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时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陆挽官粮,岁若干万,民不胜其悴,至是皆罢之。
其坝闸之名曰:广源闸;西城闸二,上闸在和义门外西北一里,下闸在和义水门西三步;海子闸,在都城内;文明闸二,上闸在丽正门外水门东南,下闸在文明门西南一里;魏村闸二,上闸在文明门东南一里,下闸西至上闸一里;籍东闸二,在都城东南王家庄;郊亭闸二,在都城东南二十五里银王庄;通州闸二,上闸在通州西门外,下闸在通州南门外;杨尹闸二,在都城东南三十里;朝宗闸二,上闸在万亿库南百步,下闸去上闸百步。
成宗元真元年四月,中书省臣言:新开运河闸,宜用军一千五百,以守护兼巡防往来船内奸宄之人。从之。七月,工部言:通惠河创造闸坝,所费不赀,虽已成功,全藉主守之人,上下照略修治。今拟设提领三员,管领人夫,专一巡护,降印给俸。其西城闸改名会川,海子闸改名澄清,文明闸仍用旧名,魏村闸改名惠和,籍东闸改名庆丰,郊亭闸改名平津,通州闸改名通流,河门闸改名广利,杨尹闸改名溥济。
武宗至大四年六月,省臣言:通州至大都运粮河闸,始务速成,故皆用木,岁久木朽,一旦俱败,然后致力,将见不胜其劳。今为永固计,宜用砖石,以次修治。从之。后至泰定四年,始修完焉。
文宗天历三年三月,中书省臣言:世祖时,开挑通惠河,安置闸座,全藉上源白浮、一亩等泉之水以通漕运。今各枝及诸寺观权势,私决堤堰,浇灌稻田、水碾、园圃,致河浅妨漕事,乞禁之。奉旨:白浮、甕山直抵大都运粮河堤堰泉水,诸人毋挟势偷决,大司农司、都水监可严禁之。
坝河
坝河,亦名阜通七坝。成宗大德六年三月,京畿漕运司言:岁漕米百万,全藉船坝夫力。自冰开发运至河冻时止,计二百四十日,日运粮四千六百余石,所辖船夫一千三百余人,坝夫七百三十,占役俱尽,昼夜不息。今岁水涨,冲决坝堤六十余处,虽已修毕,恐霖雨冲圮,走泄运水,以此点视河堤浅涩低薄去处,请加修理。自五月四日入役,六月十二日毕,深沟坝九处,计一万五千一百五十三工。王村坝二处,计七百十三工;郑村坝一处,计一千一百二十五工;西阳坝三处,计一千二百六十二工;郭村坝三处,计一千九百八十七工。千斯坝下一处,计一万工;总用工三万二百四十。
金水河
金水河,其源出于宛平县玉泉山,流至和义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中书右丞马速忽等言:金水河所经运石大河及高良河、西河俱有跨河跳槽,今已损坏,请新之。是年六月兴工,明年二月工毕。
至大四年七月,奉旨引金水河水注之光天殿西花园石山前旧池,置闸四以节水。闰七月兴工,九月成,凡役夫匠二十九,为工二千七百二十三,除妨工,实役六十五日。
隆福宫前河
隆福宫前河,其水与太液池通。英宗至治二年五月,奉敕云:昔在世祖时,金水河濯手有禁,今则洗马者有之。比至秋疏涤,禁诸人毋得污秽。于是会计修浚,三年四月兴工,五月工毕,凡役军八百,为工五千六百三十五。
海子岸
海子岸,上接龙玉堂,以石甃其四周。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仁宗延祐六年二月,都水监计会前后,兴元修旧石岸相接,凡用石三百五,各长四尺,阔二尺五寸,厚一尺,石灰三千斤,该三百五工,丁夫五十,石工十,九月五日兴工,十一日工毕。
至治三年三月,大都河道提举司言:海子南岸东西道路,当两城要冲,金水河浸润于其上,海子风浪冲啮于其下,且道狭,不时溃陷泥泞,车马艰于往来,如以石砌之,实永久之计也。
泰定元年四月,工部应副工物,七月兴工,八月工毕,凡用夫匠二百八十七人。
双塔河
