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时竹所需要的礼物,便是和平解决西南问题,而要想和平解决,钥匙只能蔡锷身上。蔡锷北上述职,这道锁已经开了一半,而蔡锷辞去本兼各职,完全放弃对云南的遥控指挥,则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对陆荣廷和唐继尧两人而言,秦时竹是不指望他们能幡然醒悟,从实力政治走出来的,要想解决问题,只能摆出大的实力,于是,蔡锷便成为其间的焦点。
按照四人商议的结果,蔡锷是要逐鹿计划独当一面的,自然不可能分心兼顾云南的事情。蔡锷也明确地表示,将云南托付给朱德,并进而进行军民分治,是自己乐见其成的。由此,众人便议定蔡锷以身体有病为由宣布辞职。
当然,这其还有一个曲折,秦时竹等人是不会告诉蔡锷的――按照历史进程,蔡锷将于1916因为喉癌逝世。必须对这个进程进行扭转,否则蔡锷的历史只能戛然而止,如果直接告诉蔡锷,后者绝对不会相信,甚至还会怀疑秦时竹等人的用意。是故,这一节是绝对不能加以提示的,但好就好,安排了因病辞职的由头。
为了对付无孔不入的记者,也为了对其他关心政治的外国观察家有个交代,蔡锷住进了医院,而且接受了细致的检查。特别是,主持的还是一个洋大夫。蔡锷原本是抱着走过场的心思去的,哪里晓得,果真查出了毛病。他一开始还不愿意相信,认为是欺人之谈,但换了好几个著名的医生检查,都是类似的结论,这一点他便不能表示怀疑了。
何况,秦时竹等人已经早就将下一步行动都合盘托出,用不着带着阴谋论或者怀疑论的眼光去认定到底是否做了手脚――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而是随后前来看望的某些人士,才让蔡锷知道了间的林林总总,知道了政治的波澜诡谲。国民党方面,明显表达了蔡锷患病一节的怀疑,甚至有意无意地往央解决西南的角来揣测。若是以往,蔡锷对这种信息全然不会毫无想法的轻轻放过,但他现这副模样,有着只能是厌恶与反感。
国家为什么总是搞不好,就于有这样的人。大总统说得对极了――有不少人,决定立场和观点出的,不是事情的原本,而是他们的利益,特别是她们这个小团体或者个人的私利。蔡锷对这一点深感同意。所以,民主固然是个好东西,但民主很多时候,也往往会成为某些人谋求私利的幌子,特别是争论较多、是非复杂的当口。
蔡锷深以为然,他这个位置上,他已经鲜明感受到了这一点。唐继尧、陆荣廷辖区内搞得那一套,表面上说是反抗央对地方的压制,其实是为了将他们自己的威权压制本省区之上。一方面说央歧视他们的部队,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按照国防军的样子进行后勤**改造,不愿意接受人员流动和调遣――这样的事实除了用私心来解释,找不到好、恰当的理由。
而国民党明显表现出来的拉拢,也让蔡锷心生警惕――他原本以为,秦时竹固然是一片为国为民的心思,但具体执政上,如果能够有民主精神或许会有所缓和。但现看来,秦时竹才采取的行为和举动都是正当的,国民党已经衰落如此的前提下,依旧还没有放弃争权夺利的野心,依旧还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他只能说,私心已经遮住了人心普遍性的理性。
这样一来,他能理解秦时竹平时的执政风格,至于秦时竹轻轻点明的――“逐鹿”行动除了极少数人,连大多数内阁成员都不清楚的那段话,他有了胜一筹的认识,端的是老成谋国,袁世凯败他手里,当真是不冤枉。
现,蔡锷已经将自己的命运和逐鹿行动完全联系起来了,医院人多眼杂,自然不可能翻阅有关行动的具体件,但国防军那些公开化的制和数据,却是可以大力学习的。特别是,后勤**体制下的兵站作用和部队训练操典,对蔡锷的胃口。至于有关国策建设的宏伟目标,内阁做出决议,即将付诸国会表决的议案,蔡锷也是认真进行了拜读。
人家这才是强军、强国,他心忽然升腾起这样一个念头。这4、5年来,自己自以为云南干得不错,军政财民一把抓,真要是比较起来,着实差得太远了。他素来是不服输的人物,被这种差距感焦灼得难以安睡,经常是被值班医生和护士警告数次才悻悻然入睡。
好是条件理想的单人病房,这点内幕还传不到外面,否则真是让人笑话了。
这样的日子接连过了4天,到了第五天,确切地说,是第五天晚上,蔡锷的病房忽然来了一个人。说是按照院方的吩咐,特意调遣下来对蔡将军进行特护服务的。
蔡锷原本还想不要,但这个护士一来是院方的特意安排,二来是这几天自己的副官东奔西颠,被累得够呛,其他随行人员也大都不能胜任看护的工作。
而且,蔡锷原本还和蒋方震说起过,自己的副官是个好苗子,希望自己住院期间能够将他安排进国防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不想让他时间都耗费这上面。所以,权衡之下,还是接受了院方的安排。
如果换成阴谋论者,这大体又会是葛洪义安排的密探,负责盯梢蔡锷的一举一动。
蔡锷有时候就会笑出声来,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眼光和立场看来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意义――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上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就是目前这种情况的写照么?
