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是我生了错觉?”
“不,先生,我宁愿理解为有一些事情深深打动了您,让您感到是那么的美好,连咖啡都加可口了……”
“查理,你变得越来越会说话了,想必你一定是用甜言蜜语打动了未婚妻?”芮恩施心情真的不错,居然有心情和秘书开玩笑。
“您又取笑我了。”秘书脸微微一红,随即又问道,“不过。说真的,我很想知道您为什么这么高兴。”
“是的,虽然还没有变成现实,但我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公使放下咖啡杯静静地说道,“这是我们自从五月份遭受挫折以来大的转机。”五月份,由于和列强众多问题上的不一致加之使东北问题国际化地企图被日、俄两国所拒绝,美国退出了国银行团及相应的善后借款,这对于美国华势力的展。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转机?”秘书不解地问道,“您指护**方面?”
“就是你刚才带给我的消息,从军事角来说,袁世凯政府失败了,秦时竹入主北京已经成为定局。”
“可是先生,眼下战事还远远没有结束,虽然护**占领了北京,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局已定。恰恰相反,南方还有为数众多的北洋军,我个人甚至认为国可能会爆一场血腥的内战。”秘书眨巴着眼睛说道,“而且,北洋集团的领袖袁世凯总统和段祺瑞总理目前都下落不明。他们对于北洋军都是具有高号召力地人物,这可能会带来战事的旷日持久。”
“难道你认为北洋军能武力上能与护**抗衡?不要忘记了护**可是打败了俄国人的部队。还有,我们的军事观察员回来的报告也认为护**的战斗力和装备要强于北洋军。”
“这我不否认,但北洋军的主力还南方。如果他们不是北上而是就地割据做军阀,情况会变得加复杂,说不定国会再次出现南北分裂的局面。虽然护**军事能力上可能强一些,但千里迢迢赶赴南方作战,我对他们地前景并不看好,何况还有俄国人和日本人旁边盯着,万一秦时竹抽调兵力过多,他的东北基地就可能保不住。”秘书顿了顿。“我倒是认为,如果我们有机会,就应该积极参与斡旋、调停,就像两年前我们国革命和今年、俄冲突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查理,你的分析是片面的,难道你忘记了今天上海领事馆来地电报?国海军已经北上,运输着北洋军前来增援?武昌方面的消息也证实了北洋军的2、4两个师也即将投入战斗,南方割据做军阀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已经降低到了一个相当低地程。”芮恩施狡黠地一笑。眼镜玻璃后闪过常人捕捉到的亮光,“根据我的判断。袁世凯和段祺瑞可能已经落入护**的手,只是出于种种考虑,秦时竹不愿意现公布而已。”
秘书吃了一惊,连忙追问道:“为什么?”
“今天清晨的枪声和交火事件告诉我的。护**敢于出动这么少量的兵力攻击总统府和国务院,并且又能做得如此悄无声息,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事先已城里安排了内应,具体是谁我说不上来,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从目前掌握地情况来看,警察们继续维持着治安,很有可能是警察当的头目选择了和护**合作。你想,这样周密的部署安排下,袁世凯和段祺瑞怎么能够全身而退呢?他们目前好的处境也就是躲城里某处隐秘的地方,但要出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秘书随即脱口而出:“我明白了,难怪他们要戒严!”
“因此,袁世凯绝无可能和他的部队再次联系上,秦时竹的胜利将是短期内地事。而且,即使袁世凯能幸存下来,他地政治生命也结束了,他暗杀国民党领袖的愚蠢行动使他丧失了统治地合法性,换而言之,秦时竹也许还会有一些麻烦,但局势已不可能根本性地逆转。”
“如果英国佬直接插手呢?失去了袁世凯这张王牌,他们控制国的野心恐怕没有那么顺利了。”
“这是我们需要做的,我们要力避免任何一个大国直接出兵干涉国的内政,像英国人用刺刀再扶持一个傀儡上台这样的举动,是再也不允许生了。”
“那德国人呢?都说北疆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很密切,秦时竹上台后会不会倒向德国,或者全面推行亲德方针?”
