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表示我对你这个村官儿的信任,我本人研究决定,不许孟庆恩辞职,继续‘留党察看’。”
孟庆恩道:“啥乱七八糟的话儿。”
心田妈说:“恩子啊,我问你,这次咋醒开劲儿了,终于把那四万块钱树苗钱还给我了。”
“啥?那四万块钱还了?谁还的?我咋不知道?”
心田妈已经挂断了电话,孟庆恩苦笑着摇摇头。他突然又想起了那首老掉牙的军歌,嘴里哼唱着走了。下了桥,有人喊他:“喂!车子不要啦?”
………………………………
第一百零三章 细雨润无声(102一碗解渴的水)
102、一碗解渴的水
张万银准备去外地引进一个板材加工厂。他这人还有一点经济眼光和前瞻意识。
起初,他看孟庆林的秸秆煤球厂倒闭了,觉得上小造纸厂合算,因为满地的麦秸没人要,原料不成问题。再加上他引进的造纸设备是一家倒闭的乡镇企业,人家有执照,有设备,不费多少资金就能投产创造效益。只是这个项目还没有拿上村支部会就被否了决,原因是污染太严重。湍州市一个国营大型造纸厂都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而被迫停产,结果破了产。张万银吸取了这个教训,再加上现在上边已经不再审批小造纸这样的企业了,上头正在致力于开发绿色、环保、节能、循环、低碳项目,他干脆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又把眼光瞄准了小沧河肥沃的土地,准备在小沧河的河坡内开挖土地,兴建粘土砖窑。粘土砖窑在湍州市已经快被取缔了,他听说取缔粘土砖窑还能得到一笔可观的补偿金,就去找赵副市长请教,看能否趁机办个执照,或者弄套手续,趁着取缔前搞起来,至少能获得一大笔补偿金。
这个事情开了赵副市长的心窍,答应他试试看,让他回去尽快动工。谁知这个议案没有通过村里的“4+2”工作法程序,原因是河道里不能建粘土砖瓦窑场,开挖河道会影响防洪,危及河堤。再就是,粘土砖窑是吃地的老虎,不能把宝贵的土地资源白白浪费,希望张万银为子孙后代积点福,不要搞断子绝孙的勾当。张万银一气之下,又出去考察去了。
不久,张万银暗自庆幸自己的粘土砖窑没有被通过,因为事实上,所有的粘土砖窑全部被强制拆除,根本没有一分钱的补助金。他在心里告诫着自己,企图钻政策空子、沾别人的光和侥幸的光,是不可行的。办企业赚大钱,还是遵纪守法、高瞻远瞩、脚踏实地的好。
这次,上板材加工的项目没有遭到群众反对。因为桑榆村乃至整个湍州市都大面积种植了速生杨树,加之以前这里就是速生杨的基地,原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项目已经确定了,但是资金却严重不足。张万银的钱都投进了林场。林场地里现实可以变钱的,只剩下满地的树苗了。眼下,腊月天就快要到了,即使能够把这些树苗全部卖掉,还得等到明年开春。这样的话,他的项目因为资金短缺的问题,很可能被别人抢了先,市场份额和即将到手的经济利润,将会因为上马迟缓而白白拱手送给他人。
张万银非常焦急,在林场里看着满地的树苗,恨不得一棵棵把它们砍掉。他心里说:“早知如此,我何必把大把大把的钱投进这没人要的烂树苗!现在,小车也卖了,家电也卖了,只差卖楼房了。”
他正在焦急,孟庆恩来了,带给他一封供货合同书。
张万银看了看,不解地问:“恩子,你能一下子包销我这三万多棵树苗?”
孟庆恩说:“你的板材厂项目,的确有眼光,我也支持你。我知道你现在手头紧,心里急躁,我就试着给华市长打了一个电话,说了你的困难和树苗急于出圃的事情,谁知华市长非常上心,当即询问了湍州市沿河开发游览区管理处,正好人家要搞沿河绿化,准备进购一批冬青、垂柳、梧桐。华市长当即表态,让我同管理处联系,采取政府采购的形式,一次性采购你的所有树苗,按照政府采购价,直径在三至五公分的,每棵价格在十至二十元之间。万银啊,你意下如何?”
