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明泰殿,行了一段距离之后,贺兰靖却停下脚步,对陈国瑞抱拳道:“将军请先行一步。”
    陈国瑞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自去,贺兰靖站在原地,目送他走远,方才转身折回。
    殷玉瑶正靠在椅上小憩,耳听得他轻浅的脚步声,微微睁开双眸,看见是他,倒也不觉得有何意外,只缓缓坐直身子,目光里隐了丝殷切。
    贺兰靖走近,曲膝跪下,脸色一派庄凝:“今日之事,按理,贺兰靖实不该言,但为了皇后娘娘,却不得不说。”
    殷玉瑶也不说话,只凝神细听着。
    “今日万啸海所奏之事,实为试探,娘娘大可不必应之。”
    “何以见得?”
    “皇上做事,从来是谋定而后动,即使是匆促应战,必然也有所准备,更何况是军饷?若是军中果然缺银少饷,皇上必然会传旨于铁黎,或者洪宇,让他们去同万啸海商议,可是今日,却是万啸海本人提出此议,就颇令人费疑。”
    “嗯,”殷玉瑶点头,“此话有理,可倘若万啸海所说乃是事实呢?”
    “是真是假,娘娘只要召洪铁二位太傅进宫问询,便知端倪,末将只是怕——”
    “怕什么?”
    “怕皇上一去,众臣中或有那居心叵测之辈,不安其位,或小视娘娘,或别有他图,还请娘娘细甄别之。”
    小视?他图?殷玉瑶唇边浮起一丝淡淡的冷笑——若换成数年前那个不谙人事的少女,她或者会手足无措,但是如今么,且看是谁,能笑到最后。
    细窥着她脸上神情,贺兰靖不由轻吁了口气,放下半颗心来。
    “将军的好意,本宫记下了。”殷玉瑶秀眉微微上挑,“也请将军,时刻做好准备。”
    “是。”贺兰靖垂眸答应,却也并不细问,到底是要做什么准备。
    对于这个年轻女子,从头至尾,他都选择了毫不质疑的相信。
    只因为,她是赫连毓婷信任的人,甚至是——赫连国主信任的人。
    贺兰靖走了。
    殷玉瑶阖上双眼,重新倚靠在椅背上,脑子里千念百转——燕煌曦走得确实太急,很多事,他根本没有来得及交待,所以,一切都得靠她自己体会、领悟,然后逐一实施。
    既然他把这个偌大的国家交到她手里,她就有义务,将其治理得妥妥贴贴。
    “娘娘,”安宏慎的轻呼打破她的思绪,“万尚书来了。”
    “传。”殷玉瑶再度坐直身子,下意识地低头审视了一下自己的衣装,脑海里同时浮闪过一份履历:
    万啸海,庆丰年间武举及第,先为巡防司副督察,后入兵部,任员外郎,为人精明干练,颇得燕煜翔赏识,攫升至兵部尚书,燕煌曦登基之后,对于文武大臣“附逆”之事概不追究,是以,万啸海仍任兵部尚书一职,直到如今。
    对于六部尚书,殷玉瑶辅政日久,多少有些了解,而万啸海此人给她的印象,四字以形容¬——沉稳内敛。
    如果换成另外四个字,则是——心机深重。
    “微臣参见娘娘。”
    尚自思虑间,万啸海已经进殿,怀中抱着一叠帐册,向殷玉瑶伏身行礼。
    “平身。”殷玉瑶摆手,转头向安宏慎示意。
    安宏慎上前,从万啸海手中接过帐册,呈至案上。
    拿过一本帐册,殷玉瑶细细翻看着,眼角余光时不时瞟过万啸海的脸,却见他一脸镇定,眉宇间不见丝毫异色。
    殷玉瑶并非魁似道,单从那一串串长长的数目上,也瞧不出个七七八八,但她心中却总有股难以形容的不安。
    “万爱卿,”抛开帐册,殷玉瑶看定万啸海,“本宫且问你,此前皇上每开战端,是先与你商较军饷一事,还是临出征之时,再命你向户部请拨?”
    万啸海一怔,冷静眸底起了丝小小的波澜。
    “万爱卿,”殷玉瑶轻唤一声,“可是有什么不方便明言吗?”
