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朱叹口气,把他重新按在了床上。

    “你这么不爱惜身体,不怕跟着你爹去了?”

    少年听到这话,泪水涌动,嗫嚅道:“若是能侍奉父亲,允炆求之不得!”

    老朱愕然半晌,突然老泪横流,“真是个傻孩子!”

    ……

    三天后,柳淳被叫到了宫里,陪着朱元璋一起用膳,在老朱的身边,多了个少年,也就是皇孙朱允炆!

    看到了这一幕,柳淳一点也不意外。

    在朱标丧礼的这段时间,朱允炆每天守在灵前,不梳洗,不换衣服,不洗澡,每天只吃干硬的饼子,喝清水。

    每隔两个时辰,就会到父亲的棺材前放声痛哭。

    哭到了嗓子沙哑,哭得人心都碎了。

    没有人怀疑朱允炆的一片孝心,包括柳淳在内!

    真的,柳淳曾经打算,对朱允炆下手,若是能辅佐朱允熥,其实也是不错的事情。毕竟朱允熥是常氏的儿子,蓝玉一系的勋贵,会无条件支持。

    奈何朱允熥的资质太差,始终不开窍。

    更何况那时候朱标还活着,巴结未来的皇帝就够了,谁能想到还要在皇孙一代身上下注啊!

    柳淳虽然有心思,但也没有机会,而且他更希望保留朱标的性命……可事情没有按照他希望的发展。

    丧礼上的表现,让朱元璋对这个孙子,刮目相看,甚至到了心花怒放的程度。这个孝顺的劲儿,多像儿子朱标,就连长得都一般不二,瞧着他,好像儿子又活了,而且还回到了二十年前。

    那时候皇后也在,一家人其乐融融,多好啊!

    朱元璋想到了这些,对朱允炆愈发疼爱,他不停给孙儿夹菜,看着他吃东西,眼里全都是慈祥。

    朱允炆的饭量不大,很快吃饱了。

    “皇祖父,孙儿吃好了,皇祖父有事情和柳先生谈,孙儿告退!”

    柳淳挂了个左谕德的衔,算是太子旧臣,朱允炆称他为先生,情理之中。

    老朱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你先下去吧,不过别离开太远了,回头还有事情跟你说。”

    朱允炆乖乖答应,转身离去。

    老朱看着他的背影,嘴角止不住上翘,他的动作正好被柳淳看到,老朱咳嗽了一声,“臭小子,朕看自己的孙子,关你什么事?”

    柳淳心里头这个冤啊!你看孙子我看你,咱两不耽误还不行吗?现在的老朱啊,是越来越不好打交道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朕不跟你废话了,前些时候,朕提到过,要传位给燕王,可朕深思熟虑之后,发现未必妥当。”

    老朱的直接,让柳淳有些错愕,难道不用铺垫一下吗?朱棣就这么可怜,一下子被否定了?

    皇位继承这件事情吧,顺位安排,其实是挺复杂的事情。

    假如没有册封太子,原则上所有儿子都有希望,当然以嫡长为先,偶尔也有立贤的情况。

    但老朱早早册立朱标为太子,这时候朱标死了,原则上排名第一的继承人就是朱标的嫡子朱允熥!

    和老爹一样,朱标在常氏死后,并没有册立正式的太子妃。哪怕朱允炆继位之后,都尊常氏为嫡母。

    换句话说,朱允熥就是嫡子嫡孙,雷打不动的。

    当然朱允熥年纪小,而且由于母亲死的早,他的智力发育似乎有问题,再加上蓝玉的因素,总之,老朱不可能放心把江山给他。

    这时候秉承立嫡的原则,第二顺位应该是秦王朱樉,第三顺位是晋王朱棡……有人要问了,怎么还没有到朱允炆?

    没错,他只是太子的庶长子,排名顺序是很靠后的……当然了,因为常氏死后,朱允炆的母妃吕氏是事实上的太子妃,硬要说他是嫡孙也可以,只是差了一道手续,而且还是永远没法弥补的。

    不过在老朱这里,礼法并不算什么,他的强悍,也足以压服整个文官系统,所以在朱元璋的治下,不会出现什么“争国本”一类的闹剧,说起来万历皇帝,还是太手软了,早杀干净了多好,免得遗祸无穷!

    只要老朱认准了,那就是储君!

