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地脚步还是一步紧似一步。
站军人的立场上,弗伦奇很容易理解霞飞:第一,虽然霞飞没有明确承认,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法国战前对于德国进攻目标和方向是误判的,这一点造成了开战至今的被动。当然,把责任都推给霞飞是不公平的,史里芬计划虽然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具体是什么英、法两国是不清楚的,谁知道德国有舍近求远的一招呢?第二,目前德军已进入法国西北边境的情况下,一味要求霞飞援助巴黎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原因正如霞飞所说的,巴黎是一个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地点,失去巴黎并不意味军事上的全盘失利,但如果被动的情况下硬要防守巴黎,恐怕将成为德军大量歼敌的引力场;第三,攻击梅斯的敌军是一步好棋。如果战前还看不出来梅斯重要性的话,到此时此处的枢纽作用完全一览无遗了。倘若将整个德军西线兵团比作一把镰刀,那梅斯正是镰刀转动的枢纽所。战前,德军沿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边境一线呈南北向布局,梅斯以北集了德国西线集团80%左右的兵力,开战以后,这把镰刀以梅斯为圆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了约40,梅斯以北庞大的扇形面横扫比利时、卢森堡,兵锋直抵法比边境,而梅斯以南的德军则有意识地向后缩了40。如果镰刀再向逆时针旋转35,则亚眠也将囊括这一扇形面,而此时的扇形南端半径将由梅斯、凡尔登、霍代尔、拉弗尔和亚眠一线组成,进攻梅斯,不仅可以有效破坏德军进攻翼和防守翼的平衡,也能有效制约德军进攻的展开,这远比抽调兵力去支援巴黎有吸引力多了。
眼看弗伦奇还思考,霞飞又愤愤不平地说道:“原本情况还不至于糟到这个程,实是和比利时人有关。我当时为了支援比利时人,曾经派出戴将军率领他的部队前往援助,并电报告知阿尔贝国王,请其将比利时军队主力转移至那幕尔要塞,如果再不行,可以再向南转移至亚眠、巴黎,等到时机合适,贵国远征军、比利时军和我军将可以巴黎附近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口袋将德国人包围歼灭……可惜比利时人对我的话丝毫听不进去,居然率领主力逃向安特卫普。”
听到这里,弗伦奇忍不住想笑起来:别看霞飞面容和善像个圣诞老人,打起友军的算盘来是丝毫不含糊。比利时人如果按照霞飞的命令行事,那等于是替法军层层设防、阻截德军,以比利时人孱弱的实力,即便不给德国人包围歼灭,也得要奄奄一息,英、法、比三角形歼敌口袋听上去很诱人,真的等到有机会反攻时,比利时人恐怕早就废掉了,大把的功劳还不是法军的?阿尔贝国王一心只想着依靠同盟保存实力,岂肯为法军火取栗?霞飞的“妙计”不失败倒真是奇怪了。
………………………………
第099章 谋定后动
第099章 谋定后动
有关青岛问题的交涉北京示威大游行后又进一步向纵深展,当《人民日报》、《华》等主要媒体以充分肯定的口吻向全国报道时,各地同样掀起了支持政府、收回青岛的热潮。学生、商人、小市民自走上街头抗议、示威,“抵制日货”的口号又重响彻各大城市,若以前,政府肯定又要出面干涉和弹压,但现不同,央政府和大总统都表示支持,地方政府捣什么乱?当民众激情昂扬地走上街头时,现迎来的不是警察的棍子和枪刺、而是笑脸和支持时,对于政府的拥护之情就为加深了,自辛亥革命以后渐渐有些淡去的民族主义情绪再高涨。各地电影院撤去原先的既定影片节目表,再次反映当时以北疆国防军抵御俄国侵略和阅兵仪式为主要内容的《北国庆典》,嘹亮的军歌声,铿锵有力的宣传话语,很多人仿佛重温三年前的热切往事,爱国主义情绪再高涨。学生志愿参军、捐款捐物等一幕幕景象再次各大城市上演。
