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9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说的问题确实存,也毋庸讳言,但是,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秦时竹决定给内阁上一次课,“建设是一个层面,重要的是,是政府资源掌控和动员能力,这决定着我们的成败。”

    “从古至今,国的行政统治,一般只抵达到县一级,县级以下,都是依托乡绅和家族展开,表面上看,能够维持一个较为精干的官僚体制,但实际上,动员能力是非常不足的。因为县级并不掌握紧急事态下真正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远的的不说,但说长毛初起之时,地方应对失措,后只能通过团练来应付。”

    清廷对太平天国的应对,是国传统政权统治的典型――庞大的统治金字塔,将行政力量集了县甚至县级以上,到处都是官僚,但真正干事的很少。一个决策,从央制定之后,要经过省、道、府、厅一系列叠床架屋的机构传递,然后才能到县级,所有的事情都落实到了县级,但县级本身却缺乏足够的行政运作机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无论是政、军、财、法、学,到了县里,就是县太爷一个人对付,使得他必须依靠当地氏族和名望之人辅助。运作顺畅之时,相得益彰,政府保持了高效运作的效率,当地获得了行政资源,但大多数时候运作是不顺畅的,当地的名望志士的目光和利益只局限于家乡,对于家乡以外的变故,极少愿意投入资源,这就恰恰印证了农民起义风暴,各地不是将力量结合起来予以弹压,反而试图巩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结果被农民起义的浪潮给个个击破。

    因此,秦时竹的执政理念,一直对政府动员能力有偏执狂一般的热衷,他一方面大力削减省、县之间的重叠机构,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县级行政力量,甚至已经进行试点,诸如辽阳这样的现代城市将行政推进到乡镇一级。只有从上到下的层层动员并进行资源整合,才能实现国家力量的大化,也可以避免甲午时期那样的极端恶劣情况――同样是国家海军组成部分,北洋水师被集使用的日本打得落花流水,而南洋水师还一旁看风景。

    每一个铁路建设员工,每一个国防军的将士,都是动员体制下的螺丝钉,只有越来越多人见识过场面,经历过动员,才能紧急状态下成为可以投入使用的力量。
………………………………

第242章 国策建设(2)

    第242章 国策建设

    国策建设的第二个问题,便是教育问题。

    教育改革是清末政以来一脉相承的逻辑体系,与军改革号称是一一武的根本性举措。但是,清廷对于教育只是口头上赋予其重要的突出地位,某些标志性人物上予以了点缀,但经费上并没有如他们所说的这般光景。

    秦时竹从北疆崛起以来,通过北疆巡阅使的功能将

    而真正踏踏实实修路的勤劳者,则被说成是刺头。虽然,一时的评价因为环境的限制而未必准确,但是毕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军队其实比修路还要艰苦得多,训练也要麻烦得多,很多问题暴露后,部队便会向兵站反映,再加上兵站本身听到的各类意见,也会有所改观。

    因此,听到这个事情,秦时竹不能先下结论,得好好讨论。

    铁路建设当然也是极其重要的,按照逐鹿计划的要求,逐鹿行动开始前,铁路要通到疆――而现还兰州不到的地方,距离哈密都还很远,何况迪化?没有铁路,向亚方面的进军就只能是抓瞎。机械化部队到现远远还不成熟,何峰哪里舍得让这些宝贝蛋到戈壁滩上冒险?骑兵部队国防军组建的不多,从应付战争的角来说,偏远地区,后勤甚至比战斗力还重要。左宗棠平疆,面对的只是地方武装,逐鹿行动可是要与毛子这样的正规部队真刀真枪干的,何况,左宗棠进疆毕竟是国土之上的平乱,而逐鹿行动,着眼的是固有失去领土――也就是现为他国所占领,情况会恶化。空补给,只能是紧急状态下的一种非常规举措,小分队可以,大部队依靠这个只能是自杀。

    除了亚方向外,蒙古方向也是让人分外担心的问题。虽然铁路按期修到恰克图不成问题,可蒙古和疆一样,也是地广人稀,对后勤极其依赖的地方。逐鹿计划三个战略方向上,只有东路,即从黑龙江、吉林方向出兵会比较顺利,可也面临交通不便的问题。

