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不够?”沈麒昌以为听岔了,惊讶地合不拢嘴。
“不错。我举例说说先生就明白了。先是团练的营房,目前团丁们大都居住各处民宅,民、兵混居不方便不说,分布还特别分散,倘若修建好营房集居住则好不过;其次是各项实业的厂房,目前所利用者大都都是民房,高、宽都嫌局促,有甚者将来众多产业对防火有特别要求,非用砖不可;再次是工人的居所,随着产业逐渐兴旺,各地汇聚过来的工人日渐增多,这拖家带口的居住繁难,如果我们能按照统一规划修建好工人住房,则方便不过;还有团练一批头目大都尚未成家,将来也许建造房……所以砖窑烧制之砖绝对不愁销路。”
给团练建营房、给头目建房、给产业建厂房都是沈麒昌能够理解且接受的,他唯一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要给工人造房,这不是增加成本,自己给自己下套子么?想了好一会,他还是没有考虑清楚其关键,只好踌躇着问:“贤侄,其他老夫都赞同,只是为什么要费大价钱给工人修房子?我不是说工人便不该修房子,而是问为什么要我给他们修房子,而且还要用砖房?”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得问……”何峰的下巴朝秦时竹一努,后者便接过话茬问:“沈先生以为,现姓是愿意做工还是愿意种田?”
“倘若种田能够维持生计,谁愿意做工?”
“如果做工的住砖房,种田的住草房,那……”
“那自然愿意做工的人就多。”
“我再问先生一句,老姓到底是富好还是穷好?”
“自然是富好!”沈麒昌斩钉截铁,“沈某不是圣人,但一直以为民富国强是我等孜孜以求的。某家虽然家境富裕,但我不像别的绅商一般,见不得老姓达,老姓若是富了,这天下便要太平的多。”
秦时竹笑了:“这便是我主张给工人造房子的用意所。如果做工远比种田好,那么老姓会自觉自愿地投奔做工,而不至于以赚到两钱就想回乡买点土地做农民;另外,老姓有了钱以后就要花钱,住了砖房他就想要吃机制面粉、想用安全火柴、想用肥皂洗濯,老姓如果个个穷得叮当响,谁有钱来买先生的产品,不造反吃大户都是万幸了……一句话,老姓越有钱,先生便越能赚钱!”
“妙啊,这番高论虽然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来却着实有道理,不愧是复生啊。”
实事求是地说,秦时竹的这番言论还略微超前了些,他原先时空的社会,由于房地产不恰当的展,民众住房上的开支隐然压倒了其余所有的一切,造成了内需乏力,社会消费停滞不前,但20世纪初的国,这种替代效应还不是非常明显。但既然沈麒昌已经被说服了,也就犯不着探讨社会经济学。
“砖窑的事已基本安排妥当,近就准备动工。”因为有绝对的技术和设备底子,何峰开始便不打算搞普通窑和串窑,而是直接上好的“豪夫曼”转盘窑。为此已添购的制坯机和粉碎机到时能用来生产耐火砖和红砖,等这个项目搞成了,他还要再接着上石灰窑。但是,无论哪一个窑都对煤炭有大量需求,故而建议沈麒昌不必多虑,管全部吃过来经营便是。
经过这一番考虑,接收一事便提上了沈麒昌的议事日程。他通过各种渠道散讯息,吸引附近矿主以矿井作为股本附股,他每年按照原有的利润支付120%的固定股息。这些矿主本来正愁土法采煤产量低、销路不畅,现一听不但能保证收益而且还有20%的溢价,无不乐得坐享其成。原来的颇有微辞变成了对沈麒昌“有财大家”精神的“高赞赏”,一股涌动着的暗流亦无形化解,经此一役,沈麒昌已俨然跃居民绅商之……
………………………………
第030章 轻便铁路
第030章 轻便铁路
沈家煤矿吸收合并其余小矿改组成的“太平煤矿”后,日产量逐步上升,但的问题亦逐渐暴露――运输!
