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有!!”
民府眼下俨然成了世外桃源,但日俄的战事却是一天也不曾消停。
自8月份日军次强攻旅顺受挫之后,乃木希典调整部署,增调兵力,改变战术。9月至11月底,日军经过三次强攻,并辅以坑道爆破,终于12月5日攻克了瞰制旅顺全城和港湾的203高地。守卫203高地的激战,俄国守军奋勇防御,依靠重机枪的火力把日本第3集团军的进攻部队杀得尸横遍野。这场血战被后人形容为:“……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斗,而是人与钢铁、燃烧的石油、**与尸臭之间的斗争。”
当日军以数万人伤亡为代价攻占血染的203高地时,阵地上只剩一个活着的俄国人。其后乃木希典向大本营汇报有3500余人战死时,大本营居然还认为下面多报了个零。
由于旅顺战事的惨烈伤亡,使得福岛等人对秦时竹的劫持行动加刮目相看,试想一下倘若没有这起劫持,俄军南满支队必定长驱直入旅顺,固然不能与旅顺守军合兵一处也会给围困部队造成麻烦。
203高地的失守使困守旅顺口的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只剩下死路一条,1905年1月1日,俄军将领无心再战,主动请降,旅顺遂落入日军之手。旅顺陷落和俄国第一太平洋舰队主力被歼后,日军全力围歼俄军生力军,企图一举结束战争。
战火纷飞的乱世里,沈蓉顺利产下一个男婴,按照秦时竹以前的意思取名为秦振华。周羽和夏海燕夫妇的儿子周武略已一岁有余,产后胖的海燕也已恢复过来,重现窈窕倩影,重掌部队财政大权。何峰和郭静的女儿何雪宜也已半岁,胖嘟嘟的很是惹人喜欢,大家一片欢喜之情。民府尤其是太平镇附近,由于有秦时竹的大军驻扎,基本太平无事,俨然成了一个桃花源。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年伊始,七人组便召开会议,商议对策。
得益于强大的兵力与战力,三个月的剿匪获得了极大成功,民府境内小股土匪如徐翰五、陆永祥、江显珍、江显太等均被剿灭。就具体的战况而言,三个月共歼匪近300,招降400多,负伤和遣送回家的500左右,缴获各类枪支近700,子弹近万,种类繁杂,什么样式都有,据估算缴获财物至少值万两银子,另加不少粮食。部队付出的代价也不少,总共37人阵亡,109人负伤,其重伤42人,但是队伍得到了锻炼,有了实战经验,士气也很旺盛。
失去了俄国人这个靠山,金寿山摇身一变又成了日军的“义勇军”,不过秦时竹没打算放过他,下一个目标便是他。民一带还有田玉本、冯麟阁等几股势力较大的土匪,人数都千人以上,游窜于各州县,令人较为头痛,由于兵还训练,兵力尚没有绝对优势,只能暂时搁置。好后两人也识趣,民府没有太出格的举动,众人也便隐忍下来。”
随后又盘点部队的训练情况,秦时竹还特意问了马占山的表现,陆尚荣反映通过三个月的训练,部队兵虽不能和老兵相比却也基本成型,化和觉悟多少有了提高,一些小农意识得到改变,而马占山确是个人才,各项考核都名列前茅,他带领的队伍综合排名稳居第三。想到之前打的赌,众人大笑,都夸果然名不虚传。
葛洪义负责的情报工作也颇有进展,眼线已遍布民府,涉及周边州县,特别好几名机灵、有潜力的孤儿接受完2年多的专门培养后已长期潜伏下来,成为葛洪义的长线,只是每月一千两的经费已不敷使用,需要增加拨给,除此之外他还希望把部队冒尖的苗子拉出来特训,成立一个特种分队,由其直接领导,应付突事件。
商议的结果便是由洪义全力组织,经费则增加一倍半,到时若还不够再视情况调整,不过选拔工作必须严格把关,无论是能力上还是政治上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