双塔河,源出昌平县孟村一亩泉,经双塔店而东,至丰善村,入榆河。至元三年四月六日,巡河官言:双塔河时将泛溢,不早为备,恐至溃决,临期卒难措手。乃计会闭水口工物,开申都水监,创开双塔河,未及坚久。今已及水涨之时,倘或决坏,走泄水势,误运船不便。省准制国用司给所需,都水监差夫修治焉。凡合闭水口五处,用工二千一百五十五。
卢沟河
卢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小黄河,以流浊故也。自奉圣州界流入宛平县境,至都城四十里东麻谷,分为二派。
太宗七年岁乙未八月敕:近刘冲禄言:率水工二百余人,已依期筑闭卢沟河元破牙梳口,若不修堤固护,恐不时涨水冲坏,或贪利之人盗决溉灌,请令禁之。刘冲禄可就主领,毋致冲塌盗决,犯者以违制论,徒二年,决杖七十。如遇修筑时,所用丁夫器具,应差处调发之。其旧有水手人夫内,五十人差官存留不妨。已委管领,常切巡视体究,岁一交番,所司有不应副者罪之。
白浮甕山
白浮甕山,即通惠河上源之所出也。白浮泉水在昌平县界,西折而南,经甕山泊,自西水门入都城焉。
成宗大德七年六月,甕山等处看闸提领言:自闰五月二十九日始,昼夜雨不止,六月九日夜半,山水暴涨,漫流堤上,冲决水口。于是都水监委官督军夫,自九月二十一日入役,至是月终辍工,实役军夫九百九十三人。十一年三月,都水监言:巡视白浮甕山河堤,崩三十余里,宜编荆笆为水口,以泄水势。计修笆口十一处,四月兴工,十月工毕。
仁宗皇庆元年正月,都水监言:白浮甕山堤,多低薄崩陷处,宜修治。来春二月入役,八月修完,总修长三十七里二百十五步,计七万三千七百七十三工。延祐元年四月,都水监言:自白浮甕山下至广源闸堤堰,多淤淀浅塞,源泉微细,不能通流,拟疏涤。由是会计工程,差军千人疏治。
泰定四年八月,都水监言:八月三日至六日,霖雨不止,山水泛溢,冲坏甕山诸处笆口,浸没民田。计料工物,移交工部关支修治。自八月二十六日兴工,九月十二日工毕,役军夫二千名,实役九万工,四十五日。
浑河
浑河,本卢沟水,从大兴县流至东安州、武清县,入漷州界。至大二年十月,浑河水决左都威卫营西大堤,泛溢南流,没左右二翊及后卫屯田麦,由是左都威卫言:十月五日,水决武清县王甫村堤,阔五十余步,深五尺许,水西南漫平地流,环圆营仓局,水不没者无几。恐来春冰消,夏雨水作,冲决成渠,军民被害,或迁置营司,或多差军民修塞,庶免垫溺。三年二月十二日,省准下左右翊及后卫、大都路委官督工修治,至五月二十日工毕。
皇庆元年二月十七日,东安州言:浑河水溢,决黄埚堤一十七所。都水监计工物移文工部。二十七日,枢密知院塔失帖木兒奏:左卫言浑河决堤口二处,屯田浸不耕种,已发军五百修治。臣等议,治水有司职耳,宜令中书戒所属用心修治。从之。七月,省委工部员外郎张彬言:巡视浑河,六月三十日霖雨,水涨及丈余,决堤口二百余步,漂民庐,没禾稼,乞委官修治,发民丁刈杂草兴筑。
延祐元年六月十七日,左卫言:六月十四日,浑河决武清县刘家庄堤口,差军七百与东安州民夫协力同修之。三年三月,省议:浑河决堤堰,没田禾,军民蒙害,既已奏闻。差官相视,上自石径山金口,下至武清县界旧堤,长计三百四十八里,中间因旧修筑者大小四十七处,涨水所害合修补者一十九处,无堤创修者八处,宜疏通者二处,计工三十八万一百,役军夫三万五千,九十六日可毕。如通筑则役大难成,就令分作三年为之,省院差官先发军民夫匠万人,兴工以修其要处。是月二十日,枢府奏拨军三千,委中卫佥事督修治之。七年五月,营田提举司言:去岁十二月二十一日,屯户巡视广赋屯北浑河堤二百余步将崩,恐春首土解水涨,浸没为患,乞修治。都水监委濠寨,会营田提举司官、武清县官,督夫修完广武屯北陷薄堤一处,计二千五百工;永兴屯北堤低薄一处,计四千一百六十六工;落褵村西冲圮一处,计三千七百三十三工;永兴屯北崩圮一处,计六千五百十八工;北王村庄西河东岸至白坟兒,南至韩村西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