    有一句叫做,为了供应后勤,需要10倍于作战部队的民夫――这不是国力可以承受的,如果铁路畅通,可以比例下降到2…3倍,所以,无论如何,铁路建设都不能放松,这是涉及战略层面的议题。

    当然,铁路建设是不是仅仅如周学熙和孙山反映的那样,只是一个人力的问题,秦时竹认为还大有探讨的必要。他看来,制约国铁路,特别是北方铁路展的,只要有3个因素:第一,财力不够,这限制了铁路原有的基础;第二,机械化程太低,这是现实和关键的,因为财力行建设债券后,已经初步得到了解决;第三,才是人力问题。而人力先成问题的,是有经验的技师和工程师极其稀缺。稀缺到什么程呢?国外一个技师或者工程师就管上人的建设队伍,国内却要管理2000…3000的队伍,变通的办法下,技师和工程师已经用火箭速培养,但还是远远不够,普通的筑路工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国的人口基数摆那里,不可能会有大的纰漏,多就是方式方法上改进一些。

    那为什么孙山和周学熙抓住这个问题不放呢?不是因为对秦时竹的政策不满,也不是意图和国防军过不去,恰恰相反,两人对于铁路建设有着极大的热忱和高的责任感,这种热忱和责任感,是以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铁路既然被明确为国策建设。那么,就应该享有国策建设所应该具备的优先权和特殊地位。而秦时竹说讲到的3个方面问题,客观上确实存,但短期内既然无法消解,也就无法提出的必要。卡出劳动人口,特别是优秀的人口向军队转化,不仅有加快铁路建设的用意,有树立国策优先权的背景里面――特别是目前大的战争已经结束,国家重心应该转移到工作上来。

    秦时竹笑了,铁路建设大军是国防兵力转化也是既定国策。不仅因为通过铁路建设3个月考核可以基本被确定为好苗子,而且还能从挑选开阔了眼界的年轻后生。普通农村,“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除了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李鸿章等以“名教”和“祖宗”为由进行大规模农民兵征集外

    国策建设的第二个问题,便是教育问题。

    教育改革是清末政以来一脉相承的逻辑体系,与军改革号称是一一武的根本性举措。但是,清廷对于教育只是口头上赋予其重要的突出地位,某些标志性人物上予以了点缀,但经费上并没有如他们所说的这般光景。

    秦时竹从北疆崛起以来,通过北疆巡阅使的功能将

    而真正踏踏实实修路的勤劳者,则被说成是刺头。虽然,一时的评价因为环境的限制而未必准确,但是毕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军队其实比修路还要艰苦得多,训练也要麻烦得多,很多问题暴露后,部队便会向兵站反映,再加上兵站本身听到的各类意见,也会有所改观。

    因此,听到这个事情,秦时竹不能先下结论,得好好讨论。

    铁路建设当然也是极其重要的,按照逐鹿计划的要求,逐鹿行动开始前,铁路要通到疆――而现还兰州不到的地方,距离哈密都还很远,何况迪化?没有铁路,向亚方面的进军就只能是抓瞎。机械化部队到现远远还不成熟,何峰哪里舍得让这些宝贝蛋到戈壁滩上冒险?骑兵部队国防军组建的不多,从应付战争的角来说,偏远地区,后勤甚至比战斗力还重要。左宗棠平疆,面对的只是地方武装,逐鹿行动可是要与毛子这样的正规部队真刀真枪干的,何况,左宗棠进疆毕竟是国土之上的平乱,而逐鹿行动,着眼的是固有失去领土――也就是现为他国所占领,情况会恶化。空补给,只能是紧急状态下的一种非常规举措,小分队可以,大部队依靠这个只能是自杀。

    除了亚方向外,蒙古方向也是让人分外担心的问题。虽然铁路按期修到恰克图不成问题,可蒙古和疆一样,也是地广人稀,对后勤极其依赖的地方。逐鹿计划三个战略方向上,只有东路,即从黑龙江、吉林方向出兵会比较顺利,可也面临交通不便的问题。

    有一句叫做,为了供应后勤,需要10倍于作战部队的民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