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去关中能做什么?秦仲没有在众人面前明说。
前路渺茫,少说为妙。
秦仲一共有五个孩子,长子嬴其、次子嬴不寿、三子嬴照、四子嬴亥、少子嬴康。其中长子嬴其有两个孩子,长孙嬴世父、次孙嬴开。
由于儿孙多,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还是蛮大的。比如长孙世父的年龄就比少子嬴康还大。这一年长孙世父已经十八岁了,而少子嬴康才十六岁,次孙嬴开也是十六岁。
十六岁的年龄放在当今社会还是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但是放在西周末年,已经是当时的“大龄青年”了,如果在这个年龄还没结婚,那就是标准的“剩男”“剩女”。
这些儿孙中,西垂大夫秦仲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二孙子嬴开。这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头脑却是这些子孙中最灵活的一个,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能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来,而且这些办法还非常切合秦人的实际。
相比之下,大孙子世父的头脑就简单的多了,不管遇到什么事就只有一个字“打”,打得过往死里打,打不过让别人往死里打。
人都是有好爱的,嬴开这么聪明,又如此善解人意,秦仲当然喜欢了。于是乎,一些重要的、关键的事情,秦仲便交给嬴开去完成。
美名其曰锻炼。
当下秦人正处在内外交困的关键时刻,秦仲再一次想到了嬴开,并让他带人前往关中为秦人谋求出路。
虽然秦仲没有对别人说自己的真实意图,但对自己的二孙子还是透露了大致的讯息,那就是为面临生死存亡的秦人谋求出路。
谋求出路?
好沉重的担子啊!
秦人这么多,困难这么大,要为秦人谋求出路,压力不大才怪呢?
而且谋求出路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范围过于宽泛,做法无从下手。鉴于此,秦仲对嬴开也就没有交代具体寻求什么样的出路了。
世事无常,谁也无法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当下的秦人已经无路可走了,必须得有所突破。
现在嬴开已经出去快一个月了,按时间也该回来了。
“都这个时候了,这孩子咋还没有回来呢?”说这话的是嬴开的父亲,秦仲的长公子嬴其。
除了秦仲之外,最关心孩子命运的莫过于他的父亲嬴其了,虽然从事养马的秦人骨子里有好战的思想,但作为未来的秦人首领嬴其也喜欢机智勇敢头脑灵活的嬴开。
人都喜欢与笨人交朋友,但都不愿意要一个笨孩子。嬴开这么聪明孩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咋办呢?
“二位不用担心,我想凭借着嬴开的聪明,还有赵伯圉的勇敢,一定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说这话的是犬丘令赵周。
自从秦仲继位西垂大夫之后,生活在西垂的秦人也开始建立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官员体制,什么犬丘令、军司马、千夫长、百夫长等等都有了。
虽然以武职居多,但在强敌林立的西垂也只能这样了。
赵伯圉是赵周的儿子,嬴开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这一次秦仲安排嬴开前往关中的时候,嬴开便带上了自己的好友赵伯圉作伴。
秦人嬴姓赵氏,嬴氏和赵氏便成了犬丘城最多的两个姓氏,偶尔出现其他姓氏的人,大家还觉着有些不适应。
“天下竟然还有姓张的、姓王的?他们是哪里来的?祖先是干什么的?”
在犬丘秦人看来姓氏代表着祖先的来源以及他们从事的职业。由于知识文化层次有限,除了嬴氏和赵氏之外的其他姓氏的来源,犬丘秦人知之甚少,甚至不知。
如此低的文化层次,当然不能怪秦人,由于交通不便,许多秦人除了犬丘城之外,从来没有走出过陇西大山。虽说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周王室的臣子和百姓,但几代人过去真正到过关中的秦人还真没几个。
周王室对于众多秦人来说,只是一个传说。
听完赵周的话,秦仲重重的点点头。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夜越来越黑。原本计划召开的秦人贵族大会因为两个孩子没有回来,只好一次次往后退。
到今天已经推后五次了,再推辞这个月就过去了。
当秦仲等人又一次失望的时候,门外传来禀报声,“禀报大夫,开公子和赵伯圉回来了。”
回来了?
