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湍州市主要领导,也恐怕也难辞其咎。小沧河的那片天,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塌啊!
唐镇长真不愧曾经是一名理论工作者,理性思维的活跃性、逻辑性、深刻性和全面性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一个经济与稳定的话题,经他这么一论述,还真的不可小觑。但后来他又想了,他真是太杞人忧天了,党委书记才是高个子,天,有张书记在顶着呢。好在,今天接人很是成功,秦局长对他的快速反应很是赞赏,市领导似乎并不在乎这起群访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因为市领导根本没有责怪他,甚至还安慰他。但是不管怎样,对这起严重的非法群体上访案,一定要高度重视,妥善解决,决不能留后患。
正在胡思乱想,车已经接近小沧河镇了。押车的那位镇机关干部,向他电话请示如何安置上访群众。唐镇长正要请示,大巴车已经停在了镇政府门前。
唐镇长的小车绕过大巴车,先进大院,推开车门下去,正巧目睹了一个令人惊诧的场面:围堵镇政府的村民尚未离去,镇党委书记张为民被围在人群中央,正在弯腰拉着一个上访告状的老汉。
孟庆泽双腿跪地,一行鼻子两行泪,拽着张为民的胳膊说:“……张书记啊,若不是那贪狠人丧尽天良,侵占耕地、开发倒卖,打伤村民、霸占人妻,侵吞公款、中饱私囊,做出天怒人怨的绝事来,群众哪敢斗胆来围攻镇政府,哪敢斗胆去湍州市,只有忍气吞声了!”
刘刚见这情形赶紧去搀扶,却被告状头挡开了。张为民蹲下身子,眨巴着眼睛,心情复杂地看着孟庆泽说:“老哥,有话起来说。”
孟庆泽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零钞,颤巍巍地递给张为民:“张书记,看在老汉给你下跪的份上,请你务必收下。这些钱,是大伙儿挤兑的份子,用来告状的盘缠花销。今儿个老汉没有掌好舵,鲁汉他们做过头了,竟然撕破对联、摘走牌子、砸了信访办、打伤了国家干部,老汉这里给您赔罪了,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要杀要刮都冲我来,不要为难鲁汉他们那些无知的人。这些钱权当补偿政府损失,权当给老陈医伤治病。”
张为民还以为告状头对他软硬兼施不依不挠呢,听了这番话才松口气来,渐渐地为眼前这个老汉发起了同情,连拉带搀地把孟庆泽拉起说:“哪里话!镇政府再穷,也用不着让您老人家来赔偿。老陈的伤,有我哩,用不着这些钱。老孟啊,我张为民向您保证,今天的事情不上纲上线,不追究任何人。镇里一定尽快介入调查,尽快给乡亲们一个公道。老孟啊,我也得顺便说您一句,往后有啥事情,就在直接来找我张为民谈,甭去市里、省里了。”
孟庆泽感激涕零地谢过,带领村民出了镇政府大门。
唐镇长给张书记简短汇报了情况。张为民让大巴车再辛苦一趟,把村民直接送回桑榆村。跟着孟庆泽前来告状的人呼啦一下挤上了大巴车。剩余的人坐上小手扶拖拉机,冒着黑烟走了。
大巴车上的人取笑坐拖拉机的说:“还是去大地方告好,去时挤班车,还得自己掏腰包,回来坐大巴,还免费享受空调呢!”