张万银说:“恩子啊,你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说,咋个干法?”
孟庆恩说:“你同意的话,带着这份合同样本,明天就去市里参加招投标。不过,要是中标的话,很有可能要自己挖,自己送货。”
张万银说:“莫说自己挖,自己送货,就是让我再给它栽到湍州河边我都情愿。”
……
张万银看着一车车树苗出了圃,心里别提过高兴了,逢人就说:“是恩子帮了我大忙。”回过头去找孟庆恩,孟庆恩却早走了。
张万银问:“恩子去了哪儿?”
有人说:“他啊,大忙人一个。农机补贴,家电、摩托、汽车下乡,接待‘4+2’参观团,大学生村官,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移民迁安工程……事多着呢。”
………………………………
第一百零四章 细雨润无声(103柳暗花明)
103、柳暗花明
冬去春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麦收季节。
这期间,村里发生了几桩大事。一是很多家庭购买了汽车;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后,移民迁安占住了老学校,刚刚破土兴建的综合服务中心不得不另辟新址;三是张望奇的面粉厂也通过了试运行,正在日夜加班收购小麦和收储存粮;四是张万银的板材厂在桑榆街顺利建成。好有一件大事是,村里悄然来了几位考察者,轻车简从,布衣布鞋,和和气气地与村民们屈膝谈心,问长问短。事后很多天村民们才知道,前来专题调研“4+2”工作法的人居然是中央领导!他们还知道,中央领导还给“4+2”工作法作了名称上的科学界定,正式命名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孟庆恩从移民新村建设工地转了一圈,孟庆泽在游园里打电话喊他喝茶。孟庆恩在电话里说:“老伙计你太能了,让张桂花代理你这个村长,自己却躲在茶馆里托清闲。我也不干了,这就去找你喝茶去。”
孟庆泽说:“你可不行,你小子还没有找到接班人哩。再说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还要靠你去进一步完善,还要靠你去接待外地人,只有你那张嘴皮子才能说到板眼上。我这个拙嘴笨舌的老家伙,乌鳖杂鱼摆不上席面。对啦,听说省里、市里还要在咱湍州市搞一个实验,突出村民民主监督职能,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村民自治新机制,那就更离不开你喽,完完全全一个刘书记市长面前的大红人。”
孟庆恩道:“我正是为这件事找你商量呢,电话里说不清楚,我这就去游园找你。”说完挂了电话,电话却又响了。一接听,关紧事:暑期增智大学生要下来了,刘刚正在市政府办公室门口等待,桑榆村要赶快派人去接。孟庆恩给张桂花打个电话,让她去市里辛苦一躺,接那个大学生回来。
这时,电话又响了。孟庆恩接过来,是老婆的声音:“我回来了,赶快去火车站接我。”
孟庆泽在游园里守了半天也不曾等到孟庆恩。原来,孟庆恩和张桂花坐上喜子开的私家车,一起去湍州市了。在市政府门口分了手,孟庆恩租了一辆出租车,把老婆接上了车。
老婆劈头就问:“村里还那四万块树苗钱,你不知道?”
孟庆恩笑了笑说:“起初不知道,后来知道了,我开了一个村支两委会,一人舌战群儒,把他们都一个个批得屁都不敢放。”
“为啥?”
“孟庆泽趁着快要退休的节骨眼上,私下与他们商量,私下动了村集体的款子,没有经过我同意,硬是把四万块钱提了出来。”
老婆说:“欠债还钱,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把他们骂得狗血喷头吗?”
孟庆恩说:“我可没有骂人,我是跟他们说理的,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村集体,没有制度约束怎行?他们不经过‘4+2’程序,擅自动用款子,那还了得?”
老婆叱鼻说:“是啊,大到一个村集体,小到一个家庭,擅自动用款子,那还了得?”
孟庆恩说:“看看,绕老绕去,又绕到那四万块钱上去了。老婆啊,咱俩生活了一辈子了,我唯一背着你干的就是私下打过来那四万块钱。当时村里外债累累,一盘散沙,我想起个带头作用,把人心给聚拢起来。事情紧急,没有顾着跟你多商量,就让你妹子把钱给我偷偷打过来了。其实村里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