两个孩子终于回来了。
听到消息的秦仲起身来到门外。
很快嬴开和赵伯圉便来到秦仲等人面前,好长时间不见了,嬴开原本清瘦的脸庞晒得黑多了。赵伯圉原本就壮,这下又黑又壮了。
“嬴开见过祖父,见过诸位大人。”见到秦仲,嬴开拱手说道。
“赵伯圉见过大夫,见过诸位大人。”赵伯圉跟着拱手说道。
虽然是自家人,该有的程序和礼仪还是要有的。要知道西周的立国之本就是礼仪,在当时《周礼》就是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为规范。
秦人既然是周王室的臣子,当然要遵循周礼的各项要求了。
“好好好,回来就好,出去了这么多天,你们也累了,赶紧进屋,我们坐下说。”秦仲像一个温和的长着满脸堆笑对嬴开和赵伯圉说道。
众人一起进屋坐定后,秦仲对嬴开二人道,“这一次前往关中,不知情况如何?”
………………………………
第4章 说重点
情况如何?
言语简单,寓意深刻。
嬴开看了看赵伯圉,示意由他来回答。
毕竟是一起去过关中的人,放在犬丘这么一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地方,赵伯圉也算是有些见识的人了。
于是赵伯圉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夫,诸位大人,关中的之地不但富庶而且太平,一路过去几乎没有见到戎狄的影子。走下陇山,我们才发现整个关中人流如织,来来往往,一点都不为生活发愁,更不用担心戎狄的进攻。还有就是关中随便一块地都能够种植庄稼,气候温和,太适合我们居住了。”
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孩子,咋竟说实话呢?
你以为关中是你家,想去就去,想住多长时间就住多长时间啊?
哎………,孩子你还是太年轻了,想得简单了。
秦仲心想,你以为我不想去关中吗?我也呆在关中,甚至也想过把所有的秦人都带到关中去,可是能行吗?
秦仲毕竟是秦人的首领,王室的西垂大夫,也是秦人中少有的几个走出犬丘前往关中的人。
见得世面多了,想法就成熟了,遇到事情也就不那样激动了。
秦仲虽然知道赵伯圉的想法很幼稚而单纯,但他还是没有说出来,毕竟是自家孩子带出去的,在这么多人面前说人家幼稚,会影响孩子心情的。于是秦仲笑着道:“看来这次前往关中,伯圉的收获不小啊!”
孩子到底是年轻,经的事情也少,秦仲一夸赞,赵伯圉的话更多了,“大夫,各位大人,关中的城池实在是太多了,站在陇山之上能够看到山下的城池林立,每一座城池建设的都很结实,根本就不怕戎狄攻打。”
孩子又说实话了。
关中当然城池众多了,不多能行吗?
西周诸侯众多,按照爵位分类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按照地理位置分类为畿内诸侯和畿外诸侯
畿内诸侯也就是靠近国都的地方诸侯,一般都是王室的亲信镇守;畿内诸侯当然是远离国都的诸侯了,一般都是王室要防范的对象。
关中是王室的根基所在,能在这里建国的当然是畿内诸侯了,当时有名有姓有地方的畿内诸侯就有好几十个,其中关中西部就有虢国、散国、矢国、弓鱼国、申国等好多个,一个国家一座城也是好几十个。
如此一来,关中的城池能不多吗?
关中竟然有那么多的城池?
这话立即引起了在座诸位的好奇,于是有臣子对赵伯圉说道:“你尽量说的更详细一些。”
“诺……”随后赵伯圉便把自己一路上的见闻很是完整的说与在座的秦人贵族。
半个月的见闻实在是太多了,但赵伯圉这孩子心眼实,不管有没有价值,一一说与众人。
天气很短暂,时间也有限,照你这样说下去何时是个头啊?
于是当赵伯圉讲到低潮的时候,秦仲转向嬴开大声问道:“开儿,你还有什么补充的?”
之所以大声问嬴开,就是不想再听赵伯圉这么没完没了的说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