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精明看出了王强的担心,在旁说道:“王大人不必担心,这个宅子虽名义上是给您建的,但是并不是您一个人专用。您看这外墙,到时候可以作为抵御外敌的城堡;第一进院子实际上驻军用的,第二进院子是办公的衙门;最里面的院子将来是作为存放特区的重要资财的场所,所以这个宅子是将几个方面的功用放到了一起,才显得大了。而且在用料和建筑的规模上虽然考究,但是没有丝毫逾制违规的地方。如果您不放心,可以先给皇上上折子请示,批准以后再住,如何?”
王强觉得既然已经建好了,再拆了也不可能,只好说道:“好吧,你们将这宅子的图纸给我誊画一份,我请旨以后再住吧。”
田精明等人见王强如此谨慎,也都暗自感佩。
彩铃儿则根本就不去注意这些,她今天才真正的当了一回新娘子,一颗心全放在王强身上,觉得不管住在什么地方,只要能陪在王强身边,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天晚上,王强就给崇祯写了折子,还将宅子的图纸一并附上,折子里一通的检讨由于自己失察,导致宅子建的太大,糜费甚多,表示愿意自己掏钱将建宅子的费用补上。据他对崇祯的了解,在这种事情上,越是谦恭自省,皇上越不会怪罪,越是隐瞒欺骗,反而会招来无妄之灾。果然崇祯皇帝批复回来,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温言安抚,说这幢宅子就算是赏给王强新婚的礼物了。
有了皇帝的旨意,王强一家才搬进新宅,王强把安家等诸般事宜全部交给彩铃儿。彩铃儿在宫中就是女官,多有历练,如今初为一家主母,心气正高,她拿出泼辣干练的劲头,将众家人支使的团团转,这里装个书案,那里搭个凉棚,哪些地方该种上花草,哪些房子该存放什么东西,雷厉风行又都是有条不紊,特区物资本就丰富,想要什么都是得心应手,只几天的工夫就把诺大的一个宅院打理的井井有条,王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心想:“别说,我这个老婆还真能干,这要是在现代社会,我能娶这么个媳妇,爸妈还不得乐的睡不着觉。”冷不丁想起自己的父母,王强一通的伤情。他猛然间想起了高公公和小山子,俩人出宫以后在西山安了家,置了几亩薄田靠收租为生,生活清苦寂寞,如今这里地方大,何不把他们接来,享几年清福,再说他们是自己人,放在府里给个轻松趁意的差使,用起来也比其他人要放心些。王强将这个事情同彩铃儿讲了,彩铃儿自然欢喜乐意,第二天就差人到西山接了高公公和小山子到了府里。高公公感念王强夫妇的好意,说什么也不愿白待着,就领了府里管钱粮库房的差使。小山子羡慕王强干的红火,想在外面历练,王强就安排他做了随从,跟班儿办事。
家里安顿好了,王强又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特区的建设上了。
………………………………
第三十二章 练兵(一)
王强回到特区,根据崇祯的旨意又在南京、洛阳、武汉等地筹建贸易市场,他和田精明在幕僚中挑选办事老成干练之人,委为各个贸易市场的主管,分赴各地去负责贸易市场的筹建工作,让田精明居中协调,有在通州特区办贸易市场的成功经验,所以这个事情推进起来并不困难。
第二期国债发行也异常顺利。第一年国债的收益近50%,而且明眼人都看出特区贸易市场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购买第二期国债异常的踊跃,不足一个月,第二期国债就卖出去近一千万两,不过这次朝廷颁布了国债发行的正式规则,国债利息每年只有一厘五。
组建和训练民团交由尚大勇负责。根据崇祯的旨意,王强任民团团长,王强委任尚大勇为副团长。尚大勇在民工中优中选优挑了五千人为团丁,按照十人为一伍,十伍为一队,十队为一营,一共编成五个营,每伍设伍长一名,各队设正副队长各一名,各营设正副营官各一名。那尚大勇是行伍出身,身经百战,带兵打仗的经验非常丰富,如今重新执掌军队,心气很高,拿出全挂子本事一心想打造出一只精锐出来。
