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的心也就凉了半截,偏巧这时候他又得到了大宁和辽东的兵权……朱棣就像是得到了新玩具的孩子,把一颗心都扑在了这三处。

    柳淳进京了,而朱棣呢,则是全力以赴,经营老巢。在他的努力之下,大宁的人口突破了百万,辽东更是达到了一百五十万。

    淘金,采珠,挖参……朱棣用尽了办法,吸纳移民,他甚至从海盗手里买人……只要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朱棣埋头苦干,总算弄出了成绩,可就在这时候,朱标突然去世,接着牵连到晋王朱棡,直到不久前,秦王朱樉也在京城病死了。

    排在他前面的三位哥哥,三个嫡子,全都死了。

    朱棣成了老朱活着的儿子当中,最年长的一个,也是功劳最大,手上的力量最强的藩王!

    突然之间,朱棣拥有了竞争储君的机会。

    可是还没等朱棣行动,老朱就果断立了太孙。

    命运再一次戏弄了朱棣。

    父皇对大哥的感情太深了,他把父子之情,还有心中的愧疚,都转移到了朱允炆的身上……看起来还是原来的样子。

    不管他多努力,都抵不过父皇的垂青!

    同为儿子,爹啊,你怎么就不能看看我?

    朱棣发出了如是的呐喊。

    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回答,这是很焦躁的一段日子,朱棣不得不把自己关在军营,每日练武,发泄愤懑。

    他爱好宁静,可宁静不爱他啊!

    没等朱棣主动夺嫡,就有人把他视作了眼中钉,一下子安排两个藩王,尤其是辽王朱植,他本来被封为卫王,已经有了封国,可太孙这边非要改封辽王,只为了分朱棣的权力,其用心,昭然若揭!

    俺朱棣辛辛苦苦经营的地盘,就这么无声无息,被人拿走了。

    真是一个仁厚的侄子啊!

    既然这样,那就别怪叔父无情了。

    “王爷,还记得当年老衲跟你说过的事情吗?天子一心变法,太子若是和天子有了冲突,王爷的机会就来了……这话在太子身上没有应验,不过应在了太孙身上,真是命运弄人啊!”

    朱棣摆手,“大师,别跟我扯什么命运,这事情还是怪太孙自己!他容不得柳淳,也不愿意重用变法一派。父皇明明把柳淳塞给了他,他却依旧相信腐儒,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道衍点头,“王爷所言极是,不过老衲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奇怪的,太孙生长于宫中,听命于妇人……骤然为储君,必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最怕的就是比自己强的人!不要说柳淳了,就连柳淳的那些弟子,太孙殿下也是排斥的。”

    “哼!没有山海一般的胸襟,如何坐拥万里江山!”朱棣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而后站起身,朗声大笑,狂放豪迈!

    “大师,这条夺嫡之路,孤王是不得不走了!还望大师诚心谋划,等功成之日,孤一定不杀你!“

    道衍也笑了起来,“身为谋臣,能功成身退,已经是凤毛麟角,范蠡和张良也不过如此,老衲要谢谢王爷了!”

    道衍躬身施礼,抬头的时候。发现面前有一只手等着他,老僧也伸出硕大而枯瘦的手掌,和朱棣紧紧握在了一起!

    朱棣打算夺嫡,却不是大刀阔斧,起兵造反。他爹朱元璋还有一口气在,就算给朱棣一百万兵马,他也没有这个胆子。

    朱棣的打算是以堂堂正正阳谋,破解太孙的阴谋诡计。

    柳淳说太孙身边的人眼界不行,真不是冤枉他们。

    就拿柳淳来说,他直接告诉宁王,要想站稳脚跟,就要跟朱棣合作,而朱允炆呢,没碰他四叔,反而对小胖墩朱高炽下手。

    你一个储君,还不及柳淳来的大气,专门弄些阴谋算计,看起来精明,实则已经落了下乘。

    朱棣打出的第一杆大旗,就是变法!

    没错,就是变法!

    “茹大人,你以为北平清丈田亩的时机,是否成熟?”

