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说得刘刚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他不自觉地又想起了相片上的那个人……
………………………………
第九十二章 小村立大功(91骂她“露球能”)
91、骂她“露球能”
桑榆村出名了。
湍州市的各有关部门的头头脑脑门,政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记者,也都来村里调研、采风。
曾经亲自过问过桑榆村集体上访案的赵副市长,带着一个阵容庞大的参观团来村里实地观摩,对桑榆村的做法大加赞赏。市委刘书记、市人民政府华市长也先后两次深入村里调查研究。
又一年新春伊始,湍州市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华市长在大会上宣布,要求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向桑榆村学习。
一时间,前来桑榆村残观摩学习的人员更多了。
刘刚作为小沧河镇包村干部,更是三天两头来。有时候为了配合镇里、市里接待上级领导或者参观团,甚至干脆住在村里不回去了。
孟庆恩和孟庆泽为了接待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
张桂花也忙上添忙,负责整理发言材料、经验材料,并给参观团做义务讲解员。孟庆恩甚至让她在村里完全负责接待工作,村里的事情可以全权处理。而孟庆恩和孟庆泽呢?则选择了见缝扎针躲清闲,有时候几天找不着他们。
时间长了,湍州市大大小小的机关、团体、干部,都知道桑榆村有个了不起的女能人张桂花,传言越来越神乎其神,把她传扬成一个倾国倾城醉倒人心的大美女。有的人来到村里,第一个要点名看看张桂花。一时间,张桂花的声誉盖过了孟庆恩和孟庆泽。
湍州市召开了一个万人大会,在全市正式实施‘4+2’工作法。大会上安排了桑榆村做典型发言,发言人是村支书孟庆恩。
张桂花熬了两个通夜,结合市里的实施方案和村里的实际情况,给孟庆恩组织了一份发言材料,还在打印时特意把字体放大字迹加重,一式几份,让他好不戴眼镜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随着参加会议的人流进入湍州市影剧院时,张桂花还特意嘱咐他发言时要声音洪亮,要有感染力和爆发力。这次大会,桑榆村的两委班子成员也都应邀参加,前排就坐。
主持大会的是市政府的秘书长,曾经跟着组织部的朱副部长去村里调研过,是“4+2”工作法的提炼者之一。会议首先宣布了《关于在全市实行“4+2”工作法,全面开创农村基层工作新局面》的方案和《关于实行“4+2”工作法的实施细则》后,市委刘书记和华市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当大会主持人点到“请桑榆村村支部书记孟庆恩同志作典型发言”的时候,会场上却不见了孟庆恩的影子。张桂花蓦然想起,刘书记讲话时,孟庆恩接了一个电话,到华市长讲话的时候,孟庆恩突然匆匆出去了。她还以为他是为了缓和紧张的心情或者出去小解了。现在,他去了哪儿?主持人可催促三遍了。刘书记和华市长向下面不住地张望,会场上出现了轻微的骚动。
张桂花心里一急,站起身四下寻找。这一站起不打紧,她被所有人的眼球盯上了。
主持会议的秘书长看了看身旁的朱副部长,朱副部长指着张桂花小声说着什么。主持人用眼神征求刘书记和华市长的意见后,敲了敲话筒,提高声音说:“就请桑榆村的张桂花代为发言,大家鼓掌欢迎!”
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了大礼堂。摄影灯、聚光灯一齐对准了她。张桂花无可奈何地走上去,在万余双眼睛的期待和注视中,她鼓足了勇气,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村里的事儿……
会议结束后,张桂花迅速离开会场,在众人的指指点点和交头接耳中,她听出了人们对她的赞扬,也看出有些人的目光中带着鄙夷的成分。她趄着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往外挤。出影剧院门口的时候,一个膀大腰圆的人挡住了狭窄的门口,不小心在她的肚子上碰了一下。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肚子,因为腹中的小生命已经使她的肚子有了沉重感。当她离开人群时,她的身后有个声音飘过来:“露球能。”
张桂花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拼命往前跑。
孟庆喜追上她,正要责怪她的冒失何露尖,却看见她满眼的泪水,遂安慰她说:“恩子哥不知道有啥关紧事儿,关键时候退了场。正好,老婆补了场救了急。讲得太好了,会场上掌声雷动。”
张桂花身子一扭:“别说违心话。”
孟庆喜正要进一步安抚她,张万仓和孟庆吉跑过来。张万仓一脸焦急地说:“恩子哥刚才给我打电话,他已经去深圳了。”
孟庆喜问:“去深圳干啥?”
