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一章 阴雨盼天晴(楔子——围堵镇政府)
幸福是什么?本书中的人物说:幸福就像香水,不能泼在别人身上,却能洒在自己身上,不但香了自己,也香了别人。幸福的滋味,就像月子婆娘会情人,要感情不要身体;女人怀胎生娃子,疼并快乐着。……
――题记
幸福滋味
第一章楔子――围堵镇政府
2004年早春时节,地处中原省西南边陲的湍州市,冬威犹在,风峭雨冷,乍暖还寒。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灰蒙蒙的天空沉甸甸、湿漉漉的,包裹着田野、小河、小镇、村落,把一切都打得如同从水中捞出来似的。人们的心境在这阴冷、湿沉、灰暗的环境中也越发显得压抑,惟有田野里细绒的麦苗和青绿的油菜显出一些生机,给人几分希冀和憧憬。
按说,眼下正是春节过罢农人忙碌的时节,锄草松土、摇耧追肥,牛铃叮当、人声飞扬。如果天气干旱,人们还要发动机器给春苗灌溉,碧绿的田野里会是一派繁忙,放眼望去,到处人影穿梭,马达轰鸣,水溅珠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是根本无需要吆喝促使的,到该干啥的时候,他们就自觉地干啥去。时节就是套在农民脖子上的绳索,时令一到,没有人驱赶,争先恐后地往地里奔跑,正如上套的老牛,不需扬鞭自知奋蹄。要不是今年早春淫雨霏霏数日不开,身份如牛的农人们也许早就在田间地头抛洒汗水了。
正是这场无休无止的淫雨,制造了田间沁水、道路泥泞、土壤粘结,制造了乡村的空前静寂和分外慵懒。空旷的田野里,没有人影穿梭,少了春鸟翻飞,清冷一片。在这异常清冷之中,农家人要么窝在屋里睡懒觉,要么站在田头无奈地张望叹息,要么聚三五牌友消磨时光,否则,则成群结队去赶集。
农村的静寂和懒散,在寂寞的细雨中懒散着。自知春短的庄稼人,在这平静、慵懒和压抑中,巴望着金色的阳光出现。
湍州市东,距市区二十余华里地的小沧河镇桑榆村,也同样沉浸在这样的平静、慵懒和压抑之中。然而,桑榆村的村民们却在这看似平静、慵懒和压抑之中,暗自蕴集着焦急、不安和骚动。这是一种冲破日益让人无法喘息的压抑,一种祈求自由和阳光的焦急,一种对待强权压制的不安和急于求富的骚动。他们为连日不开的天气而懊恼,他们为村道泥泞而愁苦,他们为受人压制而愤慨,他们为不能快速脱贫致富而焦急。
这些情绪,在饭桌上,在牌场里,在赶集的路途里,在闲言碎语中,慢慢地蕴集、加压、膨胀。正如长时间形成下来的地壳运动,炽热的岩浆总是不断地寻找着喷发的载体,大伙儿的积怨和愤怒不由自主地对准了村支书张万银,恨不得像火山一样爆发,把强权的象征――张万银一把烧成灰烬。终于有人按捺不住了,愤怒地吼叫一声:“老农民也不是好欺负的,咱们告他鳖子去!”
这个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是那位尊神呢?
