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各类器皿以及期待已久的望远镜。
三山县城,工业区。
在一处守卫森严的空旷之处,堆砌着数座完全由砖石构成的“窑”。
站在远处的刘峰一边流汗,一边盯着窑上的那个池子里的情况,他已经将石英砂、石灰石、天然苏打以及长石粉加入池中,就等其融化,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玻璃液。
其身边站着数个工匠,包括魏师傅,其中一人神情颇为专注,目不转睛的看着窑内火焰。
“龚师傅师傅你觉得这温度怎么样,有没有达到烧制蓝釉的标准。”刘峰笑着对那人道。
“火焰颜色金黄,烧成蓝釉是没问题的。”龚师傅敬声回道。
闻言,刘峰心中一喜,烧制玻璃的温度一直让他很头疼,这时代可没有温度计,更没有可以测量如此高温的温度计,根本无从知晓温度高低。
不过,魏师傅很快就帮他解决了,他找来了数个烧砖和烧瓷的师傅,然后说道凭他们的经验可以判断火焰温度,尤其是这位龚师傅曾经在赣州有名的“瓷都”工作过,还做过一些名窑的学徒,对温度的判段十分精准,甚至在日后有了高温温度计后,对他进行测试,令人惊讶的是他所判温度误差不足二十摄氏度,简直就是人形温度计。
而蓝釉是龚师傅所知需要温度最高的釉,再据刘峰前世所知有一类釉需要一千两百多度以上的温度才能烧制,两相结合,刘峰暂时只能以蓝釉的标准来看玻璃烧制标准。
刘峰很有耐心的等着,他放入的原料并不多,若是温度足够,据估算大致两柱香就能全部融化反应。
众人纷纷看着池中的情景,他们自是很期待刘峰所说的那种琉璃,无色透明、晶莹剔透。
见过刘峰之前的诸多发明,这些人对于刘峰都有着盲目的自信。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着,池中原料开始融化,让刘峰心中一定,也开始有些自信。
忽然,一个工匠说道:“好像变白了一点。”
然后龚师傅也瞪大眼睛看了一下,应道:“是的,变干净了。”
刘峰笑了笑,若是让他这个半吊子理科生来解释或许解释不出来,但是他知道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只待其完全变为纯净透明的液体时反应就完成了。
终于,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液体变得澄澈剔透,若非砖窑高温恐怕会忍不住上前研究一番。
“打开管道塞子,让他流进退火窑,然后再等其慢慢冷却。”刘峰命令道。
虽然玻璃液完成,但是并不能直接就这么让其自然冷却,否则,会因为玻璃冷热不均匀,影响玻璃内部结构以及形状,进入退火窑中可以控制温度慢慢下降,这一段时间也可以用来定型,形成各种各样玻璃形状。
这工作自然交由工匠们去完成,他的任务只是确保他的这个方法可以制出玻璃。
半个个时辰后,众人终于看到了一个球状透明玻璃。
除了刘峰外的所有人立刻惊为天物,纷纷兴奋的手舞足蹈,丝毫不顾在刘峰面前的失态,个个一副狂热模样。
刘峰见状大笑,然后留下几张他需要的玻璃制品的图纸就飘然离去,至于这些人如何让玻璃达到他所需要的形状,他是不会管的,但是他相信以这些人的智慧必可以圆满解决。
在这么些天的接触中,他完全感受到了这群工匠们的智慧,在有了合适的土壤,工匠们各类奇思妙想也让他感慨万千。(未完待续。。)
。。。
………………………………
第二百零二章 山原郡局势
三日之后,刘峰坐在自己的书案前,不停的把玩着手中的长型木筒状物体,神色掩饰不住的笑意。~
“望远镜,终于弄出来了,太尼玛艰难了。”刘峰暗自感慨着,从踏上白云上的那一刻他就一直惦记着这茬事,今天终于搞定了,真心不容易。
虽然这望远镜倍数不高,连乾隆的那个所谓“千里镜”都不如,但是刘峰相信随着质量的改进这望远镜总有一日可以达到那个水准,甚至有所超越,可以制出观察日月星辰的天文望远镜也未可知,毕竟伽利略的那个时代科技也不牛逼。
想着,刘峰径直起身,带着亲卫前往三山县附近山上,对这望远镜的视线范围进行测试。
