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暂且不提,但此城,却是可以主动出击拿下的。”
目光顺着元徽的手指移动,发现其点在西南侧的石堡城上,郭元振眉毛一扬,观察着元徽的表情:“大帅想要打石堡城!”
“然也!”元郎君自信点头:“石堡城的情况,想必郭都督也清楚,控两国边塞咽喉,吐蕃据之,则时以东出侵我;我军拔之,则足以之为基,辅以周边隘口,设起一道足够稳固的防线,将吐蕃人当在拉脊山以西。”
“彼时攻守之势相易,有此图,我军可轻易拓地千里!”在石堡城周边划拉了一个圈,元徽目光炯炯:“再临大非川,亦非难事!”
元郎君之话也是点到即止,至于更多的,他根本无意。嘴里吹牛逼、灌鸡汤,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要是自己都当真了,那问题就大了。
吐蕃不是那么好打的,仅那复杂险峻的地势便足以让人却步,其中艰险不是一张军事地图就可以弥补的。还有不可避免的高原反应,若深入其境,还要考虑漫长的补给线。最重要的,以如今大周的国力,根本不容许对吐蕃有什么“非分之想”。
但是,趁其动荡之际,拿下石堡城,取得战略主动,为日后做些准备,打些基础,却是可以尝试一番的。郭元振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的,以攻为守,打吐蕃,不是为了其国土,那削弱这个恶邻的实力,保护本国领土的安全,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心思不管如何变化,元郎君表情始终淡定,当着几人的面,提笔快速写了一篇奏章,推至案中央,轻笑道:“吾奉诏节度陇上,本为提防吐蕃乱局,以备不测。”
“不过,如今吐蕃仍未有表露攻我之心,我却有谋彼之意。我意上奏神都,请皇帝允,择机出击,拿下石堡城。三位愿共署名否?”
元徽的目光,稍显玩味地打量着郭元振。注意到元徽那似笑非笑的表情,郭都督毫不犹豫地接过笔,签下自己的名字:“算某一个。”
薛讷神色谨然,还是垂头思量了一会儿,亦接过了笔,书写姓名却是十分有力,毫无拖沓之感。这个时候,河源军大使蒙令卿好像才回过神的样子,苦笑道:“三位皆有意,吾又岂敢落后于人?”
四人共署名后,元徽更是雷厉风行,熟练地置入信壳,蜡封,又锁入驿传套筒,招来驿卒,便令其火速发往神都。
“大帅,打算如何攻取石堡城。弱仅以河源军的实力,只怕不够啊!”郭元振的兴致十分高,迫不及待地问元徽,不知不觉间,态度明显好了不少。
摆了摆手,元徽轻声应道:“还需等待良机,现在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吐蕃国内的情况。至于兵力,河陇诸州十数万,岂惧无兵。不过届时觅得良机,率众出击,还要劳郭都督奋进了。”
“大帅何意?”郭元振有些意外。
“吾督师陇右,又岂止鄯州,又岂止吐蕃一敌!”
………………………………
第494章 姑臧城,再见狄仁杰
在鄯州界巡视了两日,甚至亲往石堡城探查了一番,确认吐蕃未有异动。自姑臧来报,突厥人越过贺兰山,前锋军队数千骑,已至姑臧东北的休屠泽。
这吐蕃尚未有动作,突厥人却首先按捺不住了,并且,目标直指凉州。思及临行前,姚元崇的提醒,元郎君不得不感慨其人的远见卓识。既有事,元徽不敢怠慢,交代了郭元振一番,立刻动身,准备去凉州。
凉州与鄯州比邻,不过中间隔着大雪山、与姑臧山。要入凉州,还需回转湟水,走凉鄯道绕行,虽然要多走近百几十里,但比起翻山越岭,探关走隘,依旧要快得多。
在湟水的时候,再度与武攸望汇合了。哪怕在州城被拱着,会稽王日子似乎也不太好过,陇上边陲的苍莽与粗粝,实在有些不适合这他。身上的肥油,似乎都被刮去了一层。
听闻凉州有变,元徽要去姑臧,武攸望当即表示要随行。倒不是怎么担忧军国事,只是在鄯州这“鸟不生蛋”的地方熬不住了,姑臧是毕竟是陇上名城,环境当然是要好些的。
