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瑜小乔全传-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融等力保乔公,用右手食指指着朝中大臣们,义愤填膺地说:“你们这些衮衮诸公,锦衣玉食,为保全自己及家人性命,不为国家分忧,苟且偷生,乔公不顾身家性命,忠言直谏,现在遭此横祸,竟然没有人有胆量为他伸张正义!你们为什么不呐喊,你们为什么不声援!”

    孔融双眼圆睁,射出鄙视和愤怒的光芒,许多人见了心惊胆寒,羞愧无比,纷纷跪地,齐声为乔公求情,请求皇上念他多年兢兢业业,宵衣旰食,饶他一次!于是皇上收回灭门九族的成命,将乔公贬为庶人,永不叙用。

    乔公早就听说庐江郡风光优美,文风昌盛,特别是文翁故里舒县,尊师重教之风甚浓,准备举家迁往那里。但是乔夫人和儿子不愿离开京城,因此,老乔孤苦伶仃,水陆兼程,到了舒县。

    由于盘缠不多,只好买了一张纸,画了阴阳八卦,摆了个卦摊,为人算卦。他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渐渐地,名气越来越大,找他算卦的人越来越多,闲时,他还同人家摆龙门阵。

    由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众人听得如醉如痴,天色很晚都舍不得离开。城里有一个郎中,名叫张叶青,早年丧妻,收养一个女儿,名叫蕙云,二十出头,至今没有婚配。

    张叶青与乔公交谈后,觉得他视野开阔,博学多才。郎中欣赏他做人的风骨、做官的气节,也同情他的遭遇,乔公敬佩张叶青的医术人品。

    一来二往,日久天长,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蕙云经常津津有味地听他们谈古论今,觉得乔公才华横溢,渐生爱慕之心。张叶青觉察出蕙云的心思,于是试探乔公,乔公知情后,诚惶诚恐地说:“蕙云姑娘通情达理,相貌倾城,是个难得的女子,可是我与她年龄相差近20岁,不敢耽误令爱的青春。”

    张叶青听在心里,就婉转地向蕙云转达乔公的心声。蕙云听了,嗔怪道:“想不到乔先生博学多才,谈及婚姻,心里竟然逾越不了年龄这个藩篱,未免俗气了些。”

    张叶青一听,心里有了底。向乔公暗示了蕙云的心曲。乔公一听,很是激动。此时,他已在著名的鸿儒书院谋到一个教职,说起鸿儒书院,不能不赘述几句。西汉时舒县有个人姓文,名党,字翁仲,景帝时任蜀郡太守,他在蜀地倡导教化,教民读书,学法令,在城中设立学校,培养人才,曾选拔郡县小吏10余人到京都研习儒经,学成归来后教授学子。

    景帝知道后嘉奖了他。文翁兴学开了州郡县设立学校的先河,此后,各地以此为榜样,纷纷兴办学校。后来文翁告老回乡,看到家乡教育落后,拿出多年的积蓄并且多方募集资金,兴建了鸿儒书院,从蜀郡等地聘请优秀人才,来书院传道、授业、解惑,后来,崔寔、马融、张衡、边韶、延笃、蔡邕等名流硕儒都来过书院传经送宝。

    乔公身为落魄之人,为能获得鸿儒书院的职位感到十分荣幸。

    书院掌门人颜群对乔公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风骨大加赞赏。乔公托颜群做媒,他一口答应,说:“俗话说叶落归根,明年我要回乡养老了,书院将来要靠你支撑。”

    乔公想要推辞,颜老先生摆了摆手,没让他说出来。经颜老先生出面撮合,乔公同蕙云喜结良缘。大婚之日选择在书院奠基纪念日,颜老先生亲自主婚,远近名流都前来恭贺,婚礼操办得热热闹闹。

    婚后没几日,乔公就全身心投入教习研讨等事务之中。蕙云悉心操持家务,生活虽不富裕,但是家里充满温馨气息。第二年,蕙云产下一女,取名乔涟,第三年,又产下一女,取名乔漪。

    张叶青高兴得合不拢嘴,常常过来照顾两个孩子,将生意交给侄儿张蔷打理。于是乔公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掌管书院,谋划发展之事。

    他满腹经纶,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其他书院的长处,制定并完善多项规制,先生们勤勉敬业,学子们好学不倦,他还接纳一些名流担任教职,书院学风日盛,名声远扬,大户人家慷慨捐资助学,庐江太守陆康、舒县县令赵飞虎等常来巡视,支持书院发展。

