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明之请叫我列强-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械サ耐婕胰ネ娲蛞啊

    生存问题,是叶观必需要面对的第一问题,要赶紧找个人少僻静的地方躲起来猫一晚上,反正天气闷热,不住旅社也是过得去的,等明天天一亮,就回村里去。

    …………

    这就是叶观在华亭县度过的第一个晚上。

    古语说得好“在家不行善,出门大雨灌。”等到叶观在僻静的无人处勉强的度过了一个晚上,天刚刚放明的时候,经过长时间的闷热,老天爷终于又下起了雨来。

    叶观只好再往屋檐下躲躲,本就身份文,要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病倒了,那他可就真的算是完蛋了。

    因为从昨天晚上开始就没吃饭,所以叶观的肚子不争气的叫嚷了起来,叶观看着大雨滂沱的样子,一时半会是不会停的,所以趁着雨稍微小了一会儿的时候,赶紧来到街上的包子铺旁边,趁着包子铺老板不注意的时候,顺手带走了一个包子。

    “一个吃不饱,五个撑不死。聊胜于无啊。”叶观坐在房檐下,意犹未尽的舔着刚才拿包子的手指头,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只能继续等待。

    “想不到我也落到了这种地步,看来我还是有奔头的,秦琼也落魄过,杨志也落魄过,韩信也落魄过,本朝太祖同样落魄过。我说不定也能一飞冲天呢?”闲着没事,叶观蹲在房檐下胡思乱想,虽然他说的这些话没错,这些英雄的共同点就是都落魄过,不过他丝毫没有考虑还有无数不知名的小人物,就跟他一样,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就在叶观发挥着天朝青年在电脑前的YY水平的时候,一阵凄厉的叫声出现在华亭县内:“倭寇来啦!倭寇攻城啦!”

    一个看样子是行商的人,从城门外的官道上飞奔而来,同时还有几名衣冠不整的商人和一些受伤的民众,数十人急急忙忙的网城门口跑去,他们即是逃命,也是通知华亭县城内的官衙百姓,赶紧关门,赶紧防御,很快倭寇就要来到华亭县城了。

    “倭寇”这种生物,终明一朝,近三百年来的时光里,都不停出现在明史的记录中。

    说到底了,倭寇是明朝自己和日本幕府共同创造出来的生物。里面不仅仅只有日本浪人,到了中后期,大部分都像皮包公司一样,只挂了个倭寇的名字,其实,都是些沿海流寇,因为禁海而失去工作机会的渔民,从事海上贸易的小船队混合着那些半月髻的流寇所组成的。

    七月份长达一个月的雨季和朝廷部分地区赈灾不力的情况,让很多沿海的灾民加入了这些势力不算大的真倭里面,有了内奸带路,几乎从来没有收到过倭寇侵扰的华亭县也第一次遇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倭寇!”而倭寇开始大规模袭扰沿海,深入内陆,荼毒生灵的情形将会随着海禁时间的加剧和日本国内政治动乱的情景而愈演愈烈!

    看见那些慌慌张张的市民和不断响起的号角和鼓声,本来不算害怕的叶观都害怕了起来。他可不认为,如果倭寇真的攻进城来,会对他手下留情。

    很快的,华庭县令就让驿站的信使带着加急信件趁着倭寇还没围城,朝着中军都督府下辖的金山卫求救去了,这里称得上是驻军的,只有一些衙役和一个小小的卫所里面只有一个百户,两个把总两百余人。加之华亭县小,城墙不高,这样的军力是没有办法抵挡倭寇攻城的。

    叶观很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觉悟,别说危墙了,现在就算是危檐也是很危险的。所以他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赶紧离开了靠近城门口的这些房屋,朝着城中心跑去……

    …………

    华亭县县衙,县令于文中急急忙忙的从后衙走到中堂听后差役的急报。

    “张百总,前方情况如何?”于文中对着本地驻军的一位把总询问道。按照明朝的律令,战时当地品轶最高的的长官自动成为战地指挥官,所以现在,于县令就是这华亭县的最高指挥官,他将指挥这一场倭寇防御战。

    “于大人,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派遣民夫和衙役官兵等人上城贮备物资。所有官兵人等,一致带好刀剑,随时准备抵抗倭寇攻城。华亭县城墙低矮,倭寇容易攻进来,必须赶紧加固城墙,防止倭寇从低矮处进入城内。同时多多派出信使探马,向金山卫求救,请求千户赶紧派兵前来支援,只要咱们守得住城,倭寇必然不敢逗留。”