    坐在朱棣对面的正是北平布政使茹瑺。

    此人和老先生茹太素同姓,但却没什么关系。

    不过同朝为官,老先生又喜欢提拔后进,茹瑺得到了不少关照。

    而柳淳呢,他把茹太素塞到了皇家银行的宝座上,老先生比起历史上寿命长了许多,现在还欢蹦乱跳的。

    由于要推动变法,光靠着柳淳的弟子也不行,必须有些经验丰富的臣子撑着,茹太素就推荐了茹瑺!

    因此,在种种运作之下,茹瑺成了北平布政使。

    他这个布政使跟朱棣一样,能同时管到大宁和辽东,权柄极重!

    “王爷,北方地广人稀,重要的不是清丈田亩,而是官绅一体纳粮服役……下官正准备推行,正需要王爷的一臂之力!”

    朱棣大笑,“此事易耳,王府三卫,包括本王在内,全都归茹大人调动!”

    茹瑺大喜,“那下官可要大干一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24章 收获的时刻

    朱高炽成了燕王世子,而且还得到了赏赐,很丰厚的赏赐,是老朱给的。在离京之前,老朱把朱高炽叫进了宫里,祖孙聊了很长时间。

    然后朱高炽就带着老朱赏的两船礼物,返回了北平。

    没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但是据老太监透露出的风声,朱元璋在孙儿离去之后,曾喃喃自语,说他真像朱标啊!

    这一点柳淳倒是不否认,的确,朱高炽秉性敦厚,仁慈又不乏睿智,除了长得太肥之外,活脱又一个懿文太子。

    朱元璋说这话什么意思?

    是不是皇帝陛下后悔了……柳淳没有胡乱猜测,他太清楚了,在这个关头,阴谋诡计是不顶用的,必须拿出真正的东西。

    假如老朱真的有心易储,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即便朱元璋不舍得,柳淳也有自己的思路……他现在就想全力以赴,推动变法,让变法的好处显露出来,真正深入人心。

    到时候只有真正支持变法的人,才能成为帝国的主人。

    因此柳淳把功夫放在了夏粮上面,之前他跟朱元璋谏言粮长之弊,老朱思量之后,挑出了一些州县,暂时废除粮长,交由官府统一征收,其余依旧由粮长负责。

    老朱也想看看,到底是他的想法对,还是柳淳说的有道理。

    这是一场很重要的竞争,在户部那边,尚书郁新,已经下令,给各地粮长去了公文勘合,告诉他们,务必要按时将粮食解送京城。

    而且他还特意嘱咐郁家,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将税粮送到太仓,一定要准时,要足量!

    粮长之制,虽然有弊端,但对于一些家族来说,却是一条登天之梯,这次只要赢了,证明柳淳是胡说八道,郁家子弟表现好,一定会得到重用,但愿老天保佑吧!

    户部如此,其余各部官员,反对变法的人,都会传出消息,嘱咐乡里,告诉他们,今年关系重大,绝对不许懈怠,不许敷衍。

    “这帮人都动起来了!”

    龙镡冷哼道:“师父放心,弟子们绝对不会给师父丢脸!”

    柳淳严肃道:“你们毕竟为官年头太少,道行也浅,别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才能把事情做好,懂吗?”

    这番话说的,有些师父的样子,龙镡忙点头。

    可荀顺庆就耿直多了,“师父,从一开始就错了,他们越努力,只会错得越离谱!”

    柳淳轻笑,“何以见得?”

    “师父,这不是明摆着吗!”荀顺庆闷声道:“夏税征收夏税曰米麦,曰钱钞,曰绢,也就是说,要收三样,包括粮食,钱币和绢帛,前两样不说了,光是绢这一样,就能分成多少种!曰丝绵并荒丝,曰税丝,曰丝绵折绢,曰税丝折绢,曰本色丝,曰农桑丝折绢,曰人丁丝折绢,曰改科绢,曰棉花折布,曰苎布,曰土苎,曰红花,曰麻布……”荀顺庆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跟相声的贯口似的,十分流利,可见他是真的下了功夫。

    他所说的,就是食物税收的麻烦之处。

    柳淳记得,上辈子有个著名的争论公案,就是宋朝的收入,为了证明宋代的富庶,很多人都大肆吹嘘一亿六千万的数字,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一亿六千万的单位,是完全不同的,里面包括代表钱币的贯,代表粮食的石,代表布帛的匹等等……那些吹嘘宋代富庶的人,多半小学数学都不及格,因为他们不知道,不同的单位,是不能相加的。

    而且有趣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