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冀宁的心情可想而知。
不要说得那么轻松啊,明明bayes序贯概率比检验方法他也学了,但这群同学写的东西他根本看不懂!
事后宋冀宁询问季椽,季椽立即洋洋洒洒给他写了四大页草稿:“小宋哥把这些看完就能看懂了。”
宋冀宁数学和物理都很不错,然而他有一半没看懂。
接下来,他们学习的课程越来越繁杂,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的数学,物理课程。什么战场电磁环境,机械后座力的计算方式,如何计算地空通信的低仰角等等。
宋冀宁在这方面极有天赋,他原本理论文化课有些落后,但因为这些课程,他又迅速的追了上来,一举从原本理论测试倒数的插班生,升到了前十位。
季椽仍旧是第一位,不管是理论还是实习课,他都比在场所有学生更擅长。
宋冀宁现在已经收起了最初的傲慢,他刚插班进来时表现不太好,一是因为见到季椽激动失态,二是他写的论文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赞扬和推荐,让他难免自信心爆棚,但这段接触下来,他已经发现他的同学们,除了性格上比较内向以外,在专业领域方面,确实有很多值得他学习的地方。
他迅速调整态度,试图与这些同学交好,但效果甚微,只达到了点头打招呼的程度。
不过他们不只对宋冀宁,对其他人也差不多是这样,大部份时候都在埋头看书或做题,只有和季椽才会聊几句,聊的话题都是各种疑难的解决方法,也亏得季椽轮流解答这些问题居然能不蹿线。
宋冀宁不满他们占据季椽的课余时间,但是季椽喜欢帮助同学,他也只能忍了。重要的是,季椽在这里受到了很大影响,现在但凡有人课余时间找他,他都以为是想请教问题。
包括宋冀宁。
有一天宋冀宁难得找到机会,单独把季椽带出来,他感慨了一句:“终于只有我们两个人了。”
季椽点头:“小宋哥是有什么问题吗?”
“啊?”
“最近的课程有哪题不会吗?”季椽很理所当然的说:“我给你看看。”
“不不,我没什么不懂的。”宋冀宁摆手:“我就是想找你出来聊聊,你看,我们好久都没在课外聊天了。”
然后宋冀宁就对上季椽谴责的目光:“只有十分钟休息时间,你居然用来聊天?”
聊天怎么了?聊天有什么不对?
宋冀宁想反驳,他们不在同一间宿舍,每天晚上也就只能在熄灯前那点时间说说话,有其他人在,他都不能亲亲抱抱季椽。现在只是用课间十分钟聊一下天有什么不对?
“季椽,来帮我看下这题。”身后有人呼唤季椽:“这道二阶误差题我不会算。”
“好的,我就来。”季椽答了一声,拉着宋冀宁的手,诚恳的说:“小宋哥,我们不是来玩的。”
空导院的培训一年一次,他们应该把握每一分钟,没有闲聊和谈情说爱的时间。
把季椽叫走的周子伊对宋冀宁扮了个鬼脸。
大家早就不满宋冀宁时时粘在季椽身边的行为了,虽然知道他们是老同学,但大家都觉得宋冀宁和他们不是一类,他根本不爱读书,课外题也做得很少,还老想拉着季椽一起颓废。虽然他实习课挺厉害,现在考试成绩也变好了,但大家都认为他这种只在课堂上学习,课外从不做题的人不是好学生。
于是班上同学都在不动声色的把季椽和宋冀宁拉开,不让他带坏季椽。
宋冀宁终于被他们整得恼火,出于报复心理,他也开始在课外做题,而且专做各种复杂的难题,然后利用所有课余时间找季椽解答。
季椽很高兴宋冀宁的勤奋好学,但凡宋冀宁叫他,他都会立即过来。于是变成了宋冀宁对周子伊等同学扮鬼脸。
这行为幼稚,但挑衅的效果显著,这群天之骄子们开始疯狂跑图书馆,寻找各种“难题”向季椽请教,看谁能抢占他的课余时间。
季椽很疑惑:“你们看的书是不是太难了点?已经学到这里了吗?”