没过多久,刘峰便心满意足从山上走了下来,按照其估算大致距离是在百里左右,基本可以看到相邻各县的大致情况,若是选择合适的地方,视野可以更远,真正做到“料敌先机”“决胜于千里之外”。
回到将军府,刘峰对着负责玻璃制作的龚师傅下令,先制作十个望远镜送过来配备高层,有了此物自是在战机方面占有巨大优势。
放下望远镜后,刘峰开始处理公务,作为一个合格的,有野望的军阀,他是不能丝毫放松的,虽无需事无大小全部一把抓,但是大略翻一遍还是要的,免得有人动歪脑筋。
就在刘峰快要扫完桌上公文时,一个气息颇为阴冷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此人就是郑介民,执掌夜阁之后,他便变得阴暗了许多。
“大人,这是一封四星情报。”他从袖子中掏出一封信托着交给刘峰。
闻言,刘峰额头一抬,四星情报,也就是说可以影响南安郡局势的情报,故而他立刻接过此信,丝毫不拖泥带水。
稍一辨认,确认这信没被拆过。刘峰便打开信抽出里面的纸细细读了起来。
看完后。刘峰挥手让郑介民退去,独自坐在椅子上思考起来。
其实,信的内容很简单“乾化六年十一月三日夜,二公子被大帅召回县城。四日上午到达。”
但是其背后信息却很不简单。这表明大帅已经开始压制不住大公子了。只能让二公子回来借助其力量平衡大公子,也就是说大公子的实力已经膨胀的足以威胁大帅。
金姚县指挥使和山通县指挥使都被大公子拿下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二公子和三公子联合都未能争取到一个位子。
之所以是召回二公子。而不是动手剪除大公子羽翼,这让刘峰明白大帅是属意大公子的或者说还没达到其忍耐极限,召回二公子只是用来警告大公子收敛一些。
只是,大公子会收敛?显然不可能,就算他肯收敛,他麾下文武也会推着他向前,争位已经到了白热化,万里长城已经到了最后一步,怎么可能收手,就像前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一样退不得,逼不得已很可能来一场兵变。
而且,他一旦收手,二公子必然会得寸进尺,进而尾大不掉,这让大公子如何肯干。
所以无论于公于私,大公子都会和二公子争斗到底,以能力和实力而论,刘峰绝不看好二公子,那时,击败二公子的大公子实力将会膨胀到何等地步,说不得连大帅也要正视几分。
然而,大帅只要不死,无论是大帅还是大公子心中也都不会安稳,只要一个导火索就可能引发一场兵变,以大帅的手段,就算不会杀死大公子,也会剪除其羽翼。
那么最终获利的自然就是远在安通县城的三公子了,大帅也必然会选取其作为继承人,因为他不可能让一个无法掌控局面的人上台。
这也是刘峰等三公子一系的人所想看到的。
当然要如此顺利的进行,首要控制的便是时间,趁着大帅还有些精力的时候尽快完成转变,否则等大帅身体完全垮台后,获利最大的反而是大公子。
再者就是对机会的把握能力。
不过,刘峰却不担心这些个问题,三公子身边的一流文臣张达自会看清楚,进而实施手段。
唯一需要思考的就是,他该如何获利,虽然如今的官位在那南郡已经成为高层,但是还是由上升空间的,别的不说,他的兵权还是可以扩大一倍成为卫将,只是这困难程度无异于登天,南安郡也才只有两个卫将,连三位公子都还不是。
然后,刘峰将李从煜、郭逢春等人召来细细商谈以期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在商议了一阵之后,李从煜等人却建议他不要参与进这最后争斗中,除非情况发生突然变化,例如大帅忽然病亡,那他恐怕需要配合三公子进行一场夺嫡战争,其余时候坐看风云,因为刘峰确实很长时间需要时间来巩固自身势力,他的实力膨胀太过迅速。
想了一阵的刘峰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也就放下了心中那丝想法,反正对他来说有无卫将名义,他都是拥兵两千的军阀,只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