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民国做球星-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这就是国家的边路球员总是表现不佳,而且总会惹出事端的重要原因。

    其实“梭子”是一种对球员特殊打法和特殊位置的称谓,与清道夫、自由人及锚人等相当。

    而要说起“梭子”,就应该先从边后卫说起。

    边后卫,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扼守边路的后卫球员。本方进攻时,它往往还需要压上参与。最早的事例可以追溯到1958年世界杯。在《贝利自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描述:“尼里顿桑托斯的踢法是亦守亦攻,他那粗得像树干一样的腿不停地前后奔跑,毫无倦意。早在对奥地利的那场比赛,尼里顿。桑托斯就主张不要单纯防守,而应主动进攻,那次我们的第二个进球就是他射入的。后卫射进球这种事在世界杯比赛中是极斯少见的。现在他已进入前场,我们正在瑞典队球门区。他朝我们大脚踢来一个很远的高球,我们用大腿停下来,再挑高一点,球往下掉的时候我来了个大转身,球还没有落地,来了个凌空射门。斯芬森奋不顾身地扑去拦球,但球在他的左方,他鞭长莫及,球势也太快,他来不及了。他扑倒在地上,手伸得很长,球还是飞进了网。”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边后卫助攻”古己有之,而不象现在很多专家说的那样后来才出现,只不过当时的助攻,纵深和频繁度不如今天罢了。

    不过,“边后卫助攻”被证实是普遍的、行之有效的打破平衡的方法,还得归功于拉姆塞爵士的442无边阵型。这个阵型虽然没有边锋,但边路进攻依然威力不减。它依靠边后卫的轮番助攻去占据边锋的位置,并发挥作用。

    但边后卫参与进攻,还是有很多的缺陷与不足,它太刻板、太易预见甚至是缺少节奏,对手很易截断和封堵,甚至会成为对方反击的防守漏洞。

    边后卫助攻,只有突然而快速的插上,方能见成效。

    另一方面,边路防守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边线本身就是一道防守线。对手在边路控球时,即使只被一名防守队员进行紧逼,他也会感到至少有面对两人的压力,因此,教练都开始试着取消边锋。

    边锋被取消,边后卫助攻不给力,“梭子”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

    “梭子”指的是频频穿梭于一条球门线和另一条球门线之间的球员,它集边锋、边前卫和边后卫的角色于一身,但它又不是单纯的边锋、边前卫和边后卫。当对方进攻时、它应该作为后卫队员进行防守,而一旦自己的队近代球后他又会双层上变成前卫、前锋,一秒钟也不再耽于防守,失球后并不急于回撤,而是立刻开始紧盯对手,争取抢到球重新发起进攻。它是全面型足球的产物,欧洲人称之为“变锋”、意大利人取名“转动边锋”、阿根廷人则叫作“鼓风机”。

    确切地说,“梭子”源于德国足球专家迪特玛尔克拉麦尔(国际足联讲师,曾于1976年至1978年执教拜仁慕尼黑队),他于1974年世界杯为对付荷兰队的全攻全守,而专门设计了“梭子”的战术打法。

    如果一个原本的欧洲足球弱国,它的联赛俱乐部球队却忽然连续夺得了欧洲冠军杯,难得的是,该球队的成员还全是本土球员,那么以这支欧冠冠军俱乐部球队为班底组建的国家队,会是世界杯上的弱旅吗?

    1974年的荷兰就是以这种强大的姿态,傲然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

    如此有竞争力,而且具备全攻全守的先进战术的对手,怎么可能不被意图剑指冠军的东道主西德队所重视呢?

    决赛中,早有准备的西德队针对荷兰的433阵型缺乏边前卫的固有弱点,发起了一轮轮致命的攻击。西德队首先以解放福格茨、施瓦岑贝克和贝肯鲍尔组成了一个紧实的三角防守根基;其余的球员几乎都囤积中路,给边路的两名队员布莱特纳(原左边后卫)和邦霍夫(原右边前卫)留下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

    布莱特纳和邦霍夫都改变了自己的踢法。他俩来回穿梭在整个边路,时而象卫、时而象锋,特别是对方大兵压境的时候,两人竟然脱离防守向中线游弋。

    到最后,西德队如愿地捧走了金杯,荷兰队却无奈地成为了“无冕之王”。

    西德队的成功,让世人开始体会到了“梭子”的威力,并行之效仿。因为“梭子”总是可以与三后卫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的352阵型也备受推崇。所谓的“三五二”与“五三二”的相互转换的模式——进攻时压出成352、防守时回收成532,其实是错误的说法。

    日本国家队的崛起过程中,也运用到了“梭子”。它用两个“梭子”球员,完成了原本应由六个边路球员负责的任务,其余的球员怎么可能不因此而显得接应点极多,配合精妙以及进攻立体呢?