不过他还是一一都答出来了。
对于这场良性竞争,培训班的教师们乐见其成,原本沉默的班级氛围,因为宋冀宁的到来居然焕发了不少活力。虽然还是埋头做题,但是大家已经偶尔会争吵,还会一起讨论“如何弄出一道特别难的题占用掉季椽所有课余时间,让宋冀宁吃瘪去吧”这类话题。
“这就是鲶鱼效应。”窗外,默默关注他们的一位教授说道。
另一位教授看向宋冀宁,推了推眼镜:“我看过宋冀宁那篇论文了,难怪钟教授要推荐他,很有想法,而且他进步很快,撇除数物化以外的成绩,军工类科目他是第二名。”
“哦?第一名呢?”
“还用说吗?季椽。”
几位教授默默看向被同学们围拢在中间解答的季椽。
“所以,就他们两人了?”
“机会难得,把他们两人报上去吧!”
培训的内容越来越接近军工了,理论课不提,实习课已经渐渐由室内转向室外。原本只有晚上的实习课,也变成了白天的正式课程,甚至慢慢比理论课用时更多。
这天下午的实习课,季椽等人被拉到了郊外的军区。
………………………………
第165章
宋冀宁的此次制作,季椽没有参与,也没有帮忙。这等于是一次考试,他不能帮忙,而且他也想看看宋冀宁自己的水平。
然后,宋冀宁做出了并不输他的东西。
他制造的槍声定位系统原理与季椽的不谋而合,只是外观上,由于技术水平所限,使用了三个信号转换器才转换成定位系统,外型变成了三个相连的小雷达,没能达到预想的便携效果。
朱老师走到跟前时,忍不住笑着问:“这是什么?雷达?音响?”
“报告老师,这是槍声定位系统。”
“你怎么做了三个……好吧,把你的设计图拿来给我看看。”
设计图画得有些乱,宋冀宁在线路上改了好几次,但总体还能看得出设计思路和应用程式。原本笑着的朱老师愣了愣,收敛笑容,认真看起来:“解释一下你的设计思路。”
“是!”
宋冀宁提出应把槍声定位系统用于狙击战中的想法,让旁边的军官和士兵都很感兴趣,渐渐围上来听他讲解,不时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待宋冀宁解说完毕,那名部队长官点头:“这小子对游击战挺懂的啊,要真有这玩意,我们在老山区和越国那帮猴子就好打了!怎么样朱博士,这玩意能研究出来吗?”
朱老师点点头:“光说没用,先拿去测试一下。”
本来只是一次小作业,是否成功看看设计图就行了,但既然部队有兴趣,朱老师便让他们拿到树林里试试看。
随着一声枪响,树林里发出了嘀嘀的机械声,过了一会,两个士兵出来报告:“报告,仪器显示和开槍处有5米误差。”
宋冀宁遗憾的垂下肩。差1米都打不中敌人,何况是5米的误差。
朱老师感兴趣的是另一件事:“槍声定位的反应速度怎么样?”
“大约十几秒。”
朱老师击掌:“很不错了,可以按这个方向研究看看……宋冀宁,你回去画个完整的设计图给我……”
其实他并不需要一名学生给他画设计图,只是最初的设计原理来自宋冀宁,他不能占一名学生这点便宜,让他写份设计图,到时在项目通过时会给他加个名。
宋冀宁受到的夸奖让后边没被检查到的同学有些骚动,大家都跃跃欲试,希望自己制造的仪器也能一鸣惊人。可惜大部份人制造的都是中规中矩的小雷达,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朱老师很快来到季椽桌前,看到了一台巴掌大小的仪器。样式也有些像小雷达,但又不太一样,于是道:“季椽,图纸给我,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季椽也是自制的槍声定位系统,比起宋冀宁,他的已经算半成品了。不过碍于设备材料,这东西有一点儿大,仍旧不适合携带。
朱老师看到图纸愣了,这份草图比起其他人的相对来说更完整,设计思路,使用的公式,线路的设计,信号转换的数值等,都写得很详细。设计思路和宋冀宁的一样,但像是他的完整版。
“你和宋冀宁一起商量的?”
季椽摇头:“不,我们各自想的。”
“你们还真有默契。张排长,你拿去测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