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众人皆笑了起来,方才的僵硬气氛渐渐融解,林落才轻叹了一口气,转身坐了下来。(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九章 月圆之夜
仲秋时节,日渐天寒。
相较于几天前或是夏日炎炎,或是疏风骤雨的天儿,此时天高云淡、大雁南去的秋日,才让人最觉舒爽。普天同庆的寿宴,举行在这个时候,恐怕再适合不过了。
八月十五那日,整个宫殿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各色的彩棚之下,堆放着官员臣子精心准备的寿礼,高大的宫殿上,悬挂着各色寿幛,寿幛之上则是无尽的溢美之词与寿辰贺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白日里,进行了一系列迎接驾銮、进献寿礼之事,到了夜晚,整个晨曦殿则亮起宫灯,伴舞奏乐的伶人与舞姬纷纷上场。白日的喧嚣与浮躁散去,晨曦大殿内,一派歌舞融融、典雅幽静之气象。
主座之上,自然是披金带玉、龙袍在身的大王,自大病之后,他还未在众臣之间露过几次面。今日大概是热闹欣喜,便精神了许多,面颊红润,整个人都有着神清气爽、神采奕奕之意。
赵王妃侍于主座右侧,而大殿之上的坐席上,分列两行。依次坐着太子与苏宸,赵春和赵华庸、左相和慕容寒,齐昭将军和齐煜,司马将军等一派文官武将之人。而唐谷溪、林落与林寻三人,则因居住在将军府中,便归了将军府的人,同齐昭将军与齐煜,一同坐在一处。
方入座时,大家兴致都很高,平时不常谋面的文臣与武将,此刻也借机寒暄着,一时,席间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宴会期间,虽然丝竹声不绝于耳,但却丝毫不显吵闹与聒噪,空灵舒缓的音律缓慢飘动在整个大殿,一拨又一拨身姿曼妙的舞女上来又下去,变换着不同舞蹈,一时间竟也让人有些眼花。
可在这眼花缭乱之中,也总有些清醒之人。
齐昭多年未喝醉过,今日纵然普天同庆,可几杯下肚之后,竟也觉得无味了。微醉之间,是让人最易感伤之时,他无心多言,只是将酒杯中的烈酒,换成了清茶,一口一口饮下去,渐觉清醒。
与之相同的,还有苏宸。他自入座以来,便一直清心寡淡,不苟言笑,身旁的太子恰为相反,席间酣饮不断、笑声不绝,对此,苏宸一直惘若未闻,自顾自在席上饮酒沉思,将周围一切化为虚幻。
此事自然入了赵王妃的眼,她愈渐不满起来,认为太子终归要比王子高贵几分,哪有太子与之说话,而对方冷淡处之的?这个七王子,真是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得过了头!
可是,无奈今夜是大王的寿宴,她若扫了兴倒霉的还是自己与敖儿,因此,只好将这一肚子气咽了下去。
天上明月高悬,大如玉盘,加之宫灯繁多如星,二者混淆在一起,便异常明亮耀眼,照得晨曦大殿犹如白昼一般,通明辉煌。
酒过半巡,赵春突然想起一事来,他放下酒盏,拉过旁边庸儿的臂膀来,低声对其说道:“庸儿,你母亲为你准备的贺礼呢?此刻怕是该要呈上去了吧?”
赵华庸方才一直和慕容寒笑谈,竟一时忘了此事!经爹爹提醒后,他的酒醒了大半,忙拿出随身携带的锦盒来,看大王兴致正高,才放下心来。
赵春看了一眼他手上的锦盒,笑道:“你母亲还说让你瞒着我,说你献给大王之后,必定会群惊四座,亦让爹爹刮目相看。我倒要看看,这里面能盛何物,哈哈,庸儿,快去献上去吧。”
赵华庸笑了笑,满心欢喜,从席上站了起来,向大殿中央走去。
赵春在背后满意地看着,目光欣赏,然而心中却又在想:紫阳一向眼光极高,向来不齿庸俗之物,又是大王的亲妹,想必此物定能夺大王之心。若是,此宝物能让太子亲手献上,或许“它”就更加不凡与值钱了吧?