    “柳淳,太子看重你,朕也以为你是个人才。朕打算立允炆为太孙,你负责教导他,让他像太子一样,你能做到吗?”

    柳淳咧嘴苦笑,朱允炆今年十五了吧!他真的能改变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277章 皇孙们的冲突

    陛下,臣年纪轻轻,毫无资历德行,如何能教导太孙,还请陛下另择贤良,以免……误了太孙的学业!”

    柳淳说完,偷眼看朱元璋,发现老朱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眼神之中,充满了玩味——和凶戾!

    “柳淳,你不愿意教太孙?”

    “臣不敢,臣只是觉得太孙年十五岁,臣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什么意思?”老朱追问。

    “臣办学教导基础学问,显然不适合太孙,但教导更高深的,诸如治国之道,臣怕影响了太孙的一些看法,臣,臣觉得,能教导太孙的只有陛下一人啊!”柳淳也算是福至心灵,竟然憋出了一个主意,“陛下应该把太孙带在身边,言传身教,臣只能拾遗补缺,如此才能教好太孙!”

    此话一出,老朱终于点了点头。

    “也好,朕已经失去了儿子,不能再失去孙子,唯有跟在朕的身边,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老朱又沉吟了一会儿,似乎是想了许多,才缓缓道:“柳淳,太子临终之时,建议朕,要厉行变法,朕应允了他。变法是一定要做的,而且要以霹雳手段,破釜沉舟之决心,推动变法。朕心不改!”

    老朱再度亮出了态度,柳淳的心稍微安了,可下一句话,却让柳淳安的心又悬了起来。

    “朕让你教导太子,不是让你教他诗词歌赋,文章礼仪,而是让你告诉太孙,要继承父祖之志,变法重任,重愈山岳,朕希望他能扛起来。”老朱对柳淳道:“你比太孙大不了几岁,应该好好相处,悉心教导,有朝一日……你就是朝廷的股肱之臣,从现在起,你也要有个重臣的样子,断然不能像以前那样,乖张跳脱,行为荒唐,若是你把太孙带坏了,朕饶不了了!”

    老朱的这番话,乍听之下,就是一个祖父的正常要求。

    可仔细品味,柳淳却冒了冷汗。

    老朱还是想坚持变法,这是没有问题的,他安排柳淳当太孙的师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希望太孙也能支持变法。

    但与此同时呢,老朱又把对儿子朱标的心里,投射到了朱允炆的身上,希望把太孙教好,这个“好”怎么定义呢?

    当然是想朱标那样,端庄持重,温良恭简,仁爱敦厚,孝顺老实……试问,原本的朱标,支持变法吗?

    没有啊!

    他是真正接触了民间疾苦,在长时间的纠结和挣扎之中,才幡然悔悟,觉得变法重要的。

    可朱允炆呢?

    能像朱标一样,去接触民间吗?

    不行的!

    老朱已经讲了,要把孙子留在身边,确保安全。

    一个十五岁的人,放在后世,或许还是少年,可以改变,可在大明,这个年纪已经能当爹了。

    他又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不用重手,不采取特别的方法,如何能改变他的想法?

    偏偏朱元璋又舍不得……

    柳淳很悲哀发现,或许朱元璋都没有想清楚其中的关系,这位皇帝陛下已经陷入了矛盾当中而不自知。

    放在以前,柳淳是敢说话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有朱标在中间周旋,说的过分,也没有什么。

    可现在不行了,朱标死了不说,老朱还拿重臣的标准要求他,有很多话,就只能埋在肚子里了。

    真是麻烦啊!

    柳淳满心纠结,但又不能不答应。

    朱元璋终于又把朱允炆叫了过来。

    朱允炆十分客气,主动给柳淳问好,“皇祖父,孙儿曾经跟梁国公学武,梁国公请柳先生过去,给皇孙们讲一些算学,孙儿惭愧,竟然不如高炽弟弟学得好。”

    老朱轻笑:“没关系的,从今往后,柳淳就是你的师父,有什么你就向他请教,他不会藏着的。”

    朱允炆大喜,“柳先生,弟子见过先生!”

    柳淳慌忙抢先还礼,怎么说呢,朱允炆的礼节很到位,可柳淳就是亲近不起来,一如之前的几次上课一样。

    但柳淳还是努力拉近两个人的关系。

    “殿下,算学一道,是所有学问的根基,老百姓常说,不当家不知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