前机械化时代,交通工具的高境界便是畜力车,东北通用马或者骡子拉曳的架子车。但好的架子车驮载能力都只2000千余斤,而且还不能连轴转,一方面是越来越大的运输需要,另一方面是越来越紧缺的运输能力,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焦躁。
日后扩大实业规模,不光是运煤有需求,到时出产的各色砖块亦是笨重货色,再靠架子车绝难支撑,而且即便畜力车可以招揽,道路的承运能力也有极限,再多的架子车不宽敞的道路面前也只能形成堵塞。到了此时,何峰等对“要想富先修路”的至理名言深信不疑,修路势必行已是共识,但怎么修,修什么路却是问题。
陆上修路,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铁路,要么马路。但沈麒昌经过利弊分析,认为两种均不适合。”
“不错,朝廷确已颁下圣旨,允许由地方士绅合办铁路。老夫也找了有关人士打听,但个个都说造价颇高,别的不说,光是这关内外铁路修建每一里大约就要近万两银子,这其俄国人给的地价和枕木价还格外低廉。”关内外铁路是英国主持修筑起来的,凭借着帝国主义的刺刀,修路所占用的土地无论良贱都是以极低的价格收揽的,铁路所需的枕木也是从附近山上砍伐的,亦不曾给过官价。即便这样还要万两银子一里,倘若实打实修筑起来,没有15000两根本搞不定。沈麒昌近的手笔却是很大,但面对一下子要投入上万两且看不到即期效益的投资也不禁却步。
“马路一节也不划算,以连通关内外的官道为例,宽不过2丈余,仍是泥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到处坑坑洼洼,驮载重物的架子车根本走不快,非用宽厚石板铺路价才见其利。倘若铺石板路,虽然单从造价上看要比铁路廉价,但各种石料先要从远处采来,别的不说,光为了运输这石料便要预先修一条路,经年累月,没有十年之功根本收不到成效。”
“十年不行,缓不济急!”秦时竹急了。
“路……不修……不行……”几个德国技师卷着舌头说道,“机器……机器……重……用马……拉……拉不动……”
这倒又是一个问题,如果要继续扩大煤矿规模,就必须动用大型设备,而这些设备许多重量都超过了1吨,没有适宜的运输条件就只能干瞪眼着急。
“有了!”一直旁苦思冥想的何峰忽然一拍大腿,激动地站立起来,一张脸涨得通红。
从没看见何峰有这么激动的架势,众人都被吓了一跳,夏海强捂着胸口装怪道,“老何,你不要吓人好不好,吓出心脏病我要找你赔医药费的……”
何峰自顾自搓着手道:“沈先生所言一点也没错,正儿八经造铁路确实耗资巨大。但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只是稍加变通就不必如此兴师动众,我提个主意,叫做轻便铁路。”
“轻便铁路?怎么个轻便法?”
“第一,轨道仍旧仿造正规铁路一般用两根铁轨,但材料并不需象真正的铁路所需的那样粗壮,这样就降低了造价;第二,轨距可缩小到3尺;第三,拉货时也不用火车头……”
“不用火车头?”
“可以用马拉。”何峰兴奋地说道,“这便是轻便铁路结合马路与铁路各自优点之处。用马拉先便是省事,免得我们还要招募火车司机;其次,由于货物自重不大,每次拉货只用四、五节车厢,也没有火车头这个累赘,对地面来说完全可以承受,毋庸铺大量枕木,只要地势绵软之处用石板或石子垫底即可;第三,目前现成所雇的架子车都可以轻便铁路上跑,人手都是现成的。”
“好!”沈麒昌略一盘算,高兴地说道,“如此一来,费用可大大减少。”
“关键的是,时间可大大节约。”
秦时竹提醒道:“还得要请沈先生出面疏通,免得愚民生事。虽然这简易铁路所经之处有不少是沈家的产业,但毕竟大多数都是他人农宅和田地,而民官府的态也是个……”
“此事包老夫身上。这一来有朝廷的上谕,咱们算是遵令行事,他人不会明目张胆地阻挠;二来咱们不用火车头而是用马拉,这什么震动祖坟、破坏风水的事也牵扯不上,地方官断无反对之理;三来咱们只要照价给钱,并且招募这些姓修路,给工钱,凭沈某的老脸,多半可行。”
何峰虽然想出了修筑简便铁路的办法,但行不行毕竟还要靠事实说话。为了稳妥起见,他先试验性地铺设1里轻便铁路,一试之后现完全可行。由于采用了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