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的收入则不予确认。

    我国会计界对谨慎原则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持否定或抵制态度。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稳健原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会计活动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是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上市公司只要与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发生商品赊销业务;就存在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商业上市公司的购入商品;在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削价处理损失以及其他一些或有损失等;所有这些;都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对于上述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如果不进行预先处理;可能导致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费用和损失;从而使上市公司在财务分配上处于不利的境地;也会响上市公司未来的正常经营活动。

    企业会计准则将稳健性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会计原则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大突破。目前;一般认为;允许上市公司采用谨慎原则的方面有:以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按备提法进行会计处理;允许上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对部分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加速拆旧法等。

    十一、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的含义是指在对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时;应以交易发生时的实际价格作为记录依据。具体地说就是;上市公司的资产应以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以前的所有支出计价入账;费用和损失也应以所耗用的资产的历史成本为基础计算入账;负债也应以负债发生时所确认的负债金额进行清偿;资本也应按其投入时所确认的价值入账。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优越性在于:第一;由于交易价格是由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外部共同确定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第二;历史成本的确定通常要有一定的会计凭证作依据;具有可验证性;第三;历史成本原则还可抑制因主观判断而产生的可能蓄意歪曲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事件发生。

    十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是指直接服务于当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当期收入的支出;如材料费支出、人工费用支出等;资本性支出是指那些与本期和以后各期的经营活动及收益均有关系的支出;如无形资产的取得支出、固定资产的购建支出等。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对于收益性支出;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损益表中予以反映;对于资本性支出则应作为资产处理;列入资产负债表。

    十三、重要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重要性原则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经济业务;因其金额或数量较小;不单独反映对揭示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至发生重大影响;因而在处理时采取与其他项目合并、以突出其他重要性项目的做法。例如;对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尽管其受益期将持续若干会计期间;但因其与固定资产相比;金额较小;因而对低值易耗品的处理在实务上多采用简化的方法;如一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等。而对固定资产则采用比较规范化的折旧处理。

    至于哪些项目可视为重要性项目;则应视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

    需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有的会计书籍中又对上述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分成总体性要求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以及会计确认计量原则。其中;总体性要求原则包括可比性原则、一贯性一致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清晰性和重要性等原则;而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包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

    第五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对报表信息的影响

    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是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会计所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推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系列有关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会计工作实现了对会计信息的收集、记录、汇总与产出。但是;基于会计假设与一般会计原则而产生的财务报表信息是否就完全真实、可靠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全貌通过分析这样的财务报表是否就能清楚、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本节所讨论的问题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使读者能正确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和局限性。

    一、会计假设的影响

    现行的四条基本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最终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当时的工业时代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也步入了后工业经济时期并大步向知识经济迈进;会计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会计假设与经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

    首先;上市公司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使上市公司概念的外延越来越难以界定;给会计主体假设提出了挑战。一般地说;一个上市公司便是一个会计主体;但在信息技术发展浪潮的推动下;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虚拟公司visual rporation的诞生。虚拟公司是由众多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上市公司;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而成;打破了普通联合公司的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一旦市场存在需要;众多公司甚至个人能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网络迅速联合成一个新公司;以最小的成本使资源得以最充分的利用。对待如此形式的上市公司;若依据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则很难真实、公允地计量他们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也就缺乏足够的相关性。

    其次;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使持续经营假设关于会计主体前途稳定性的设想不断受到冲击。持续经营假设认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清算或兼并。持续经营是每个上市公司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每个上市公司的目标;但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下;伴随着不断加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上市公司的随时都有可能被清算、被兼并;从而被迫终止经营活动。而如前所述的虚拟公司;它的经营活动是建立在短期合作的基础之上一旦预期的任务完成;新公司的经营也就宣告结束更谈不上“持续经营”了。

    再次;会计分期假设的缺陷日益暴露。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分期假设是与持续经营假设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假定一个会计主体能够持续经营;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由于人为的把持续不断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为了分清各期间的经营责任和业绩;在会计处理上就需要运用“应计”、“应付”、“预提”、“待摊”和“摊销”等特殊的会计处理程序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因此也可以说;会计分期假设是权责发生制产生的理论基础。而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要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且应计、应付的收入或费用等项目往往与实际的现金流量不一致;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最后;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和信息使用者对非货币性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大;使货币计量假设与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货币计量假设暗含着两个假设前提;一是币值稳定;这显然与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现状相去甚远;物价变动会计的出现就是明证。二是会计信息应理解为基本上是可按货币定量或带有财务性的。这样的结果是把大量的诸如上市公司声誉、人力资源等重要的非货币性信息排斥在会计信息系统之外;致使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无法真正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面貌。

    二、会计原则的影响

    相对于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在会计理论结构中并不居于基础的层次;但它却是制定具体准则或选择特定程序的必要依据。本节仅就历史成本原则、稳健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例进行评述。

    一历史成本原则

    从传统会计理论的内在结构与联系方面看;历史成本原则是建立在持续经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