开支一项项渐长,负责展实业一块的何峰肩上担子自然重了很多,幸亏总体经济状况还是非常良好的,各产业每月大概能有16万的净利润,数目听上去不少,但想到日益增长的军队需求,经费绝对是多多益善,大家便想法一致地请教何峰可否扩大钢厂的规模。
“技术上没有难,增加一座50吨的生铁炉和15吨的马丁炉大概需要再投资7万两左右,每月可再增加6千两银子的利润,如此可一年内收回投资,只是我却担心产品的销路,卖不出去的话什么利润数字都是空的。”何峰刚说了他的困难,向来保守谨慎的秦时竹却连连拍着胸脯打保票,扬言已给找了个大市场。
“哪里?”何峰大感意外。
“明年正逢詹天佑开始建设京张铁路,到时管大量生产道钉,甚至技术条件合格时生产钢轨都绝对会有大市场。”
何峰这才恍然大悟,当即表示工厂可以实现这个技术、设备和能力,反正汉阳铁厂也用马丁炉生产钢轨,因而提出再去次山东找德国人购买设备,顺道也找詹天佑做做工作,争取让后者接受工厂产品,毕竟没有官方背景的情况下,如果有詹天佑的推荐,朝廷铁路矿务总局才可能也会接受,当然产品质量过关和价格便宜是要前提。
不过心细如的海燕则建议何峰先去找詹天佑,待谈妥后再买设备,大家想想如此的确为稳当,便一致赞成,决定让何峰近日全力搞出样品之后就择日动身……
………………………………
第024章 化解难题
第024章 化解难题
日军节节胜利,锋芒直指奉天,民亦日军所图。腊月下旬,天冷得刺骨,增韫躲太平镇已有些时日,无论他人怎么看待,也不管冠冕堂皇的借口如何,一个堂堂知府居然连衙门都不敢呆只能躲乡下避难,他心里感觉是极为窝囊的。
不过他虽然贪财,但大事并不糊涂,对于局势也看得分外清楚:日俄交战后难民大量涌入,局势复杂,没有得力人手主持局面容易造成混乱。秦时竹虽然有着实力不弱的部队,但没有官府的名声终究是施展不开。之所以非要让自己太平镇坐镇,多半也有借助之意。故而,他一直大力支持秦时竹剿匪,也前往慰问、看望了受伤官兵;对沈麒昌开办粥厂之举亦大为赞许,并忍痛捐出500两银子,虽然这钱时候沈麒昌优惠翻了个跟斗再孝敬回来;对各项式产业,他也是饶有兴致地参观并予以鼓励。
他认为,秦时竹固然对自己有借重之意,自己何尝没有倚重秦时竹之处呢?倘若想得,自然是皆大欢喜、各取所需,倘若相诘,自然是剑拔弩张、两败俱伤,因此无论做人做事,增韫都极为出色。当然,他心秦时竹也属佼佼者,非常才智出色,而且为人谦和,毫无金寿山、陈树森等人的跋扈模样,若想仕途上进一步,没有这种得力手下是不行的。
这天,增韫正临时驻地与秦时竹商议明年的军饷统筹,忽然衙役神色慌张地前来报告:“大……大人,不……不好了……小……小的……听说日军……日军先头部队快两天后……到……到达这里。”
“什么?”增韫大惊,“消息当真?不是说日军北上奉天么?”
“大人。”旁边的师爷苦笑,“民虽然属立区,但与奉天说远不远,保不准日本顺手牵羊。”
“复生,这可如何是好?”增韫一时慌得没了主意。
随着大批难民的涌入,日、俄两军残暴的消息民府各地也时有流传我亦有所耳闻。两军交战,所到之处是“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大清虽宣布“局外立”,但压根就是自欺欺人罢了。
“倘不免波及,仍是姓之祸。”师爷也慌乱不已,“两位大人,无论如何不能让日军进入民。”
“大人所言极是,此处既属立区又无俄军,绝不可让日军进入民地界。”
“只恐彼恃强强行进入,我们不免遭殃,难道又要再换个地方避祸?”
“大人,此万万不可,若朝廷得知,必然怪罪大人擅离职守,那时连个说情之人也没有。卑职倒有一计,不妨一试,倘若无济再图其他。”
“好,好,快说,快说,复生必定有办法。”增韫大喜过望。
“来人,传令,火速做大木牌三十块,上书‘民地界’或‘立’字样,立于本府境界,再取我营‘秦’字旗数面,立于日军必经要道。”
“就这样?”师爷的眼珠子都差点掉出来:这样能挡住日军?
“如此可挡日军??”增韫也是满脸狐疑。
“卑职不敢打包票,但有七成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