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点之二则是岑春煊当选副总统。虽然岑春煊清末就是大员,称得上老资格的政治家,辛亥后又内阁担任了总长的职位,但挑选他作为副总统候选人还是让无数观察家跌碎了眼镜。因为,任何一个民主国家,正副总统候选人一般都是由单一党派或者联合阵线共同推选的,而人民党作为占国会绝对多数席位的政党,其实根本就用不着提名其他党的成员为候选人。而岑春煊所的国民参政会一开始是与进步党联合的,后来又宋教仁改组加入了国民党,二次革命的浪潮后又脱离国民党与人民党进行联合,给人的感觉就是反复不定,议会传统格局,国民参政会一直是第四大党团,议席始终5%左右浮动,这次大选出人意料地与人民党合作,大出舆论所料。不过,从舆论的风评来看,对岑春煊个人,无论是清末还是民国期间的为官都持肯定态,特别是“官屠”的名声,让很多人都极为钦佩。而事实上,秦时竹之所以提名岑春煊出任副总统,不仅于对方资历够老,而且于希望岑春煊专门加强官员监察。官场舞弊是国历代都无可回避的事实,而人民党执政基础逐渐稳固之后,人民党系统的官员也除了很多**案件,穿越组痛感加强监控的必要。岑春煊既有声名,又非人民党系统,当然是上佳人选。
看点之三是国会力量的重分化组合。从1913秦时竹当选正式大总统开始,国会已经历了2次改选,总体而言,人民党的势力稳步上升,特别是1914年日战争取胜、随后经济大展后,人民党议席出现了飞速膨胀。从三分之一弱到三分之二强,基本上占据了68%左右的议席。原本第一次正式国会与人民党并驾齐驱的国民党因为接连政策失误以及战争失败,议员纷纷改换门庭,议席一跌落到不到10%,不过随着进一步改组和政策调整,国民党逐步站稳了阵脚,利用老同盟会的底子开始了恢复重建,陈其美等激进派势力被清扫后,以汪精卫、廖仲恺、居正为代表的稳健派逐步控制住了局面,胡汉民虽然不属于稳健派,但激进的调子也小了很多。议席恢复到了15%左右。衰落快的则是进步党,进步党一开始与人民党联手,利用前清立宪派的传统优势,议席不少。但正式宪法表决一役,进步党因为坚持地方分权主义而遭到人民党的全面打压,以梁启超为的统一派又从分离出来加入了人民党,因此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山车行情。值得一提的是,以张謇为代表的原人民党江浙两省支部的一批头面人物,张謇先后卸任总理、副总统后终于脱离人民党,加入了进步党。进步党议席虽然只有8%左右,但江南各省地方政治还是具有一定地位。国民参政会1919国会大选改称国家社会党,以岑春煊、汪大燮为正副党,成员以前清、北洋一部分具有政声又有地位的人组成,西南三省和北方各省区具有一定影响力。说起来,国家社会党与人民党的政治立场比较接近,均同意总统制、央集权制,但社会立场上分歧较多,特别是妇女解放,贫苦阶级社会政治权利、劳工保护等方面,国社党远较人民党来的保守。该党议席一般稳定5…6%之间,舆论认为如果岑春煊副总统任期内挥出色,国社党有希望与进步党角逐第三大党的地位。人民党、国民党、进步党、国社党占据了国会96…97%的议席,也是有资格国会建立党团的大党,剩下的议席除了共和党、民主党、自由党等小党有1、2名额外,其他就是无党派的**人士。
与1912、1913时期相比,1920年代,国会的注意力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国内政治为重点逐步转移到国内经济、社会变革为重点。各党派都认为当前的政治架构是稳定而合理的,再也没有人提三次革命、四次革命的说法了,都是提要“巩固国权、加强民主、造福民生”了。一般而言,政治立场方面,人民党与国社党接近,国民党与进步党接近;社会立场方面,人民党与国民党接近,进步党与国社党接近。从政治谱系来说,始终坚持“限制资本、平均地权”的国民党是左派,人民党是左派,国社党是右派,而进步党则是右派。