送走上访群众,张为民赶紧驱车去湍州市委、市政府,亲自向市委刘书记和市人民政府华市长汇报事情的经过,并主动承认错误,就自己“思想麻痹,认识不足,工作不深入细致,方法简单流于形式,没有重视及时化解农村基层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和下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拟在春季开展全镇农民思想政治、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农村信访条例,严厉制止农民上访行为,坚决不使群访、非访事件再次发生。”
让张为民出乎预料的是,他的检查式、决心式的汇报和请示,并没有完全得到市领导的认可,相反,却换来了尖锐的批评。尽管市领导的批评是平和的,几近苦口婆心的,但是,张为民还是从中听出了尖锐的成分,听出了自己的弱点,听出了自己政策观念、思想认识和对农村实际工作经验的严重不足。在回镇里的路上,张为民仍然在心里揣摩着刘书记和华市长的话,不住地怨恨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张为民马不停蹄赶回小沧河,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早春的天时太短暂,眨眼工夫就暮色重重。
为了认真落实市领导的指示,他决定趁热打铁,晚上九点钟召开一个镇党政机关主要干部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解决桑榆村群众上访的工作,并成立以自己为组长、以唐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纪委、信访、公安、财政、民政等部门人员参加的联合工作组,由刘刚主办,进驻桑榆村,马上开展工作。
这个思路形成之初,张为民首先找来刘刚,就桑榆村村民集体上访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初步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晚上九点整,会议准时召开。张为民首先发问:
“同志们,今天的突发事件大家想必都知道了。桑榆村村民集体上访,不但围堵了镇政府,而且同时去了市信访局、市纪委和市委、市政府。同志们,他们此举的目的是什么?是闲来无聊找点玩乐?是泄私愤打击报复村干部?是惹是生非?是图谋私利?”
这几个问句直问得与会的人左顾右盼,不解其意。张为民继续说:“我国正处于一系列的全面纵深的经济社会大改革中,农村工作也在经受着史无前例的大改革的冲击和洗礼,出现越来越多的群众上访,有它的必然性。作为乡镇一级的地方党委政府,我们似乎早已对群众上访的事情麻木了,一味地去拦,去堵,对下捂,对上瞒,拦不住捂不住了,就走另一个极端,放任它。等到事态严重了,问题变大了,上级批转下来了,却又敷衍了事,不疼不痒,草草收兵。”
与会者大多深有同感地叹着气。现如今,干群关系紧张的情况很普遍,“鱼”和“水”、“瓜”和“秧”的关系一下子处理不好了,很多的党员干部不会对待和处理群众问题了,在很多的矛盾面前却束手无策了,干部们越来越变得直说官话、书上话、文件话,说车轱辘话、说永远正确的空话、废话了。难怪群众说:轱辘转,喇叭响,干部巡查来下乡,桌上尽听汇报好,那管百姓遭啥殃!
刘刚坐在后排,思考着张书记的话语,内心里也觉得这几年来对待群众上访的事情,走过场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像桑榆村的孟庆泽,为了宅基地的事情,不惜带干粮、住干店,跑上跑下,生产耽误了,身子拖垮了,几年下来,告状头的头衔挣得了,但问题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解决。
张为民的话语依旧平静而温和,更像讲故事:“对待群众上访告状,通常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群众访告,不冤即屈。没有冤情,谁愿意往镇里、市里,甚至往大市里、省里、中央跑?另一种认为,就是有那么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者暗地里捣乱,怂恿、蛊惑那些不明真相、头脑简单的人充当马前卒,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今天桑榆村的事情是哪种情形呢?”
说到此,张为民的面部表情十分激动,话语也显得慨然激昂:
“同志们看看这份检举材料,列举了村支书张万银十八条问题。这十八条问题,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虽然不排除有群众猜测和怀疑的一面,但件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完全可以搞清楚的问题,件件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大致有三种情形:一种是对村支两委班子主要成员意见太大,尤其是对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一把手,提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缺乏改革发展意识,执行政策走样,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自私自利,没有公心,没有正义,甚至连起码的良心和道义都没有,打击报复,迫害群众,贪污腐化,根本承担不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群众的要求是什么?强烈要求撤换他们!”
参加会议的都默默地点点头。张为民看了看面前的每一张脸,继续说:
“第二种情况是群众反映村级财务长年不公开,村里事务不透明,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不搞民主决策,少数人说了算,甚至一人说了算。一个人独断专行,往往以损害集体经济,牺牲群众利益而告终,导致群众意见大。第三种是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学校建设、村镇建设、土地承包、经济园区开发、乡村道路、农田基本建设等等,对这些群众关注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