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手有一丝颤抖。
薛坛自己也说不上为什么。
就像是他即将面对,是一个盛大的开始。或许也就是这样,说不定这一卷中藏着什么秘密呢。
薛坛迅速将那些内容浏览一遍,他倒是庆幸这上面记得详细。
就差他爹每日三餐吃了几块干粮了。
所以薛坛自然也能知道,当年他爹喜欢的那个女人是谁了。
他仔细瞧瞧,生怕认错任何一个字。
那女人姓谭。叫谭姒清。
薛坛记得分明,这屋子里,就是在他刚刚经过的地方,绝对有这个名字。
他爹这卷中也没记载什么特别的东西,除了这个女人的名字,薛坛也找不出来什么别的记载。
主要还是薛坛自己觉得没有用。
他凭着印象走到刚才写着“谭姒清”三个字的书橱前。
这块儿地方极小,本来就属于边边角角的地区,又因为只是放着一本小巧轻薄的卷册,差点儿让薛坛忽略。
外面的阳光根本就打不到这里。
薛坛先看了一下它周围的书卷,大多数也是女人的名字,况且千篇一律小巧精悍。
一样的姓氏,估计是一家人吧。
这一块的最上面,偏于中间的地方,出奇的空缺。
那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薛坛没有猜错,这里应该放的是有关这个家中最重要的人的记载。
估计是被人换了位置,毕竟这些东西,一般也不会有人来偷。
历来的规定就是男人用卷,女人用册。
地位高低可以根据卷册大小评判。
薛坛拿起谭姒清的书册,因为放的地方太偏僻,也没有特地去保存,早就早就受潮的发软。
里面的墨字有些花成了斑点,不过使劲儿看也能看出来一些。
薛坛看的极其吃力,不光是因为这花花的字迹,还有里面记载的内容。
他总感觉喘不过气儿。
薛坛当然知道当年有一个姓谭的大将军。他爹正是因为那名大将军打了败仗,才出兵力争为朝廷挽回颜面的。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个谭姒清居然是那名谭大将军的女儿。
谭将军有一妻一妾,很巧的是,这两位女子都是生了两个女儿。
谭姒清就是谭将军的小女儿,为妾所出。
谭将军也没有什么儿子情怀,他虽然贵为将军,不过也并没有非得找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事业。
女儿也一样可以。
所以谭将军的四个女儿都略通武艺,只是精通程度不同。
薛坛忘记曾经听谁讲过,说京城中从前的谭大将军,四个女儿都会武艺,但是只有小女儿是真心喜欢的。
也就是谭姒清,所以她在这方面比姐姐们要做的更好。
记载称谭姒清曾经在十六岁的时候参过一次军,那场战争大获全胜。
薛坛一目了然,正是他爹带的那场。
只是有关谭姒清的记载也就只停留在她十六岁那年。
后面一片空白。
薛坛知道是为什么。
谭家满门抄斩的事情流传了好些年,他小的时候也总是听人说。
那些人总是摇着头说:“这皇帝许多年来没有错判过一件案子,却在这谭家案例中蒙蔽了双眼。”
他们家是误判的,有人举报谋反,皇帝查也不查就下令抄家。
举报的人就是薛老将军,自家老爷子,这个薛坛知道。
谭姒清的母亲,也就是谭将军的小妾为王氏,隐去名字,大概并不重要。
薛坛看到这儿,心中了然。
薛坛没有多待,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薛问儿就是谭姒清的女儿。
所以薛坛必须去一趟掖庭宫。
掖庭宫刚换了一个姑姑,这倒是出乎薛坛的意料。他去惊鸿馆接尹清绮去将军府的时候,曾经听过不相关的人讨论过这个问题。
怎么突然换了人呢?
