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述两方面的例子在英国的税法中有较为明确的体现。英国税法为了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曾经规定企业可以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年份将固定资产的全额作“应税费用”英国税法中没有折旧depreciation的概念;税法中与固定资产折旧相对应的概念是资本抵减capital alloe;这相当于税法允许企业对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年度100计提折旧。目前;英国税法对大多数固定资产的资本抵减的计算采用的是按25的折旧率乘以年初固定资产净值的余额递减折旧法。这种有别于企业会计折旧的方法因为能使企业推迟纳税而刺激了英国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结果必然是增加企业的长期发展后劲。又比如;英国税法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的收取;同时又不给企业造成财务上的困难;并未完全遵守会计中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而对某些收入的纳税时间的规定采用了现金收付制原则。英国税法规定;预收收入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这种规定既能使企业在收取货币时纳税;保证财政收入的收取;又表现了税法不鼓励企业预收货款的政策倾向性。就企业在税法与准则规定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与自己有利的方法而言;企业往往会选择既使其财务状况得到好评以会计利润为基础;又尽量推迟税务支出的方法。例如;我国的所得税暂行条例和财会制度均允许企业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方法来计算销售成本。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出于业绩评价的考虑;有可能选择先进先出法确认销售成本;而在申报所得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出于推迟纳税的考虑;则可能选择后进先出法来确认销售成本。因选择的会计方法不同;从而形成了时间性差异。2我国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间时间性差异的具体表现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与会计上确认会计利润的原则是一致的。但这并不是说我国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不存在差异。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主要表现为:1资产的分类差异按照所得税暂行条例;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 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而企业的财会制度对单价较低的生产经营用的工具和器具;往往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这样;因资产的分类不同;就可能影响资产在各年度间的摊销额;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2资产与费用转化所运用的方法差异我们已经看到;企业的资产转化为费用;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这样;即使在所得税暂行条例与会计准则规定的方法范围完全一致;

    也会因企业的选择不同而出现差异。具体来说;有:1对坏账的处理: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时;分别采用备抵法和直接注销法。2对已耗用存货或已发出存货的计价: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时;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中的任意一种;但二者选中不同的方法。3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在折旧年限固定资产分类、折旧方法、净残值率的确定上企业可能用不同的选择去分别计算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由于有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这两种差异;在任一会计期间;企业的会计利润很难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在数量上相等。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既可以按税收条例中规定的公式计算;也可以现有会计利润为基础;通过调整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而求得。两个基本公式分列如下:1按所得税暂行条例: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2通过调整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不属会计收入但属应税收入项目属会计收入但不属应税收入项目属会计费用但不属应税费用项目属应税费用但不属会计费用项目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会计收入是指会计上确认会计利润的收入项目;会计费用是指会计上确认会计利润的费用项目;应税费用即税法规定的“准予扣除的项目金额”;应税收入即税法规定的“收入总额”

    下面举例说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设甲企业1996年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在计算当年应纳税所得时有下列资料:1在其投资收益中;有从受资企业乙企业分回的股利收入10万元。甲企业和乙企业的适用税率相同;均为33。甲企业在核算对乙企业的投资时;用成本法处理。2企业的管理费用中;有超过税法规定标准限额的业务招待费20万元。3在企业的营业外支出中;包括了罚款及滞纳金支出5万元。则应纳税所得计算如下表单位:万元:

    应纳税所得计算表

    项目

    会计利润1

    不属会计收入但属应税收入项目2

    属会计收入但不属应税收入项目3

    属会计费用但不属应税费用项目4

    属应税费用但不属会计费用项目5

    应纳税所得额612345

    金额

    100

    0

    股利收入10

    1超标招待费20

    2罚款等5

    0

    100010250

    合计

    100

    0

    10

    25

    0

    115

    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15万元。应缴所得税为3795万元即115x0333795万元。

    七、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与报表披露

    对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在会计上采用应付税款法处理。在应付税款法下:1在企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以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来确定;2资产负债表应缴所得税金额的计算;也以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的积来确定;3利润表中的本年净利润即税后利润仅等于利润总额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之差;不等于利润总额与1所得税率之积。在我们前面所举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不难看出;题中给的差异均为永久性差异。这样;当年甲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与应缴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确定相同;均为3795万元。而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则等于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之差6205万元;不等于67万元100万x067。当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未交所得税肯定与3795万元不相等。这是因为;报表中列示的是期末未付部分。八、时间性差异的会计处理与报表披露时间性差异;一般包括四类情况;包括:某些收入包括在会计利润的时间早于包括在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某些费用包括在会计利润时间迟于包括在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某些收入包括在会计利润时间迟于包括在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某些费用包括在会计利润时间早于包括在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对于时间性差异;会计上通常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应付税款法;二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关于应付税法的处理;我们已经在前面作了介绍。在此;我们将重点讨论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问题及其报表披露问题。一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基本处理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各有关项目的计算情况为:1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x适用税率2应缴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3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应缴纳所得税

    在这里;“递延税款”代表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因时间性差异而导致所得税费用与应缴纳所得税间的差异。因此;递延税款还可写成:4递延税款时间性差异x适用税率一般地说;如果递延税款大于零;在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表上;“递延税款”项目将出现在右方;表示企业“推迟缴纳”的所得税。如果递延税款小于零;在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表上;“递延税款”项目或出现在资产方;表示企业“预先缴纳”的所得税;或当企业在本会计期间以前递延税款大于零时;当期递延税款的负值将冲减已有的正值;使本期末递延税款在负债方出现的金额减少、表示企业前期“少缴纳”的所得税在本期所“缴纳”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几处用引号;如“推迟缴纳”、“预先缴纳”和“少缴纳”等;是为了说明事实并不是企业预缴、迟缴和少缴。企业的应缴所得税;是严格按法律规定确定的。上述“递延税款”项目的设立;完全是为了协调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和应缴纳所得税间的时间性差异而作的会计处理。它们在资产负债表上并不代表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