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势-第10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作与人员经费都由央负责,有效保障了立法、司法**,可以有效监督行政权;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譬如铁路、公路、港口、水利等等,资金一律由央投入,地方一般以劳力、土地入股;教育体系,高等以上教育央全额拨款,等教育央地方七三开承担,初等教育央地方五五开承担;原来对外赔款都是向各省摊派的,税制改革后一律由央承担;原来各地为了兴办政、填补财政窟窿而大规模举债的,税制改革以后也基本由央承担。

    一句话,税制改革后央收的钱当然不少,但承担的责任也大了许多,各地方反而能够轻装上阵,可以有效办一些造福桑梓的好事,地方议会的监督下,贪污腐化的事情也减少了不少。事实上,民国三年以后,从地方到央财政方面普遍松了口气,一方面得益于工商业的迅猛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国际环境的改善,德国的、日本的、俄国的、奥匈的赔款纷纷取消,英法的赔款也一直拖着不给。

    教育次长蔡元培的问话差不多代表了场所有阁员的心声:“按梁总长的意思,是不是只要国民经济能实现200亿左右的额外增长,政fu财政就可以承担?”

    “对。就是这个道理。”梁士诒想了想,觉得还可以说得谨慎一点、圆滑一点,“头三年,可能因为投资刚刚下去,增长不到这个数字,我们可以适当行债券,等将来远远超过200亿规模时再将债券回收,只是额外多付一些利息罢了。财政部认为,当前的形势下,追加行10亿元长期建设债券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以承受的。”

    长期建设债券是目前央政fu唯一行外的债券了,除此之外其他因革命、战争而起的临时债券早就一一还清了,虽然长期建设债券的规模一直都比较大,但考虑国废待兴、业待举,再追加10亿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当然,这回北方集团是不会来认购了,甚至于从前认购的债券也要置换一部分出来获取现金用于设备购买。不过梁士诒对这个是不必担心的,长期建设债券年息高达5,而且一直非常稳定、及时地还本付息,再加上华元币值的稳定,上海交易所里可是坚挺得很,每天的换手量都异常客观,10亿元市场完全承受得起。事实上,民初袁世凯当权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都能把债券出去,现这么好的局面,梁士诒一直都觉得政fu债券少了,认为唐绍仪执政经济和财政方面太过于保守,太过于求稳,延误了国民经济展。

    现,全场关注的焦点都汇聚到唐绍仪身上了,众人都认为,既然民间投资基本落实,政fu投入也差不多能够支撑,那么反对一五计划大的理由便不存了。当然,唐总理或许有别的话说,毕竟大家刚才只是听了一面之词,虽然大有触动,但仍然认为很有听取不同意见的必要。

    现唐绍仪脑子里已顾不上拿破仑不拿破仑了,他脑海里翻江倒海一般,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这个问题上错哪里――他的眼睛只盯着投资与政fu支出,算来算去觉得这100亿的投资太过于骇人,却没有想到,经济展以后,税收也会跟着上来。他仿佛又回忆起秦时竹刚刚掌权的时候,不顾绝大多数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将各地厘金清扫一空,原以为财政即便不崩溃也要奄奄一息,没想到居然渡过几个月难关之后又活了过来,甚至展得好。他甚至不无自嘲地想,自己是不是老了,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绕不过来呢?

    他艰难地抬起头,现四周都是注视着自己的目光,一片热切,他慢慢说道:“方才禹次长和梁总长分别从资金投入的角回答了整个‘一五计划’的问题,他们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们说没有问题,那就一定没有问题。因此,我大的顾虑也打消了,我愿意赞同这个计划。”

    阁员们一片喜形于色,虽然大家对唐绍仪这么快就表示赞同表示有点错愕,但想来想去觉得计划确实非常有道理,先展再收税,不就是个良性循环么?好几人都暗暗松了口气,他们生怕唐绍仪一条道走到黑,梗着头硬要杯葛这个计划,那不但是不智,而且近乎政治自杀了。谁都知道,民国不但宪法体制上是总统制,真正掌权的也是总统。