孟庆吉说:“张桂先后天就开庭。”
张桂花说:“恩子哥不在家,庆泽大哥跟翠儿出门去了,置办敬老院的物品不在家,咱们几个要抱成团干好村里的事。”
几个人都点了点头。
………………………………
第九十三章 小村立大功(92那女人真精明)
92、那女人真精明
鲁汉和那个繁蛆养鸡的女人结了婚,在孟庆林的煤球厂安了家。孟庆林卖了机器设备,转资投向养鸡,与鲁汉合伙经营。
山里的女人吃苦耐劳,很会经营,几个月下来,鸡舍改造好了,温室建好了,小鸡买回来了,拉回来的蛆饲料也排上了用场。三千多只本地柴鸡,在女人的精心照料下,长得肥实实的,一天一个样儿。
鲁汉在鸡舍里消毒,趁着空隙说:“老婆,还有多少天能出鸡蛋?”
女人说:“大概过罢新年。”
鲁汉在心里盘算着第一批鸡蛋的食量和价格,喜滋滋地说:“第一批鸡蛋下来,我开着面包车,你架锅灶,咱就听你的,在城里现炒现尝,打开销路。然后进超市,申请商标,还要在远地打销路。”
女人却说:“这第一批鸡蛋,不去城里卖。”
鲁汉不解:“为啥?”
女人说:“我要把第一批鸡蛋,往咱村每家每户分送去,先让乡亲们品尝品尝。我还要亲手给恩子哥和庆泽大哥做葱花炒蛋吃。”
鲁汉说:“给恩子哥和庆泽大哥炒几个吃了就行,不用分到乡亲家里去。那样损失不就大了?”
女人点着鲁汉的鼻子说:“你这就没眼光了。恩子哥为了咱办鸡场,没有少费心。乡亲们都来看过稀奇,关过心,但是却不知道这鸡蛋到底有多好。我把鸡蛋分给大伙儿吃,一来是为了表示感谢,二来呢,让大伙儿的口替咱做宣传。这不比咱在路边现炒现尝更有广告效应?”
鲁汉不得不佩服女人的精明来,也从中看出她心底的善良。他觉得自己在做人方面太不如这女人了,也不如乡亲们做得好。
人,是个有感情的动物,更应该是个会感恩的动物,人要知恩善报。当初从张万银手里要回面粉厂办秸秆煤球厂时,是孟庆恩和孟庆泽去与张万银讲的道理。煤球厂初建时,乡里乡亲们不要一分钱的报酬,挥洒汗水替他们把秸秆拉进煤球厂。沼气池事件,乡亲们并没有跟他和孟庆林做过任何的计较,甚至在他们转产的时候还出过不少的好点子。张桂花和孟庆喜在桂先家孩子患病需要大批医疗费的时候,一下子拿出二十万钱去救急,张桂花甚至捐献了骨髓,一分钱也没要。强子和英子为了维护群众利益,不惜与他老子决裂,坚持发放粮食直补款。村里为了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把他捡来的“丈母娘”送进了村敬老院。想到这些,鲁汉感激地看了看女人。女人也为他的态度而高兴。
这时,孟庆林来了,告诉他们说:“恩子哥回来了,张桂先判了。”
鲁汉急问:“咋个判法?”
孟庆林说:“恩子哥请的律师很有本事,在庭上一辩护,硬是将张桂先减了刑,判了七年,还免于民事处罚。要我说,判得轻了,枪崩了他才解恨。”
鲁汉放下心来:“好歹也是咱一乡亲,枪崩了可就苦了他的老婆孩子。这样好,总算缓解了桂先家的经济困难。张桂先那小子要是知道,可得好好感谢感谢恩子哥。可得好好在里面改造,争取早点出来。桂先家的知道这事不?咱全村人都是瞒着她一个人的。她要是知道桂先出了事,肯定会急死。”
孟庆林说:“那女人可能已经知道了,恩子哥说,能瞒一时,瞒不了一世,真相终归是要让她知道的。恩子哥派张桂花和澥大瓜去慢慢说,争取不惊吓了她。”
………………………………
第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