不过,虽然进步党与人民党很多政治、社会领域不合,但经济领域,进步党与人民党合作较多,特别是对人民党提出利用国策力量扶持大企业、大财团展的观点十分赞同,经济活动双方合作交往甚多。因此总统选举时,进步党正副党魁张謇、蒲殿俊选择了放弃,不推选本党**候选人,以免生冲突。而总统选举,进步党成员基本还是投了秦时竹、岑春煊两人的票,因为不管众人与人民党有多少政见不合,任何一个有良心的国人,都不得不承认秦时竹为代表的人民党干得不错,甚至于很难干得好了。
从内阁成员的挑选上也可以看出,人民党虽然一党独大,但并没有垄断全部内阁席位的意图,国民党、进步党、国社党都有头面人物出任阁员,虽然比例很少,也不见得是各党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内而言,所有党派都感到正常,用外电评论说――反映了国特色的政治架构。
大选完成后,一届内阁亦成立,主要成员包括:
国务总理:唐绍仪
副总理:葛洪义、梁启超
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
财政部 总长:梁士诒
次长:熊希龄
外交部 总长:陆征祥
次长:顾维钧
内务部 总长:葛洪义
次长:陆建章
国防部 总长:陆尚荣
次长:萨镇冰
铨叙部 总长:汪大燮
次长:颜惠庆
交通部 总长:叶恭绰
次长:施肇基
民政部 总长:程德全
次长:于右任
工商部 总长:周学熙
次长:禹子谟
农林部 总长:陈振先
次长:蒲殿俊
教育部 总长:范源濂
次长:蔡元培
高法院院长:许世英
高检察院院长:王宠惠
海关总署署长:王正廷
审计总署署长:黄炎培
央银行行长:熊希龄
其,财政、外交由唐绍仪分管;内务、国防、铨叙、交通由葛洪义分管;民政、工商、农林、教育由梁启超分管。
但恰恰是经济问题上,唐绍仪与秦时竹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
………………………………
【第015章】府院分歧
府院分歧
p:前述胡汉民竞选确实出错,抱歉,已修改。
秦时竹进行第二个总统任期时,央集权制、总统制不仅已载入宪法,而且成为民意主流为社会所拥护,其余各党派也大多对此持肯定态。国务总理和国务院各部除了任命时需要国会两院批准外,职权上仅对总统负责,不再对议会负责,也不必因不信任案而辞职。当然,议会对内阁和总统都还拥有弹劾权,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
但国与美国的情况又不同,美国没有总理这个职位,仅仅任命了国务卿,虽然国务卿拥有很高的地位,但宪法并没有明确管辖其他各部的权力,而且国务卿所的国务院与国国务院不同,只相当于外交部和其他一些专业委员会的组合,其他央各部不是国务院的下属机构,只对总统负责,不对国务卿负责。而依据民国宪法,国务院是央政府,央各部都是国务院的下属机构,总理作为国务院的高领导,握有较大权力,各部的草案没有总理副署无效。从这个角出,总统、总理之间仍然有一定的相互牵制作用,总统不能将国务院看做是总统府的内设机构。特别是内政、经济等领域,国务总理拥有相当程的言权。当然,副署权可是大杀器,因为如果以国务院名义出的如果没有各部部长副署同样也无效。一旦祭出,要么部长去职,要么内阁总辞,是十分慎重的大事。
唐绍仪的上一个任期,他和秦时竹之间的合作非常理想,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一战和北方战事的结束,唐绍仪敏锐地觉察到,他与秦时竹之间的政策分歧开始增多了,有些矛盾甚至十分尖锐。虽然这次内阁组建依然提名自己为总理,阁员也基本维持了上一次内阁的模样,但两人有关大政方针上的共同点却迅速减少。
外交领域,虽然外交部明确由总理分管,但1914以来,基本上国外交政策都是总统意志的体现,多是侨务、南洋商务等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问题上由总理把关,随着世界进入和平时期,唐绍仪认为应该多挥总理的作用。因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