大概也察觉到了武攸望的小心思,尤其在他向元徽暗示双方保持“默契”之后,元郎君对这会稽王的态度愈加和善了。人虽以群分,但并不是所有的武家人都得敌视之。
出了个小插曲,出往洛阳的吐蕃使者西归了,动作还挺快。想来在神都碰了壁,也许在路上还碰到了去洛阳觐见的论赞婆,总之,吐蕃使者一行显得很狼狈,尤其是那正使,脸色难看,表情阴郁。
进湟水馆驿暂歇,拜见元徽与武攸望。元郎君抽暇“接见”之,其人竟敢朝元徽放狠话,言吐蕃数十万大军已陈兵边境,大周必然会后悔。
元郎君自是付之一哂,反倒是武攸望没能忍住,出言怒怼那吐蕃使者。这大概西来到此为止,会稽王最解气的一次。
“回去告诉你们赞普,大周亦有百万雄兵,枕戈待旦,以敌外侮。若真不服,但可移兵东来,本帅与河陇军民自担待着!”在带有恶意的外使面前,元徽自不会客气,态度很强硬:“对了,贵使还是先回吐蕃,看看赤都松赞有没有解决掉论弓干吧。。。。。。”
言罢,便让人将吐蕃使者“请”出湟水,着一队士卒“护送”其出关。在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的情况下,元郎君当然不能露了怯。不过,心中难免忧虑,两面对敌,绝对不好受。
突厥既然已有动作,元徽不得不顾虑到,若是两方联合起来,那问题可就更严重了。一丝阴霾,渐渐笼罩在心头。。。。。。
——————
自湟水至凉州昌松县,有一条笔直的廓道直通其城。昌松此地,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势南高北低,南倚乌鞘岭,控吐蕃通往凉州的要路,北连姑臧,是吐蕃高原与河朔高原的交汇地带,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中部地势偏斜低洼,是一大片农业绿洲区,耕事发达,是凉州治下算得上富饶的一座县邑。
“此地名何?”在昌松县西偏南侧,登临险谷,望着远处耸峙的山麓,元徽问侍候在侧的昌松县令。
“回都督,本地人呼之为洪源谷!”县令显得异常拘谨,头埋得很低,回答着。
“洪源谷?”元徽嘴里呢喃着:“听起来,却是个吉祥的名字。”
视线放低,观察着脚下的洪源谷,三面绝壁,一路险岭,内又衔一片平坦洼地,树木不密,却有山涧流淌,简直是一座天然的堡垒城。若有敌自此地过,必然无法忽视此隘。
眼睛稍眯,元郎君很是肯定地指着谷地说道:“此地当驻一军!”
旋即转向薛讷,元徽下令道:“薛将军,武骑团便留与你,驻防此谷,修墙橹,立城寨,善防吐蕃!”
薛讷的军事嗅觉当然是很敏锐的,也一直观察着山谷,没有多少废话,直接拱手应命。
“洪源谷驻军的物资,暂由贵县调动支持,县城本督就不去了!”又朝县令知会了一句,招呼着随侍的亲兵部曲:“去姑臧!”
再往北的时候,周遭的绿意明显有所减少,放眼所观,漫山植被,艰难地植地生长,显得有些孤寂。越往北,越见甘凉之风貌。
昌松距离姑臧并不算远,于半途驿所暂歇的时候,顾玉凤兴冲冲地向元徽汇报道:“郎君,阿姊那边有消息了。”
哦,玉梅在哪里?情况怎么样?”元徽来了精神。
“据飞鸽传书,她已到姑臧城!”顾小娘子回答道,随即有些调皮地朝元郎君卖着关子:“阿姊传信中讲,有个发现,定然让您惊讶!”
注意着顾美人的表情,元徽配合着做好奇状,问道:“什么发现,能让我感到惊讶的?”
“阿姊在城中看到了一个人!”
“谁?”元徽继续问
“狄仁杰!”
“哦。。。。。。”
“哦!?”元郎君平淡的反应,反倒让顾小娘子惊愕了,眨巴着迷人泛骚的眼眸,望着元徽:“狄仁杰竟然会在凉州,您就不感到惊奇?”
闻问,元徽笑了笑:“狄仁杰嘛,在哪里出现都不会奇怪。”
“狄仁杰现身凉州,是不是有大变故发生?”顾玉凤给元徽参考着,提出疑问。
“你倒不用将事情想得复杂了。”元郎君摆摆手,语气莫名地感叹着:“不过,他既已身在凉州,这陇右的风,只怕会吹得比较邪乎。。。。。。”
闻得元郎君故作高深的感慨,顾小娘子显然没有听明白,美眸中含着些疑窦,纳罕地望着他:“妾身总觉得,您仿佛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