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产是上市公司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具有如下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所获得的。上市公司所能利用的经济资源能否列为资产;其区分标志之一就是是否由已发生的交易所引起。
    2资产应能为上市公司所实际控制或拥有。在这里拥有是指上市公司拥有资产的所有权;“控制”则是指上市公司虽然没有某些资产的所有权;但实际上可以对其自由支配和使用;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这就是说;会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并不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资源;能用货币计量的资源才予以在报表中列示。而对上市公司的某些资源;如人力资源等;由于无法用货币计量;目前的会计实务并不在会计系统中处理。
    4资产应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在这里;所谓“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的现金净流入作出贡献的能力。这种贡献;可以是直接增加未来的现金流入;也可以是因耗用如材料存货或提供经济效用如对各种非流动资产的使用而节约的未来的现金流出。
    在我国目前的有关制度中;把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关于各项资产的具体含义与包含的内容;我们将在以后对资产负债表的详细讨论中予以介绍。
    负债是指上市公司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引起;在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向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的责任。负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与资产一样;负债应由上市公司过去的交易引起。
    2负债必须在未来某个时点且通常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付日期通过转让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3负债应是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债务责任。
    一般而言;负债按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至于负债的具体内容;我们也留待以后介绍。
    所有者权益是指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上市公司某一会计期间财务成果的报表。它可以提供上市公司在月度、季度或年度内净利润或亏损的形成情况。利润表各项目间的关系可用“收入费用利润”来概括。其中:
    收入是上市公司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是指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应该指出;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其费用构成不尽相同。
    对工业上市公司而言;按照是否构成产品成本、费用可划分为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与生产产品有关的各种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一般而言;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上述费用应通过有关成本计算方法;归集、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将从有关产品的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期间费用是指那些与产品的生产无直接关系;与某一时期相联系的费用。对工业上市公司而言;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此外;在上市公司的费用中;还有一项所得税费用。在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没有差异的条件下;所得税费用是指上市公司按照当期应税利润与适用税率确定的应交纳的所得税支出。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界长期遵循“所得税是利润分配的结果”的认识;将所得税支出作为利润分配的内容。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已将所得税支出从原来的“利润分配表”中移至“利润表”;这实际上是接受了将所得税支出作为一项费用处理尽管在表中只出现“所得税”而不是“所得税费用”的观念。
    关于上述收入与费用的具体构成及利润表的格式;我们将在“利润表分析”一章中讨论。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上市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情况的报表。
    需要说明的是;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指的是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和现金等价物一般包括短期投资等变现能力极强的资产项目。
    二、附表
    这里的附表;是指那些对基本财务报表的某些重大的项目进行补充说明的报表。
    我们前面所谈的基本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基本信息。从各国会计的实践来看;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对基本报表内容予以精炼化、概括化;大量详细、重要的信息则在附表中列示。因此;附表对揭示财务状况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主要包括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和应缴增值税明细表等;利润表的附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等。
    三、财务报表附注与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表附注主要是以文字和数字形式对基本财务报表的内容以及其他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说明;包括基本的会计政策以及运用的主要会计方法等内容。
    财务情况说明书则是对上市公司当期财务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的文字说明。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运用情况等内容。
    关于财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具体内容;我们留待本书后续部分讨论。
    我国企业目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如下: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第三节制约上市公司报表编制的基本会计假设
    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从事财务会计活动;编制财务报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会计原则又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会计假设基础之上的。因此;本节及下节将讨论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也是制约上市公司报表编制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
    一般认为;会计假设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那些未经确认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变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界对会计假设的概念一直存有疑义;认为从“会计假设”一词所包含的内容与会计工作的实际两方面看;称为“假设”有些名不符实。因而;会计假设一词从概念到内容只是出现在某些教科书中或学术论文中;在我国的会计法规中并未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国际上公认的4个基本会计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写入了总则;但仍未出现“会计假设”字样;在有关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的文献中也未将上述4个会计假设称为“会计假设”;而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基本会计假设的含义及其对报表编制的影响。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含义是指每个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必须与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及其他经济组织分开。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处理与财务报告的空间范围;也限定了上市公司的会计活动范围。有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处理的经济业务和财务报告才可以按特定的主体来识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主体假设的表述是:“会计核算应当以上市公司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上市公司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市公司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作为法律主体的法人。作为法律主体的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上市公司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而会计主体则强调上市公司的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它是按照正确处理所有者等其他经济组织与上市公司本身的经济关系的要求而设立的。从会计实践上看;会计主体与作为法律主体的法人经常出现差异。比如;在我国;在上市公司集团内部;**核算的母子公司均是法律主体;但从上市公司集团整体来讲;本身并不是法律实体。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为了全面反映上市公司集团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就应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