“这也是灾难性的后果,甚至比英国佬控制国的影响为恶劣。我刚才说我们的转机来了,意思是我们要利用这次国政权迭的机会,引起秦时竹对我们的好感,这样我国远东的利益就又有了一层的保证。”芮恩施洋洋得意地说,“为了善后,秦时竹肯定还需要借款,这个方面,我们美国可以给他提供另外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其它,我相信,对于引入我们的势力进入满洲以便牵制俄国和日本,他一定也是赞同的。
“但愿国会和白宫那些先生能够认真听取您的意见。”秘书已经被说服了。
“等着,等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一定会接受的,如果我们拥有菲律宾的基础上再拥有了国,那基本可以覆盖整个西太平洋了,而20世纪也必将成为美利坚的世纪。”芮恩施踌躇满志地对秘书下令道,“你快和护**方面取得联系,就说我愿意就当前的时局和秦时竹交换意见,希望他们能安排一次秘密会见。记住,一定要保密,尤其不能让朱尔典那个老狐狸知道。”
“是”秘书应声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随着护**的全面开进,北京城陷入了动荡,人心惶惶、个个不安,打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不对称,老姓并不明白生了什么。不过,即使无知的人也能从城南火车站附近传来的声音推断出生了大事,激烈的枪声、炮声、爆炸声整整响了数个小时,以铁一样的事实宣告了事态的展。城里全部戒严了,但即使不戒严,老姓也不敢随意出门,不然丢了小命可是大事。大家各自的四合院里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是护**和北洋军为了争夺京城打起来了,也有的分析是袁世凯逃出了北京然后又带着援兵杀回来了,有的人还煞有其事地判断,袁世凯向洋人借了兵,准备大干一场……
………………………………
第223章 乱成一团
第223章 乱成一团
都说北京城的老姓关心政治,这个传统果然有点意思。不仅草根阶层猜测,活深宫内院的前清皇室也胡思乱想。早上枪炮声一响以后,清室所依赖的几个老臣就纷纷跑到皇宫里去了,美其名曰是给皇上请安,实际上是分析复辟的可能性。
一年半过去了,溥仪又大了几分,岁多的小孩,对害怕的事物已有了本能的抗拒力。激烈的枪炮声传到皇宫时,力已减小了很多,丝毫没有能够吓着他,倒是一下子呼啦来了这么多人让他感觉很不好。自从隆裕太后病死后,清宫的实际主持人变成了端康皇太妃,不过不论是哪个太妃,前朝的时都很不得宠,但对于溥仪来说,这种变让他很憋气,隆裕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对于溥仪充满了感情,当真是把他当自己的亲生儿子来养的,撒手西去的时候,还留下遗言,让众人不要难为这孩子。但其它人就不一样了,还做着复辟的美梦,对溥仪的要求,无非是以重振乾坤为压力,严则严矣,但关爱之情就要少了很多。
事情涉及机密,参与的人除了太妃以外,就是前摄政王载沣及徐世昌、赵尔巽、世续、铁良,御前大臣那彦图、溥伦、陆润庠、陈宝琛、伊克坦、景丰、绍英等一帮老臣。虽然人很多,但会议的气氛并不活跃。本来载涛、载询也收到了开会的通知,但这两兄弟不知道怎么回事,胡乱找了个借口就推辞掉了。溥伟远青岛,即使想参加也是有心无力。
世续、铁良和陈宝琛是复辟的积极分子,其又以铁良为狂热,眼看没人说话。他急了,吼道:“大家倒是说话呀。”
众人还是默然,老狐狸徐世昌眼虽然闪着亮光,但也不说话。
铁良一跺脚,叫道:“你们……你们,居然都是这个态,我大清看来复辟真的无望了……”
负责编修《清史》赵尔巽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能怎么样呢?军队军队没有,财政财政没有。外援外援没有,我们能有什么作为?秦时竹和袁世凯打仗,我们凑什么热闹?”
“太傅,您什么意见啊?”铁良不敢反驳赵尔巽,只能问徐世昌。
“我的意见四个字,静观其变。”
“太傅的意思太消极了点?”世续看铁良势单力孤,决定帮一下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