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洪义的连襟,那察哈尔镇守使夏海强是周羽的大舅子,和秦时竹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说好听点是帮助陆尚荣,说难听点就是牵制、监视陆尚荣,有甚者。秦时竹居然还派出柳大年到内蒙古担任民政长,公然架空陆尚荣,此其五也;后,近日我们和秦时竹交易军火,其实有大一部分是陆尚荣和我们交战所得,由于内蒙贫瘠,难以养兵,陆尚荣要求秦时竹不仅要答应每年给其拨款。其余卖军火所得,也要全部给予陆部,但秦时竹却坚持要统一调配,分给其余两处,陆尚荣安得不恼?为了争权夺利,陆尚荣将自己地大舅子任命为山海关守备旅旅长,并提升了一大帮亲信,虽然秦时竹没有明说。但看得出来对陆尚荣很不满,私下里牢骚说陆尚荣眼没有他这个巡阅使……”
“那陆尚荣进兵到底是何用意?”
“我意以为,陆尚荣终究是一介武夫,对何者为正统看得还是挺重,上次进军。对大总统还是效忠的,我看不妨施以恩情,为大总统所用。”赵秉钧笑着说,“这样。秦时竹少一羽翼,大总统多一得力干将,再不济也能让他们互相猜疑。”
“你说的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袁世凯陷入了沉思,“倘若真是如此,我看倒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拆散秦、陆联盟。”
“大总统英明!”赵秉钧赶紧跟上,“秦时竹虽然号称北疆巡阅使,但本人其实是个政客,并不会打仗。如果能成功地将陆尚荣拉到我们这边,等于砍去了他地一只手,将来对付起他来,可就容易多了。”
“这事你继续给我盯着点。”袁世凯转念一想,“智庵呐,下个月你去试探试探,咱们绕过秦时竹,直接问陆尚荣买武器。看他怎么处理?”
“是。正好趁这个机会看看。”……
3月底,袁世凯正式签署命令任命各部总长。同时任命黄兴为参谋总长并统辖两江军队,黄兴拒不接受这个任命,袁世凯转而提名徐绍桢继任,又遭到南京部分驻军地反对,参谋总长一职就这么挂了起来,直到半个月后由黎元洪领任。
唐内阁通过后,4月1日,孙山宣布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次日,临时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前往北京,南京政府的使命就此结束,但南北双方的争执并没有减少。为了保证责任内阁制的实行和议员正常行使民主权力,孙山卸任前提议由王芝祥率领南军1万人护送国务员、议员北上,然后留驻北京,美其名曰防止再兵变骚扰北京政府的正常秩序。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袁世凯当即表示拒绝,并假惺惺地表示,“王之为人,吾极赏识,使之督直甚好,若是带兵北上,则颇多危险。”冯国璋、段祺瑞等一干北洋将领联名通电反对,“北方军人万难忍受,倘有意外,本将校不负责任。”但南京方面仍然坚持派兵北上,只是表示具体人数上可减至两千人。袁世凯见此,别有用心地提出将临时政府移设南苑,令赵秉钧等人负责南苑兴建兵房,梁士诒等监督铺设铁道,故意借此虚张声势,挑动反对情绪。北京市政维持会、总议董会则宣称:“南军倘若北来,则北京各处即一律罢市。”
黎元洪也表通电,攻击派兵护送阁员是“藏心猜忌,足以亡国”,要求唐绍仪与南方阁员迅速北上。关键时刻,内蒙古都督、北疆国防委员会主任陆尚荣表宣言:“……北方现今秩序巩固、人心安定,若派兵北上,是糜烂大局之举,……派兵护送阁员进京,为自古闻所未闻之事……军令、政令自当统一,若五天后‘事犹延迟’,请大总统派员先行护理……”并对记者表示,“本督前些时日前往京城平定兵变,亦不敢驻兵处擅自做主,阁员进京如若派兵护送,是以敌国待遇对待我等,或是对我等担当护卫之手段不予信任,北方将士对革命累有大功,如此处置,真是令人心寒……”陆尚荣毫不客气地指出,“南方各军,也有军纪败坏之辈,如苏州兵变,以此调军队进京,岂非贻笑大方?”