不过,蔡锷不知道的是,这个人还真是葛洪义安排的,而授意却来自高领袖。国安局先是把人找到,经过一番劝说,不动声色安排进了医院,学习特护知识,留待将来有用。这是个聪明的女子,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安排,而她接到的指令,便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蔡锷,至于盯梢或者打听情报云云,完全用不着。
那么,既然不意情报或者监视,为什么要这么煞费苦心地安排另外人呢?直接找个心护士不就好了么?
无他,只因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小凤仙!
………………………………
第007章 整肃西南(6)
第007章 整肃西南
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来,西南重地,逐次就陷入了莫可名状的躁动。
贵阳、都督府官邸,唐继尧烦躁地来回走动,无他,只因为目前的西南,仿佛是一池塘深水,突然被砸进了一块大石头一般,让人无不心惊。
虽然唐继尧做梦都想取蔡锷而代之,但蔡锷北上京师,却无论如何都不是好的机会。唐继尧从立场出,认定秦时竹要求蔡锷进京述职是假,要解决西南问题才是关键。让人无比懊恼的是,蔡锷一点都听不进去自己的意见,居然真的去了北京。
既然拦不住去意已决的蔡锷,唐继尧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够利用自己滇军二号人物的地位,加强对云南的控制和影响,甚至于一旦蔡锷有变,他能够直接接管云南。无论是真实想法还是托词,唐继尧认为这个举动的目的就于黔、滇两省连成一线,能够对抗央的压力。至于他个人的诉求,可以暂且不提――一旦蔡锷生变,而两省又央的压力之下幸存下来,还怕自己的地位不巩固么?
可不知道蔡锷是真傻还是装糊涂,居然没有听出自己的弦外之音,让人气恼的是,蔡锷走时,没有按照原来唐继尧的设想,给自己留一杯羹,反而明确指出,云南护军使由朱德暂时护理,断绝了唐继尧入滇的渠道。
这如何不让唐继尧又气又急?
现,各方面情况已经分外明朗了,蔡锷北京已经被看管起来,什么患病住院,什么因病辞职,唐继尧看来,根本就是一派胡言,那分明就是秦时竹动手的信号。只是动手居然这么快,着实有些出人意料。
门口匆匆走进一人,看得出也是心慌意乱,连起码的礼节都已经顾不上了,唐继尧虽然有点不满,但还不至于作,因为来人正是他倚为心腹、现任都督府秘书长的刘光照,人称刘二先生。
刘二先生虽然其貌不扬,但说起来,着实有两把刷子,唐继尧当时领军入黔后出了好几个点子,不但帮助唐继尧收获贵州都督和全省军政大权,而且还滇军内部与蔡锷分庭抗礼的当口出了不少点子,唐继尧有今日的地位,不得不归功于刘二先生立下的大功。因此,刘光照方才如此举动,唐继尧是不会介意的。按照他原本的念头,一旦实现军民分治,他就要把刘光照推到前台去担任省长。只可惜刘光照虽然能力过人,资历却还欠缺一点,所以一直只能自己的夹袋里呆着。
“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