日相互进行交涉和抗议的扯皮过程,国防军有关的军事调动一直紧锣密鼓地进行,由秦时竹亲自签的国防军大本营绝密第4号件上,华北军区司令长官夏海强将被任命为山东前线高指挥官,直隶护军使兼陆军第11师师长郭松龄将率领所部负责青岛崂山湾及附近地区防御,原来暂时代理央教导师师长吴佩孚少将的强烈要求下,陆尚荣批准其出任陆军第22师师长,负责山东龙口地区防御,等于和11师一起一南一北夹住了胶州湾,央卫戍师师长王云山将率领国防军强悍的兵力作为山东前线部队的总预备队,沿胶济铁路和津浦路一线展开。随时用于补防,国防军山东境内的兵力超过了五万。
事实上,早内阁会议召开之前,这一系列的军事调动就已经进行。秦时竹、葛洪义和陆尚荣等人通过研究既往历史经验得出结论,历史同期进行的日德青岛之战,日本是通过经过国立地区以完成对青岛地包围的,现就是要提前布局,逼日本人去正面啃青岛要塞这块硬骨头。理由?国防军山东地区进行特别演习。跟英国人说的则是:若是德国人不老实,咱们直接把青岛拿下来。
也因为如此,、德、英、日的外交官还为青岛进行大扯皮时,国防军已经为青岛战局做好了准备。24日,日本拒绝了德国通过第三国所提出的,以作价6亿马克为条件将青岛转租借给日本的方案,日本某些狂妄的人士看来,“皇军只需要6个小时就可以攻下青岛!”。根本用不着付出6亿马克的高额代价。当然,德国所提出地建议国也是知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么,国装作不晓得,反正日本鬼子是不可能出那么优厚的条件的。而国已提前预知了一战后马克贬值得一不值的情况,非常乐意做一笔如此“划算”的买卖。24日晚间,德国胶州湾总督收到了威廉二世的电报:“一切努力守住青岛,并准备将其完整地交给于国政府!”但此时。德有关青岛问题的条约还没有后签字,日本对德宣战地声明迫不及待地表了。
日本对德宣战并没有出乎大多数观察家的预料,英日同盟的体系下,这似乎是日本“唯一”可以选择的立场,对于背后的利益交织和勾结,一般人也不会认为有太多地问题,毕竟国家之间这种来往是很正常,谈不上阴谋与卑鄙。
得知日德宣战的消息后。外交部着实忙乎了一阵,既要表国政府对青岛问题的声明,又要向两个国家提交相应的照会。国政府声明对日德互相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表示担忧,对远东局势进一步恶化表示“遗憾”,对上述两国有可能对国权益造成损害地远景表示“关切”,但没有改变的是国有关“立”与“和平”的立场,耐人寻味的是,国居然还表示“尊重”两国国际问题上各自选择的立场。从表面上看。国政府似乎从初那种言辞切切、“不得利用国领土进行敌对性行动”的强硬立场上后退。变得似乎承认双方交战的“既成事实”,但国内媒体不但没有加以指责。反而也如释重负般地松了口气。说穿了,舆论对日德交战的前景并不奇怪,没有奢望靠国地恐吓就能保持远东和平的情景,他们只是担心政府屈服于日本的压力而自动放弃胶州湾的有关权益。现表面上看国政府较之以前有所“软化”,但关键的青岛问题上政府并没有实质性的让步,再加上德有关青岛协定正式签约的事实,可以说国方面已经大程上维护了国的利益。这种轻松感自然让人愉悦,而他们分析地道理无非三条:
第一,日本理亏。虽然日本对德宣战早于德正式声明本公布地时间,但德移交青岛权益的风声早就放了出来,这是时间上地先机和主动。虽然道义并不是决定国际问题的关键因素,但起码交涉拥有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点对国尤为重要,万一战后恢复交涉,也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第二,国早有准备。国防军山东境内大演习的消息,不早不晚,恰恰选日本宣战前一天公布,这不由让人感慨国防部的时机把握实是太好了。这既能实质上增强山东地区的防御力量,又不见得是针对日德交战的敌对性动作,无论对哪个国家也都交代得过去。当然,大本营拥有破译日本外交密码能力的秘密是不可能让这些媒体知晓的。
第三,德有秘密协作。这是舆论分析分歧大的地方,虽然用上了可能、估计、也许等大量含糊不清、意义模糊的词语,但还是隐隐约约表达了相应的意思。表面上地协定并不可能让人看出玄机,但报界的资深政治评论家认为。国防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紧紧包围住胶州湾租借地,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