    华亭县几乎从来没有碰到过倭寇袭扰的情况,所以一开始大家都很慌乱。张把总虽然没有真刀真qiang的遇见过倭寇,不过他是世袭的军户,所以没吃过猪肉,好歹还见过猪跑,情急之下,还能想出几分对策。

    于县令只是个文官,从来没有遇过战事,刚开始肯定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等到他听到张把总的分析后,也就冷静了下来,吩咐道:“来人,征召本地的民夫,准备擂石滚木,没有石头木头的就地从民居拆掉送到城上去。本地的驻军大部分登上城墙,只留数十人负责城内治安,弹压不法流氓,如有祸乱人心者,就地斩首,以儆效尤!”

    说罢,带着一班乱糟糟的衙役,一马当先的奔到了城头。明朝官员有守土之责,战事未开而弃城逃跑者,株连家族,所以于县令必须第一个去城头视察。

    ………………

    “这下好,城没出去,自己到困死在这城内了。这倒是挺像围城里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狗想进来。”叶观还没有逃到城中央的时候,就被于县令派出的衙役们推推拉拉的赶上了城头,负责运送物资和滚石檑木,所以他在城头,能远远地看见似乎有一群人带着三三两两的旗帜,正在往华亭县城赶。
………………………………

正文 第六章:大明朝文官的风度

东城门上,拿着刀剑的官兵和负责后援的民夫们紧张的看着远处迤逦而来的人群。这道门,正是对着官道而建,也是华亭县城中最矮的一座城墙,因为上次洪灾泡了月余,垮塌了一部分,有些墙根的根基不稳。,如果真的按照那些逃回来的行商所说,倭寇里面混有内奸,那么这里是最需要防护的。

    华亭县知县于文中,字退之,弘治六年进士及第,年约四旬,到这中等县上任已逾四载,断事公断,官声甚佳。简单地说,于文中是一个典型的文官,重仪表,好名望。

    今日登城头,于县令特别褪下了便服,换上一身平日里升堂时穿的常服。头戴二梁朝冠,素银腰带,练鹊三色绶带,身穿青色鸂鶒补子的官服,一手扶着城墙垛口看着远方的幢幢人影,一边听着早他一步就登上城头的张把总禀报。

    “张把总,前方情况如何?”于县令在县衙里做调度的时候又花费了些时间,所以他登上城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现在的最新情况。战场上的情势瞬息万变,如果消息滞后,那么很有可能判断失误,那会葬送他的一城百姓,所以于文中丝毫不能大意。

    张把总抱拳行礼后说道:“据逃回来的村民和商人的消息,这些倭寇是从海边登陆,原本只有十余人。本来只想劫掠些沿海村民,结果因为今年大雨连连,很多村庄都被摧毁,许多农民和渔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加之有些县里的官员救灾不力,所以有些心思邪恶奸佞之徒就加入了这一小股倭寇中,负责充当向导,沿路劫掠没有遭受水灾的村庄,后来他们不知道听谁说,华亭县城城墙因为长期的泡水,垮塌了一部分,所以他们就径直的朝着咱们县城来了,要不然,倭寇们一般是不会离海太远而前来攻城的。”张把总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一禀报给于文中。

    “这些刁民,还有那些只会贪墨的蛀虫,这是要坑死我华亭县啊!看来太祖皇帝的禁海策略是没错的,就应该禁止海上贸易,把沿海民众统统内迁,这样,倭寇就算真的上岸,那也找不到想到,抢不到粮食,只能乖乖撤退!”于文中骂了一句,然后狠狠的说道。

    叶观听到于县令这么说,不自觉得摇了摇头,这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啊。海疆就相当于自家的篱笆,魑魅魍魉之徒肯定是会在篱笆外围走走停停,甚至是突破一些矮小的篱笆到院子里偷鸡摸狗。如果真的按照朱元璋的海禁诏令,那就等于把本来就只是木头做的篱笆统统撤掉,把鸡鸭猪狗全部撤回到自己的房子里,把外院留给那些倭寇,这样倭寇确实是在院子里找不到什么东西偷抢了,看起来是没有问题了。可是经不住天长日久的没有篱笆啊,倭寇想来就来,想走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