薛坛当时并不关心这些问题,所以这么久以来,都快要忘记了。
他也根本没有听那些人的是非猜测,有些事情还不如自己来查一查问一问。
看来今天要用一下自己的权力了。
新来的姑姑坐在薛坛对面,她并不是从别的地方调来的,而是在掖庭宫混了多年,混出名堂来了。
这个姑姑当年也犯过很大的错误,根本就不可能在出宫,她也想着既然要一辈子老在这里,还不如混个姑姑当。
好歹过得轻松一点,也算是逍遥快活。
她自认为没有上一任姑姑那么尖酸刻薄,也就是勉强训训那些姑娘们。
她在掖庭宫生活了这么多年,也基本上没有见过什么官衔很高的大人物,没想到这上一任姑姑刚出了事,就让她一下摊上了两个。
薛坛是第二个。
薛坛坐在掖庭宫的椅子上,他们两个现在正单独在掖庭宫的一个小房间。
“不知薛将军来掖庭宫,是为了何事?”姑姑小心翼翼地斗胆问一句。
她知道薛坛此番来一定有重要的事,虽然她觉得自己一向问心无愧,行的端正,应该不会突然给自己惹上麻烦。
但是这些人的想法,她又看不懂猜不透。
给她随意安置一个罪名就可以置她于死地。
所以必须要小心谨慎地对待眼前的主。
“你们掖庭宫里这些年进来的宫女都有记载吧?”薛坛斜着眼睛,一脸漫不经心地问姑姑。
他的语气非常自然,让姑姑一下子也怕不起来了。
“有,只不过是按照年份来划分的。”
“具体每一个人的资料有吗?”
“有。”姑姑点点头,好奇薛坛为什么会这样问。
薛坛想了想,干脆直接问她:“有一个叫薛问儿的,你有印象吗?”
姑姑当然记得,她再次点点头。
心底有些慌了。
前一阵子,上一任姑姑就是因为这个薛问儿出事的。
还有尹清绮。
“尹清绮的呢?她们两个的我都要看。”
………………………………
第七十一章 名册
姑姑心底一惊,不过薛坛既然这么说,她也不得不派人去拿。
趁资料还没来的空挡,姑姑搓了搓手,谨慎地试问薛坛:“薛将军,是出什么事了吗?”
“没有,有一些从前的事情还需要弄清楚。怎么?”
薛坛三言两语,似是解释。然后再次挑起眉毛问姑姑,他听着姑姑刚才的语气,感觉这个薛问儿存在很大的问题。
“额。”姑姑迟疑了一会儿,她不知道应不应该说什么,但是还是下定决心告诉薛坛:“前一阵子,太子来过。”
“太子?他来干什么?”
“太子找上一任姑姑,也问了一些关于尹清绮和薛问儿的事情。”
“问了什么?”薛坛顿了顿,难道太子也知道了什么?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姑姑低下头,没再多说什么。
薛坛了然,估计戚渊也对尹清绮那块玉佩起了疑心。
说话的功夫,记着薛问儿和尹清绮的名册就被呈上来了。
姑姑看着薛坛突然严肃起来,告诉薛坛了一声就出去了。
识时务,也是活下去的好方法。
薛坛看着那本花册,旁边还有两份单独记录的资料。
薛问儿在在十二岁的时候就进了掖庭宫,一直待了很多年。
尹清绮如今多大?
花册上记录尹清绮在14岁的时候进入掖庭宫。
这样算过来,尹清绮今年也有十七岁了吧。
在掖庭宫里及笄,没有亲人在身旁,估计很是孤独吧?
薛坛翻开记着薛问儿相关的名册,上面写薛问儿在两年前去世。
当时尹清绮还没有及笄。
所以尹清绮是自己一个人过了十六岁的生日,不止没有亲人,好友还刚去世不久。
薛坛想到这里,心里一阵抽疼。这个姑娘真的经历了太多。
他想起来此行的目的,开始查薛问儿的资料。
她在七岁那年入宫,这么小能干什么?
薛坛竟然也想不明白。
她入宫的时候据说是有人把她送进来的。但是看样子应该不是她的亲人。
自己的家人怎么可能会把她往火坑里推?
且不管薛问儿在宫中怎么生存,从薛坛的角度来看,他突然想到,他爹在他九岁那年去世。
看薛问儿这个年龄,也就是比自己小一岁。而薛坛又是在年末出生,看来他们两个真的差不多大。
也就是说薛问儿八岁的时候,他爹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