虽说庸儿是他的亲生儿子,可这夺嫡大业,要比亲缘关系,重要的多啊。
众人见赵侯的长子赵华庸从席间走出,不知是发生了何事,因此便都放下酒盏,抬头朝着他观望。
林落虽坐得靠后,可一丝一毫的动静还是能引起她的注意,她抬起头来,目光清淡,望向了大厅中央。
唐谷溪与林寻原本正在一旁低声嬉笑,见周围都安静了下来,才回过神来,正襟危坐。
赵华庸走至大厅中央之后,双手高举手中盒子,屈起双膝,跪在了地上。周围无论柱子还是帘布、无论灯笼还是墙壁,色泽皆明艳无比。唯独赵华庸手中的那一抹翠绿,在万千火红之中,惹眼万分。
大王抬起了朦胧的醉眼,睨向殿下的人,定睛一看,才发现是赵侯的儿子。
“今日是大王的寿辰,华庸奉母亲之命,将此绝无仅有的宝物,献于大王!”赵华庸仰头望着座上的君主,朗声说道。
“哈哈哈!”大王一听,笑逐颜开,“好好好,原来你华庸在此等候啊,人家可都是在白日就将寿礼呈上来了,你倒好,晚了这么久,该当何罪啊?”
“我……”赵华庸斟酌了一下,朗然笑道,“待会儿华庸自罚三杯!”
“好!”大王指了指他,“看在你母亲的面子上,朕就单单罚你三杯罢了。紫阳……今日未来,朕心中有些遗憾,正好,你说这匣子里的东西,是你母亲托付与你的,朕倒有心一看了。”
说着,他哈哈笑道:“万明安,快去将那锦盒拿上来,让朕仔细一瞧!”
“是,大王。”万公公笑着,喜气连连,忙走下台去,接过赵华庸手上之物,回到宝座上交给大王,自己则又站到了一侧。
赵王妃见状,心里想着,这庸儿虽说的是紫阳长公主,可依她看,此举是哥哥的意思也说不定。
大王面带笑意,低着头将那盒子打开,取出里面红缎包裹之物,又一层一层地绕开,直至最后,露出了里面白玉通透之物。
台下的众人屏息凝神,皆伸长了脖子,想一睹这奇异珍宝是何物。
只见大王将手中之物拿了起来,那是一个光滑如新、纯白无瑕又莹透纯净的印玺,在灯光照射下,它周身泛着光泽,如同凝脂一般,温润坚密,通透无比。令这一屋子的人,皆瞠目结舌,遥遥凝望,移不开双目。
然而,立在一旁的万公公却蹙起了眉头,他明显看到,那印玺之上,雕刻着一只昂首貔貅。(未完待续。)
………………………………
第二百章 貔貅神兽
同时蹙起眉头、面色变得僵硬的,还有大王……
赵王妃离得近,最先看到了大王的神色变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难不成,大王对此物并不待见?她笑了笑,道:“大王,这印玺通体洁白,泛着光泽,依臣妾看,该是由羊脂玉制作而成的吧?”
大王五指扣在手中之物上,将印玺放在自己眼皮底下,凝眉观摩着。良久,才闷声说了一句:“这不是印玺,是玉玺。”
此言一出,赵王妃怔了一下,一时未明白是何意。
可这声音却传到了台下众人的耳朵里。玉玺?凡是君王才会拥有玉玺,那是凉禹的玉玺吗?可凉禹国的神兽似乎并不是那种形貌……赵华庸又是从何得来的呢?紫阳长公主,是从何拿来此玉玺的呢?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清脆之声,在空旷寂静的大殿上乍然响起。众人扭过头去,只见赵春手中的杯子脱落,摔到了脚下的大理石上。
他的手臂还停在半空中,面色呆住,目光滞然,望着宝座之上的大王,犹如雕像,一动不动。
大王低垂着头,细细凝视着玉玺,听闻这一声响,只抬了抬眼睑,并未去看殿下之事。可他脸上的神色,却愈发凝重起来,方才饮下的酒水,在一阵凉风吹过之后,也清醒大半了。
赵王妃在一旁有些着急,看到台下的哥哥竟如此失态,不禁担忧起来。
赵华庸也渐觉不妙,方才的兴奋喜气,也在长久的安静与肃穆中,分崩离析、烟消云散了。再加之父亲方才此举,令他惶惶不安起来。
此物,是出了什么差错吗?还是大王,对此并不喜欢?父亲……是何意思呢?
他垂手立在那里,不知该如何是好了,只能静等大王的反应。
席间的唐谷溪见此情景,有些沉不住气了,移了移身子,问旁边的林落:“这究竟是发生了何事?那个玉玺有何问题吗?”
“大王不是不喜欢,是非常不喜欢。”另一侧的林寻接口说道,声音低沉。
唐谷溪瞥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