    “那倒没有,”万啸海忽然抬起头,“此前每每出征,都是皇上亲下圣旨与户部,直接从国库中划拨银两至前线军需官手中,并不曾经兵部。”
    “嗯?”殷玉瑶扬起眉头。
    “微臣上折请拨这两百万两军饷,其实,是为了作不时之需。”
    “哦?”殷玉瑶的嗓音微微挑高。
    “微臣仔细计算过,皇上此次出征,共领兵八十余万,每月所靡费钱粮高达两百万两之多,只怕倾全国之力,也不够三月支使,倘若到时军中告急,无论皇上如何英勇,这场战争,也难胜利。”
    殷玉瑶的心,重重往下一沉!
    万啸海沉默着,他的话,其实一半是真,一半是假。
    真的那部分,是对前方战局的担忧,假的那部分,却是他故意将情况说得极其严重。
    他很想试一试,这位临危受命的皇后娘娘,到底有几分胆色,又到底,能不能担承起这个偌大的国家?
    若不能……万啸海眼底闪过丝魅光,耳边隐隐响起前日夜间,所见之人说的话语:
    “万大人自小习艺,二十五岁上中举,三十岁入六部堂,三十二岁即为兵部尚书,真可谓年少得志,如今正值鼎盛华年,大有作为之时,若辅佐圣明天子,自当留青名于史册,可试观今日之大燕,几有权柄旁落之势,殷玉瑶不过妇人尔,如何治得天下?若万大人还一心效之,伏乞于女子裙下,岂不辱没自己一世英名?”
    “倘若万大人有心效命于我家主公,将来定以大将军之职期之,掌全国兵马,甚至将整个天下,握于掌中,到那时,万大人鸿图大展,何受这区区兵部尚书拘之?”
    ……
    万啸海虽年少得志,但自入朝为官以来,却甚是老成,不显山不露水,即使是燕煌曦本人,对于他这位下臣真正的心志,只怕也所知甚少,倒是那突突兀兀冒出来的“黑衣使者”,平白搅乱了他心中一池春水。
    男儿大丈夫,生不作五鼎食,即作五鼎烹,没有人知道,在万啸海素日沉静的表面下,却隐着一颗勃勃跳动的野心。
    他只是,一直在等待时机罢了。
    燕煜翔、燕煌暄、燕煌曦,岁月更迭间,他已历经三位帝王,奈何燕煜翔在时,他还年轻,资历又浅,若有边事,是轮不着他上场的,而燕煌暄,这位“伪帝”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如何能让他大展所长?实现满腔的抱负?而燕煌曦,本身便是个军事奇材,自帅掌西南大军开始,便自己领兵作战,再加之铁黎、刘天峰、韩玉刚、白汐枫等人,皆是当世一流的将材,更轮不到他涉入其间,分一杯羹。
    所以,他一直非常安静地呆在兵部尚书任上,直到现在——
    燕煌曦,走了。
    铁黎,眼见着廉颇老矣;
    刘天峰等年轻战将,也跟着燕煌曦走了,是凯旋而归,还是战死沙场,乃是个未知之数。
    皇帝将朝政交给这位年轻的皇后,但这位皇后到底如何呢?
    他不能不为自己的前程考虑。
    倘若燕煌曦战败……哪怕是一个没脑子的人,也能隐隐想见得到,日后那一场狂猛至极的惊涛骇浪。
    皇后娘娘,您,是否能通过这场巨浪的考验呢?万啸海的心中,有一丝兴奋,一丝冷然,一丝嘲讽,更有许多,连他自己都说不明白的东西……
………………………………
第291章:难上加难
    殷玉瑶静静地注视着这位臣子,将他脸上每一丝肌肉的扯动都尽收眼底。
    她并不是一个攻于心计的女子,所以,在以前的种种角逐中,不免时时处于下风,但她也有一样世人难及的本事,那便是,以不变应万变,管你山呼海啸千般算计,她始终只以“公允”二字称量之,不管是人,还是事,一旦放上这秆秤,自会度出其真正的分量。
    “万爱卿,本宫欲遣人往兵部任职,协助料理军饷一事,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啊?!”万啸海蓦地吃了一惊——殷玉瑶的这个决定,显然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爱卿应该知道,”殷玉瑶的神情却是从未有过的坦诚,“本宫深居内帏,对于六部之事,所知甚少,此次皇上匆促授命,本宫虽承旨理事,却也深知,偌大一国诸般事体,泰半要仰仗各位爱卿,对于外朝政务,本宫虽不欲横加干涉,却也不想被蒙在鼓里……”
    她委委婉婉地说着,听着口气甚是温和,字字句句却都隐藏着一股刚韧。
    殷玉瑶话锋一转,又道:“万爱卿操持兵部,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