
为了保持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以便东山再起。柳淳是满脸笑容,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文正公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柳某本是无父无母的山野孩童。沐浴皇恩,几年之间,位列朝堂,全都是陛下恩典。仆年幼无知,行为荒唐,胆大妄为。全赖圣人包容,才能有幸前往云南。”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是柳某的修行之旅,也是柳某的深思反省之旅。科学是靠着脚走出来的,我的师门长辈,为了求取学问,奔赴极西之地,我这次走的近一点,仅仅是去云南,还差得太远了。”
“临别之际,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一首词,聊表心意。”柳淳说完,正色咳嗽,然后朗声颂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一曲苍凉的临江仙念完,所有人都傻了,最傻的就数李无瑕了……这个该死的坏蛋!他会填词啊!什么泰山一头细一头粗,根本是他敷衍自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45章 留给新君的礼物
李无瑕第一次愤怒了,气得小脸煞白,切齿咬牙,徐妙锦倒是在旁边咯咯笑……挺聪明的人,怎么碰上了情字就傻了。
柳淳多坏啊,他有多少本事,谁也不知道,写诗填词,信手捏来,没有任何难度……不过仔细品味这首《临江仙》,还是让人惊叹不已。
跑到古代当文抄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诗词文章,千万别随便抄……很多诗词,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写的,里面包含的意境后人根本未必弄得清楚,你写了,就很容易闹笑话。
比如有两句诗,叫“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哪怕大多数的教材,都说这是写景的诗,可这首诗的名字叫《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而且仔细品味,里面的意思也跟写景无关。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净慈寺是杭州的一座名寺,注意啊,南宋的时候,杭州可是“临时行在”,皇帝就在这里办公。
林子方中进士之后,当了皇帝的秘书少监……官职不高,但却是天子近臣,两宋很多的名臣,都是靠着跟天子的关系亲近,一步登天的。
林子方也交了好运,可这家伙却浑然不觉,被调到福州任职,他欣欣然要去赴任,杨万里洞察了一切,就借着这首诗,告诉他:兄弟,你可别离开皇帝啊!
莲叶挨着天,才能无穷碧绿,荷花有日头垂青,才能分外红艳……这哪里是写景的诗,根本就是在讲为官之道,在怂恿朋友,拍好皇帝的马屁,好能平步青云……是不是一下子格调全无,变得庸俗无比了?
信不信,哪位穿越的老兄,随便抄这么一首诗,到处嘚瑟,不但不会得到掌声,还会弄巧成拙!
类似的诗词绝不在少数,柳淳向来不敢当文抄公的。
不过这首临江仙倒是没什么问题。
杨慎的爹是杨廷和,嘉靖朝的首辅,因为大礼议,杨慎带头,跑到左顺门,要见嘉靖皇帝论理,结果被打了板子,屁股开花,贬到了云南。
凑巧得很,都是永昌卫!
杨慎也是才华盖世,前途远大,骤然贬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名篇,后来更是成了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无人不知。
柳淳比起杨慎,经历类似,唯一的不同,就是他要稍微年轻一些,词中的有些感慨似乎牵强了一点。
不过想到柳淳的经历,大起大落,有这样的感叹,也是情理之中。
一首《临江仙》让人一窥柳淳的文采!
原来柳大人竟然也是个斯文风雅的人物……想想这些年,柳淳一向主张要接地气,要用双脚去丈量学问。
很多人文人都嘲笑柳淳,说他的科学带着土味,是泥腿子的学问!
柳淳的门下,也只能被动反驳,没有更好的办法。
可现在这首《临江仙》一出,柳淳这边的门人弟子都来了精神!
瞧见没有!
我们的恩师不是不会你们那套玩意,相反,他老人家水平高着呢!
就这首词,比起苏轼如何?比秦观如何?比辛弃疾如何?
告诉你们,恩师无所不能,无所不会。
他是可以喝着茶,拿着扇子,跟你们之乎者也,孔夫子孟夫子,什么天理,心性的,漫天胡扯的……可恩师高古,他知道这套东西不行,所以先生才挽起裤腿,弘扬科学。他更是教导门下,要关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