    梁士诒有点失望,没想到唐绍仪这么快就掉头了,原本他还等着下一步质询呢。其实,先展再征税的道理他并不是没有和唐绍仪讲过,但后者担心这担心那,不太听得进去。看着唐绍仪通红的老脸,他暗暗冷笑,好嘛,我和你磨破嘴皮子说半天你不理,总统开会说几句就掉头,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只是,他并不知道唐绍仪现心思根本就没有全部放计划上,他还盘旋拿破仑的事情呢。

    秦时竹微微一怔,唐绍仪的做派,梁士诒的作风他当然是清楚的,但内阁就是这样,所谓一团和气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相互制约才是真正的政治逻辑,只是唐绍仪这么快改口,让他有点始料不及。他开口道:“其实,唐总理顾虑的很多方面,也是我所顾虑的。从100亿的投资来说,每年200亿的增经济规模似乎很一般,但从经济基础而言,目前国家经济规模也就是300多个亿的水平,3年要增6成,难还是非常大的。”

    真实的历史上,日本直到1919年才gnp上第一次超过国,差不多也就是160亿元左右的水平,其农业仍然占据了近25的比重,国人口上的巨量优势使得日本通过明治维50年的展才依托工业规模压倒国,相比之下,国农业构成了60以上的经济比重,而剩下40手工业又占据了至少7成以上的经济规模,换而言之,国近代工业只有20亿左右的规模,差不多正好是日本的零头。

    北方集团横空出世以后,一个集团便为国增加了50亿的规模,而北方集团的带领下,特别是确保了政权稳定、减少了对外出血后,民族资本获得了蓬勃的展,差不多又增了100个亿。日本虽然受到了国的打击,原本一战的利润又让国抢去了不少,但得益于国经济的起飞,通过经济互补,日本的经济规模还是顽强展到了160亿的水平,近代工业领域,就总体规模而言,两国几乎是半斤八两。日本的优势于工业门类全面、技术相对先进,而国的优势于个别产品具有世界优势,工业门类虽然不全但总产量高。而一五计划就是为了改变这个局面而拟定的――国不仅要量上超过日本,技术和产业结构上也要优于日本,没有压倒日本的经济,就不会有压倒日本的政治,不会有压倒日本的军事。

    这才是总体战时代的国家力量。

    ……
………………………………

【第020章】 一五计划(5)

    【第020章】一五计划

    虽然一五计划已经定了下来,但秦时竹仍然没有掉以轻心。

    “谈经济运行似乎是非常微妙的事情,但如果从具体事例入手就很容易明白。这次一五计划将市政建设纳入了计划,市政建设的重点首先就是道路设施,城市里各种各样宽阔的马路建立起来,小汽车就会有用武之地,富人们便会去买,小汽车数量多了便会拉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车子开要烧油,要换轮胎,还要维修、保养,有人会说,坐小汽车的人多了,轿夫就会失业,这当然是对的,但也要看到,司机、维修工的新行当就冒出来了,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对地方政府来说,小汽车多了,自然车牌税也多了,炼油厂、轮胎厂、机械厂发展了,有关工商税税收也多了,表面上看先期花了血本去修路,但修路的投入只是一时,后面的发展却是生生息息――这就是一个好的循环。以小见大,我们就要在全国范围、全行业范围推广这种模式,搞大循环。”

    他最后阐述道:“一五计划最大的难度,不在于产量――产值很容易搞上去,但没有循环的产能扩张没有意义。我们要求的不是虚假的数字,而是国民经济在更高层次的平衡,我们的工业水平,要与世界接轨,要与主要工业国相匹配,要随着北疆大开发、各城市市政建设等举动进一步拓展。重中之重就是市场,一方面要保证我们国内的市场不被进口商品所占领,一方面又要努力拓展国外市场。从工业立国的角度来说,我们首先要全面实现进口替代,其次要挑选有针对性的产品实现出口导向……”

    秦时竹意味深长地说道,“一五计划成功的关键,当然是经济问题、财政问题,但政治和军事却是保障,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向欧美摊牌,告诉他们,虽然巴黎和会拒绝了我们正义的要求,但绝不意味着中国人永远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