    不过,90年代的越位规则修改,使得三后卫的防守体系备受争议,盛行一时的“梭子”打法也因此受到了毁灭性的影响。此后国际足球就好像被洗了一次牌,一些不适应新规则的球队,例如阿根廷和德国这两个打“梭子”战术的国家队,比赛成绩变得一落千丈,仅能保留一个“强队”的头衔。而懂得利用新规则的球队,例如法国队和西班牙队则荣幸地加入了世界杯冠军的俱乐部。

    当然,也有抛弃原有观念,重新崛起的国家。德国就是其中之一。别的国家,都是青年队延续成年队的打法和战术,德国则不然,它勇敢地用成年球队,去继承青年队的新战术和新打法,从而获得了如凤凰涅槃般新生。

    至于意大利队,这个崇尚灵活运用足球战术的国家,好像每次的规则改变,都对它影响不大,反而可以占尽便宜。

    直到2013年,“梭子”一词依然有影响力,很多外文报章都会引用它,但是更多的所指,却是两个能上能下的边前卫。

    而陈乐为傅思远和邰怡夫两人安排的新角色,就是这样的两个梭子。或者可以用当今最简单最普遍的说法来形容一下,就是两翼齐飞。

    下底传中,两翼齐飞!这是陈乐早就想完成的构想,随着益智球员的日渐成熟,球队已经可以初步尝试这个战术打法了!
………………………………

第五十七章 无妄之灾

    最近的几天里,陈乐都显得闷闷不乐,精神不振。

    赵翔宇以为陈乐还在为几天前的事情介怀。那时候,黄崇伟出声反对了陈乐的安排和想法。

    当其时,陈乐的神色就有点异常,而这一点马上就被细心的赵翔宇所发觉了。

    陈乐受网络文化熏陶,常会说一些“无厘头”的笑话,倒是因此与诙谐幽默赵翔宇交善,

    赵翔宇视陈乐为友,于是起了让陈乐散心释怀的念头,便决定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中作客,吃一顿家常便饭。

    陈乐听到了赵翔宇的邀请,顿时笑逐颜开。

    其实,他不高兴的原因哪里是因为黄崇伟的反对。

    年轻人头脑容易发热,往往会一时想不开,或者会暂时想得偏了,等到事后才会觉得当时的自己不可理喻。陈乐确实是被黄崇伟的泼冷水行径激得有点失落,但是冷静了之后再想一下,倒也觉得黄崇伟的话自有一番道理。

    他也不是小气的人,因此很快地就把这件烦恼事给忘了。

    至于陈乐没厘精神的缘由,实情是因为他实在是太饿了。

    说实在的,比起当初的陈乐所在的工程队,益智学校的伙食已经算是优胜很多了。但是,民国人的饮食习惯又与未来的人相差太大。

    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荤菜不足,油水过少。益智的饭堂,每天的主食是番薯糖水、番薯饭或番薯粥,餸菜则是用开水烫熟的番薯叶和蕃薯藤来捞粗盐。偶尔的改善伙食,只不过是把餸菜变成油炒番薯叶和蕃薯藤!

    番薯的全身都是食物呀!还可以变着法子吃!

    可怜陈乐正是处于长身体的时候,面对这种饮食情况,他真怀疑自己会因为吃了太多的番薯,而长成大番薯。

    现在的陈乐,每日里都饱受胃酸上涌和肠道充满气体的苦痛。

    好在他总算获得了好心人的打救。

    益智的学生大多数家中富裕,赵翔宇也不例外。

    陈乐想着,如果可以去他的家中大吃一顿,应该可以慰劳一下自己那辛苦的肠胃了。

    尽管陈乐的心中是多么的急不可待,但还是需要考虑到赵翔宇家中的方便与否。于是直到周末,陈乐才于清晨出门,乘上了前往赤坎的“公交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