王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兴业上,他认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没有这条其他都是扯淡。王强通过户部调集冶炼、兵器制造、农业方面的专家来通州特区,组成了一个研究班子,王强打算先研究改进冶铁炼钢的技术,然后开办枪炮制造的工厂,他认为火器的改良和推广使用将是未来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而农场则是考虑借鉴现代社会循环经济的模式,不断改进粮种和探索科学的种田模式,提高粮食的亩产,彻底解决大明缺粮的问题。他还写信给张晓东,希望他协调苏州市舶司从国外购买几门火炮和一些火枪,拿到通州特区来作为研究使用。
王强从东厂大狱挑选的那些官员陆续被送到特区,王强根据他们的能力特点一一安排职缺,这些人原本朝中无根,复出无望,如今被王强搭救出来自是感恩戴德,拼死效力。蒋雨泉也被秘密送到通州,考虑到蒋雨泉身份特殊,王强将他安排住到了自己的府里最里面一进的院子里,由家人照顾,并不出头露面。那个袁崇焕手下当副将的李刚也到了特区,王强也极为看重,给他单独拨了个小院,还给配了仆人照顾。他本希望让李刚协助尚大勇一同管理民团,无奈这东北军和西北军一向不睦,提了几次,见尚大勇不甚乐意,也只好作罢,如何安置李刚倒成了一件心事。
这一天,王强抽出空来,独自来到李刚的小院,想同李刚好好聊聊,摸摸这个人的底。
李刚住的院子里很清净,院子中央是一株泡桐树,枝叶茂盛遮出一片阴凉儿,仆人也不知跑到哪里偷闲去了,王强见房屋的门开着,就径直走了进去。李刚正盘腿坐在炕上看书。这李刚四十多岁,个子很高,一身粗布袍褂,面庞消瘦,浓眉大眼,眉宇之间透出一股书生气,倒象个教书的先生。李刚见王强来了,从容的下炕,行礼说道:“犯官李刚叩见王大人。”
王强赶紧扶起李刚,口中说道:“将军不必多礼,咱们特区没那么多规矩,以后你我见面平礼相对即可,免得生分了。此番请旨将将军从牢里要出来,是想借将军的力,今后要仰仗将军的地方可多着呢。”
李刚称谢将王强让到炕上坐下,给王强倒了茶,在对面坐着相陪。
王强道:“将军到特区已有些时日,不知观感如何?”
李刚道:“特区富庶繁华,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实为一方乐土,大人为官清正,才智不凡,在下无比钦佩。”李刚到特区这些日子耳濡目染知道了王强的很多事情,也见识了特区的繁荣,所以此话不是虚言。
王强放松了腔调说道:“我说李刚,我把你从大狱要出来,可不是让你来说奉承话的,我这人直来直去,弯弯绕那些东西对我不好使。你得给我出点子办实事才行,别的不说,你是将军,这民团的训练、特区的防务、兵器的生产你不陌生吧,就在这方面谈谈你的想法如何?”
李刚也喜欢王强这幅性格,也就不再客气,侃侃说道:“大人既然这么说,那在下也就直言。民团训练我去看过,这尚将军练兵颇为得法,我看这些士兵队列齐整,一招一势的也很规矩,将来再增加一些实战的经验,那么这支队伍的作战能力还是不错的,如果对阵那些农民军,肯定是够了。但恕我直言,这支队伍要是对付满清的虎狼之师恐怕就不行了。”
“哦?说下去!”王强鼓励的对李刚说道。
“尚将军练兵重在纪律、队列,注重个人武功的训练,这样的队伍作风硬,作战顽强,服从命令,若是乱战、混战非常有力,对付农民军那些乌合之众绰绰有余。但清军不同,满清的骑兵动作迅捷,训练有素,而且都是在平原进行大兵团的作战,是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对阵厮杀,这同小规模的战斗不同,光凭勇敢和个人功夫是不够的,这里讲究排兵布阵、讲究各兵种的协同配合,而且双方将帅还要根据战场形势发展不断的变换阵形。阵势用的好,士兵可以以一当十,用不好,就会事倍功半,这是下官的一点小见识,让大人见笑了。”
李刚的话让王强信服。那尚大勇一直在西北前线当兵,对阵的是李自成的农民军,打仗靠的是勇敢,而尚大勇也是靠积战功一步步升迁到了副将,作战经验虽丰富,但毕竟没有学习过正规的军事理论,指挥大规模的作战和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