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高卖的粮商倒爷,要精明的多。
    贾有德要开的这个工厂,正是朱由校明令限制私自交易的,涉及到粮食的深加工厂。
    说是深加工,其实就是把稻米这类的谷物,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研磨成粉,然后建立一些厂房,雇佣些当地的流民或者不用耕地的闲散劳动力。
    把这些米面的粉末放到打锅里,加上盐、糖、和一些粗制的调味料,混合上漫山遍野可以食用的蔬菜晒成的菜干,鱼干一起都倒入锅中,加上水,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搅拌蒸煮。
    就变成膏状物,然后再倒在特质的模具上,进行简单的烘烤,就变成贾有德口中,那种方便存放运输,并极适合充饥的百味饼。
    并且他还在此之前就把百味饼做出了成品!一直叫家中跟来的仆人带着,在王府门外候着。
    朱由校自然就叫人去府外把这百味饼带了进来,这个百味饼不止一个,仆人带来的食盒里装的满满的有十张。
    朱由校亲自用手提了提,很重他自己勉强能提起来,看样子用料还是很足的,每一张他都用手捏下了一小块,亲口尝了尝。
    饼很硬、很干,吃的时候他必须就着茶水才能咽下去,一旁的贾有德也解释了,硬是因为饼压得很实,这样存放的时候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很干也是为了存放更久考虑的,要是为了口感饼的火候小点,水再多放点,也可以做的很软。
    据贾有德说,这百味饼是他去年的时候想到的,当时就做了实验,做好的百味饼用油布纸包好密封好,一直放到前几日,打开之后口感几乎没有改变。
    至于这个百味饼的口感,朱由校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很一般!十张饼十种口味的,他只吃出了比较咸的是盐味的,甜中带点苦的是甜味的,一股鱼腥味的是海鲜味的,剩下其他的,他感觉味道都差不多。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朱由校是吃惯了山珍海味,不喜欢这种味道,但是东西确实能吃,也没达到难以下咽的程度。
    如果换成了普通的平民百姓,相信销量还是不愁的。
    而且最令朱由校无法拒绝的,是贾有德提到的饱食度这个概念,在朱由校的印象中,饱食度这个词好像来源于后世他所玩过的那些生存游戏里面的概念。
    但是他面前这个拘谨中带着兴奋的贾有德,却跨越了四百余年把这个词带到了他的面前。
    不用他解释其实朱由校也懂,饱食度其实就是衡量一个人吃饱的程度,但是如果用饱食度来描述一种食物,通常饱食度就会变成一个数值,用来衡量这种食物一个人吃多少能饱。
    举个例子,比如日常食用的大米饱食度是1,那么鸡肉是15,牛肉是25,青菜是5,这代表着同样的重量的食物,大米一份满足一个人吃饱,但是鸡肉就可以满足15个人,牛肉25个,至于青菜只能满足5人。
    当然这都是一个最笼统的统计,一个单纯的数字,食物没经过加工和烹饪的原始数字,而一旦这些食物相互结合加上食盐、糖这种日常的调料,这个饱食度就会产生神奇的变化。
    这个百味饼他的饱食度就达到了惊人的5,也就是说一斤的百味饼相当于五斤的大米,而加工之后的百味饼一斤用到的大米和各种面粉也只有八两左右,再加上其他的辅料和调味,一斤百味饼的成本也就只有两斤大米的价格左右。
    已经为粮食愁疯了的朱由校,别说限制贾有德建厂经营了,他甚至有点想自己建厂自己做!
    只不过一来他的人手现在严重不足,二来这样做也确实不地道,刚刚还想着要扶持人家呢,听到人家主意不错就想独吞,这确实有损他兴王声誉啊!