    蕙云一有空就帮父亲上山采草药,可是有一次,因为雨后石滑,不慎坠入悬崖。噩耗传来,乔公几乎要疯了,他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披头散发在雨中狂奔,张叶青看着两个未成年的外孙女失去母亲,心酸不已,回去后不久中风而死。

    乔公连失两位亲人,情感遭到重创,情绪十分低落。他强撑病体,掌管书院。一晃,5年时间过去了。这是一年的年尾,先生和学生们放假回家,乔公正在屋内看书,突然,大乔和小乔跑过来对他说:“爹,外面有一人在大哭!您快去看看。”

    乔公随两个女儿出去察看究竟。出了书院大门,向前走了百步,看见前方躺着一个人,一位20多岁的女子跪在旁边,失声痛哭。乔公到了跟前,看到地上躺着一位老年妇女,闭着双眼,脸色苍白,看样子已经死去。

    年轻女子一看来了人,一把抱住乔公的双腿,哀求道:“先生,我叫张晗,我的母亲已经病死,我是个外地人,哥哥下落不明。我孤身一人,身无分文,求求您出钱将我母亲的尸体埋葬,好让她入土为安,我一辈子报答您的大恩大德。”

    乔公听后,明白是怎么回事,赶紧扶起姑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在此地举目无亲,帮助你安葬母亲,是我应该做的,快快请起!”

    姑娘听后,停止哭泣。乔公立即上街请人到书院里搭建灵棚,将尸体抬进去停放三天,然后出面赊了一口棺材,将尸体入殓,按舒县习俗,在棺材里放入两个木偶,然后雇人将死者安葬在书院附近——一来,那块土地属于书院的地产,与外界没有瓜葛;二来,乔公考虑到“慎终追远”,母亲新逝,张姑娘必然要守墓,如果墓地太远、太偏,一个姑娘家不安全。

    张晗含泪问乔公:“先生,俗话说入乡随俗,不知你们这里兴不兴‘做七’?”乔公开始没听明白,过了一会儿问道:“是不是每隔七天祭祀一次,‘七七’为‘断七’?”张晗点点头,乔公沉吟道:“舒县目前还没有这个风俗,你想做的话,我去请道士。”

    “不不,先生,我只是随便问问而已。母亲有知,应该含笑九泉了。”其实,“做七”不是儒家的丧葬礼仪,再说当时还没有成为舒县风俗,所以乔公没再坚持。

    乔烨让张晗独自住在书院一间闲置已久的房子里。几天后,张晗对乔烨说她夜晚听到狼叫声,感到害怕,求乔烨为她想想办法。

    老乔思来想去,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让她搬到家里同二乔住在一屋。张晗帮助乔烨料理家务,照顾大乔小乔,四人相处得比较融洽。假期结束后,师生们返回书院,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空又经常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乔烨叫张晗负责书院的花草管护,她与其他几个杂工也合得来,同他们一样享有一些补贴。张晗很满意,甚至感到幸福,她有时上街买好吃的好玩的给大乔小乔,她感觉两个孩子越来越水灵、越来越漂亮,像初花一样娇艳,内心很喜欢她们。

    但是,令乔烨感到不安的是,他开始感觉到一些人用异样的眼神看他,甚至小声议论他。他感到如芒在背,意识到张晗长期住在他家,确有不妥,但是又不能将她赶出去,于是在书院物色未婚的先生做张晗的配偶。

    有一个名叫赵训的中年人对张晗颇有好感,但是乔烨向张晗婉转提到此事时,张晗毫无反应。乔烨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服孝期满,应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张晗听了,竟然流下眼泪,说:“先生,我早就说过一辈子不嫁人,况且还没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怎能离开?我孤苦伶仃,好不容易有个安身之所,先生真的忍心赶我走吗?”说完,转身拭泪,看上去楚楚可怜。

    乔烨心一软,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他问赵训:“张晗长相、人品怎么样?”赵训点点头,乔烨不无责备地说:“你对《蒹葭》烂熟于心,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是你‘琴瑟友之’了吗?‘钟鼓乐之’了吗?怎么不敢拿出实际行动来呢?”赵训受到激励,鼓起勇气,主动约张晗到花前月下去,还送给她礼物,可是都被委婉拒绝了。

    乔烨听说后,连连摇头叹息。无奈之下,他请几位德高望重的同仁介绍各自亲戚朋友的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