袁世凯见状大喜,连连夸赵秉钧,对陆尚荣联络不错,工作卓有成效,间人的牵线搭桥下,双方达成秘密协议,陆尚荣将本部多余之5000杆步枪,180万子弹,6000余枚山炮炮弹上交与陆军部,陆军部以“抚慰”名义下拨专款100万元。段祺瑞、冯国璋等人虽然有所怀疑,但毕竟是真枪实弹地交货而且价格比从秦时竹那里弄要低,也就没有阻挠。
《人民日报》评论员章貌似站不偏不倚地立场,说陆尚荣等人平息兵变有功,倘若真要派兵护卫都治安,该部也应该选,“何必舍近求远?”
4月9日,南方再次退让,唐绍仪电告袁世凯:南京已取消派兵护送阁员之行动,并解释说,他南方专注于处理善后事宜和邀集阁员北上,绝非有意“逗留”。其实,自从唐绍仪加入国民党后,他与袁世凯之间地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不错,唐绍仪确实是北洋的老人,袁世凯的心腹,但他毕竟是留美学生出身,接受了共和民主的思想,加入国民党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并不违背他的本性。袁世凯想让他做一个俯帖耳的奴才,那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唐绍仪地理想是做一个有实权地总理,他可以倾向于袁世凯地意见,可以尊重袁世凯的决策,但绝非没有自己地主张。兵变事件,他看得很清楚,知道这是袁世凯地手段和阴谋,对于袁的认识加深了一层,对于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渐渐感到不满。因此,南方要求派兵护送,他并没有反感,反而觉得能增强自己地地位。袁世凯和赵秉钧的应付,特别是黎元洪和陆尚荣的表态,让他大吃一惊,为避免南北决裂,他只好忍了下来。
………………………………
第034章 航运搭台
第034章 航运搭台
4天后,唐绍仪偕同蔡元培、宋教仁等同盟会阁员北上,并随后总统府召开由唐主持的第一次内阁会议,宣布内阁正式成立。会议决定,各部组织实行“旧并用”,原南北各部人员同时兼顾的原则,唐绍仪本人表示,为“显示南北合作”,提议“多用南方人”。袁世凯大为不悦,明确指令各总长:“官制虽改,断不能全换手,仍当照前委任,或略调而已……”
赵秉钧立即公开声明,“于知识毫无所得”,并以内务部干系重大为由,坚持全用北洋旧人,迫使唐绍仪同意绝不干涉部用人权。段祺瑞原想推荐其心腹徐树铮任陆军次长,不得已改提南方来的蒋作宾,未等其到任,就抢先任命徐为秘书长兼军学处长,同时任命了各司司长,将蒋从南方带来80余人撂一边不予理睬。跟他提意见,他振振有词地说:“次官与以前副大臣、侍郎均不相同,无干预委任秘书长、司长之权。”经过调停,勉强同意增设三司,安排南方诸人,但公开声明:“以后司长由总长荐任,次长不得与闻……”
对袁世凯撇开自己直接号施令的局面和赵秉钧、段祺瑞等人的嘴脸,唐绍仪加气愤,但还是忍了下来,无形,他与袁世凯的距离越来越大。
4月15日是国人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日子,早几天前,代表们就已经陆陆续续地从各地赶来,其不少人选择从上海坐船到营口登陆,然后再到沈阳参加会议。这段时间可把秦时竹等人忙坏了,特别是秦时竹,一方面要和南方局商议政治报告内容的事务。又要陪同企业家代表,尤其是沈麒昌等人组织的“北疆建设考察团”成员陆陆续续前来商议投资事宜。对具体的商业投资举措,都是由沈麒昌、禹子谟等人操心,只宏观政策层面,才由秦时竹予以一锤定音。
投资的花样很多,有只入股分红,不参与经营的,这一般都是投资于辽阳控股;有与北方公司合作开办企业地。这个一般是南销的工业品,由于东北资源丰富,特别是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是一个投资的理想场所;也有独资经营,主要就是纺织行业,尤其是以张謇为代表的南通纺织业。
对各路神仙的投资,北疆委员会给予了优惠政策,税收方面重点减免了厘金。任何企业的产品,出厂时缴纳完毕本地税收后,如果不出省,只需销售地缴纳一笔税金即可;倘若出省,则每过一省缴纳一省的厘金……有人做过计算。这样的税收体制下,大宗货物从直隶运到秦皇岛,再走海路到胶州湾地费用比直接从直隶运输货物到山东胶州湾要便宜很多,倘若货物原产地东北。则费用加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