    最终朱由校同意了贾有德贷款建厂的请求,答应借给他十万两白银,让他明日就去府衙找薛明礼去要钱,还许诺了他“存粮制”不会影响到他工厂的经营。
    甚至只要贾有德生产的这个百味饼的质量和存放时常,能达到粮食的标准,朱由校还会让粮储局的人收购百味饼,或者把粮储局的一部分粮食交由他的工厂加工,让他能够赚到其中的差价,而朱由校能得到更加方便食用的储备粮。
    未完,马上更新
………………………………
第119章 坏消息
    清晨一早,从泉州港出运送粮食和物资的船队,就抵达了广州湾刚刚修好的码头,足足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半天。
    船桥刚搭了上来,整个码头就立刻由寂静变得沸腾了起来,等候在码头的搬运工们立刻登上船,搬运着一袋袋粮食和各类的物资,热火朝天的忙碌了起来。
    这些搬运工都是就近在安置营雇的,营中虽然吃住不愁,但是经历过家破人亡的天灾,那里的百姓可以说是一贫如洗的半点存粮都没,为了这个搬运的活可以说是争破了头,所以这些搬运工个个都是精壮的汉子,动作麻利搬运的很快。
    而码头上不光是这些搬运工,还有一批衣着各异的大夫,这些人都是之前从泉州府为了救灾招募来的,现在瘟疫得到有效的治疗,这些人也算是功成身退了,正打算乘着返程的船回到泉州城。
    只不过相对于来时的人数,返程的人少了许多,其中一些人选择留下来继续问诊灾民,另一些人则不幸的在瘟疫中牺牲,也永远的留了下来。
    起初朱由校也是打算一同来码头,给这些帮助了广州救灾的医者们践行,但是在船队抵达之前,从泉州先行出的一艘快船就已经进港了,而这艘船带来的消息,让他取消了行程。
    木槿汐姐弟和她们的跟班莲儿随船而至,或许是这艘船带给朱由校唯一的好消息了。
    薛明礼的小儿子薛知平也一同随船队回来,并且向他汇报江南和泉州府的情况。
    据他所说,整个江南的粮价因为他们大肆收购的关系,已经暴涨三倍了,而今年的天气又很异常,异常的寒冷,至今江南的草木还没有芽,这也引当地粮商,以及官府的担忧和惶恐,害怕今年会有什么天灾。
    粮商们都不再放粮了转而囤积了起来,市面上很难再大量的收到粮食了,如果不是有朱由校王爷的身份和广州府受灾的现实情况,恐怕已经收到的这些粮食都不会被允许运出江南。
    泉州府的情况也同样的不容乐观,同样受到广州府受灾和即将春耕的影响,粮价也是飞涨,再加上当地本身也不是粮食的主要产地,也根本收不到什么粮食。
    “赈灾粮!赈灾粮呢?”朱由校喊到,他现在即使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了,所以格外在意朝廷播派的赈灾粮。
    “殿下,朝廷下派的第一批五万石的赈灾粮,已经到了泉州很多天了,之前我们只知道知府拖延赈灾粮的运送,但是不知道原缘由。”
    “直到两日前,才通过一个知道内情的人打探到。原来泉州府和东广的交界处突然出现了一批流匪。泉州知府其实刚开始收到赈灾粮的时候就已经派人押运了一万石的粮草前来广州,只不过半路被这帮人截了。”薛知平低声在他耳边说道,
    “赈灾粮!被劫了?”朱由校都被气的愣住了。这可是朝廷的赈灾粮啊!由府军全程押运的啊!抓到了那可不是杀头,而是要诛九族的!一帮从没听说过的流匪居然敢劫,还劫成功了。
    这真的不亚于后世拿菜刀去抢银行抢了几千万啊!
    “殿下,确有其事,属下初次听到的时候也不信,两千人的府军居然被几百流匪击溃,伤亡惨重,简直天方夜谭。”
    “可是后来,又派人暗中调查,现确实有许多的医馆大夫都在夜间暗中前往卫所,而且自那之后整个卫所就借故封闭了,寻常沐休也没人放假这才相信了。”
    “属下觉此事之后就派人暗中调查知府的为人,现他十分的胆小怕事,而且格外在意自己的政绩,所以属下大胆的推断,粮草被劫一事,一定是被他害怕影响自己的前程,暗中隐瞒了下来。”
    “这就说得通了”朱由校皱着眉头,点了点头。怪不得这几日的书信中,一说到赈灾粮草的事情,他不是推脱说泉州城的人手不足,没人押运,就是说粮食准备的不妥当,怎么说都不给他送粮。
    原来粮食被劫了一部分,他有了亏空需要填补,而且还怕再运还被劫,这才推脱人手不够,让朱由校自己去派人运送。可是现在朱由校这里哪有闲人呢?
    至于这些流匪到底是怎么回事,朱由校现在也没办法深究,根本腾不出人手来,只能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