………………………………
第二章 阴雨盼天晴(1上班途中得惊闻)
1、上班途中得惊闻
细雨依旧,阴冷如常。
一个薄雾氤氲的清晨,湍州市小沧河镇恰逢开市正集。绵绵的春雨中,料峭的晨风中,集市慢慢开了。商品挂出来,菜摊摆出来,行人动了起来,车辆忙了起来。小沧河镇政府机关也迎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后第一个工作日。
守护镇政府大门的老陈,大清早起来就把大门内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见时间尚早,他特意关上宽大的铁栅门,铁链子锁虚系着,等有上班的车辆、人等到来,好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大门。
老陈是一个细心的人,为了给人们一个整洁、舒心、喜庆、祥和的印象,还特意挂正了大门上方的两只红灯笼,粘贴好被撕破的红对联,并把大门柱子上和大门旁两个威武硕大的石狮子上的泥污擦洗干净,这才放心地去灶房吃早饭。今天这顿早饭要吃快,因为镇党委张书记总是第一个上班来,他的小车总要先摁一声喇叭,好像是有意对他打一声礼貌的招呼。这喇叭声,他在灶房就能听得见,短暂而急促,清脆悦耳,充满朝气。
老陈最熟悉那声音了。平时,他就在大门口西边,紧挨着镇信访办的小角房里守候着,一听见熟悉的车笛声,箭一般冲出来履行职责。昨天深夜,他正在睡梦中,隐隐约约听到几声犬吠,接着是一阵吵闹声。老陈一骨碌爬起来,慌忙披上衣服,手里拎着一根短头棒,打着充电矿灯在镇政府的角角落落仔细巡视一遍。巡逻一圈下来,身体却受了风寒,周身哆嗦,咽喉疼痛,连声咳嗽,头也有些疼痛,吃了几片安乃近,蒙起头重新睡下。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他突然被一声车笛惊醒了,慌忙爬起来看时,才知道是自己疑应的心理感觉。他想,张书记快要到了,是自己的生物钟告诉他的。老陈慌忙爬起身,细心地做完开大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站在大门口的雨地里思忖了一会儿,又向远处的路口张望一番,回到设在大门西侧的值班室,拿起饭碗朝政府灶匆匆跑去。他不停地催促自己:快点吃饭,张书记马上就要到了!
镇党委书记张为民特意换了一身庄重、整洁的西服,坐在他那辆黑明发亮的专用小轿车里,一溜烟地驶出湍州市区,径直向小沧河镇而来。随着车子的飞驰,他的脑际又爬上了许许多多的思绪。
机关的工作人员少有平闲,小沧河镇的机关干部们也无两样。年度总结,年终考核,新一年工作部署等等,工作完成已是农历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上午,张为民亲自主持召开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三级干部大会,下午,他和唐镇长又分别带领镇党委、政府一干人马,分组下乡慰问军烈属、五保户和特困户。交新年正月初四开始上班,镇党委、政府的全体领导干部再次深入学习中央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传达了全镇经济社会年度发展规划,遵照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着力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把主要精力用到“推进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的工作中心上来。
张为民想到这里,心里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小车前玻璃上的细雨被刮去的时候,他看清了向后退去的树木和田野。小镇渐渐进入了视野,细雨中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形成了断断续续的人流,缓慢地蠕动着。细雨和泥水并没有阻止人们缓慢的步履,就像眼前的细雨,连同周围的景物,一律是闲散无聊的样子。
张为民看着眼前这些平闲无聊的情形,闭上双眼淡淡地微笑起来。
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年里年外马不停蹄所做的工作之中,想到了日复一日的忙碌,又在脑海里勾画着新一年全镇各项工作迎来新形势、新气象,必将获得新突破、新成就这些美好的东西,觉得自己的忙碌是应该的,值得的。干部的忙碌换来群众的清闲,是积极的,是趋向和谐的。他自言自语地说:“平闲的人们看似慵懒,却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小富即安的思想早已不适应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了。目前,农村还相当贫穷,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很多。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是实现农民增收,尽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贫穷是根源,是产生一切农村问题、引起一切农村矛盾的总根源。只有消除贫穷,才能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实现和谐进步。在强力落实上级政策,强力推进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同时,还要认真解决涉及三农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理顺干群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处理、解决各种矛盾。与此同时,还要抓稳定、抓团结。只有稳定团结,才能遏制群众上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团结在镇党委、政府周围,不使矛盾激化,不使人心涣散,集中力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
张为民认为,作为一个镇党委书记,是完全应该把这些农村现状和由此而产生的理性分析,上升到更高的认识层面来认识。他这番话,正是他内心思想的反映,也是他从政的思想基础,更是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应该具备的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