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庭-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国不分贫富?”李郎中先是愣了一下,似乎被萧庭这句话给唬住了,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笑道:“修齐在绕我,商户捐钱明明就是为了能参加科举,恐怕谈不上爱国吧。”

    “不错,一开始的目的,的确是为了参加科举,为了做官,为了被人瞧得起。”萧庭先肯定了李郎中的话,接着话锋一转,道:“但李兄想过没有,到底什么才是爱国?有的人没事的时候,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真到了国家有难的时候,靠着他们大发感概,站在后方指点江山,难道就是爱国了?依我看还不如商人,商人捐出钱,虽然有些私心在里面,但这私心非但没有害国误国,反而变成了我唐军的战力。这是其一。

    其二,李兄你不妨把自己想象成捐了钱的商人,你捐了钱,雇佣军是用你的钱组建的,他希不希望雇佣军打胜仗?”

    “那是自然,雇佣军得胜,我脸上也有面子,至少说明我这钱没白花。街坊四邻的说起来,朝廷用我家的钱打了胜仗,我走到哪都能昂首挺胸,不会再觉得低人一等。”李郎中有点明白萧庭的意思了,微微点头。

    “李兄好悟性,就是这个道理,商人花钱,买的不光是一个参加科举的资格,还有面子。再者,雇佣军说到底,是在为朝廷打仗,但同时又和商户们休戚相关。将来不仅仅是雇佣军,朝廷对于西突厥叛军的悬赏,也要用到捐款,那么换句话说,商户的心,就和大唐的荣辱绑在了一起,他们会为大唐每一次胜利欢呼,把大唐的荣耀,视为他们自己的荣耀,把自己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这不就是爱国。”

    萧庭绕了个圈子,把捐款的意义和李郎中说透了,最后道:“捐款,不光是为了钱,更重要的是给了商户们一条爱国的路子,把商户之心,和朝廷绑在一起。李兄,民心可用啊。”

    这番话换一个人来听,未必能明白重要性,但在李郎中的位置上,对于民心二字却是极为在意的,他沉默了片刻,两道剑眉微微蹙起,缓缓道:“听修齐这话,如闻惊雷。民心可用,朝廷若是不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这就不是钱能买的回来的,甚至远远胜于一战一城的得失。只是有一桩麻烦事,这个……”

    李郎中沉吟了一下,回想着萧庭常说的词,道:“这个标准,标准该定在多少钱才合适?你适才说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户部是不是该把全国商户的数量和收益都算出来,才好定?只是那最快也要一年多,朝廷耽误不起这个功夫。”

    “不光是耽误不起功夫,商户的数量和收益也是会变的,也许今年买卖不景气,才赚了一千贯,明年却一下子发了财赚了一万贯,而朝廷统计的依旧是一千贯,这又费时又费力,还不准。”萧庭道。

    “那该怎么定?”

    “依我看不如这样。”萧庭想了想,道:“设两个标准,第一个是针对有钱的大商户,一次性捐款五千贯的,直系中有一人可参加科举明经,一次**一万贯的,朝廷给他个优惠,直系血亲中男子都能参加科举。五万贯,九族都可参加。”

    “优惠?呵呵,修齐这心眼是怎么长的,连这个招都能想到,佩服佩服。”

    李郎中开了个玩笑,然后点头道:“这倒是可行,直系有父子,爷孙,能交得起五千贯的大商户也不在乎再多五千,这些人大多家族枝繁叶茂,与其五千贯让一个人参加科举,不如交一万。可五万贯,似乎太多了些吧……”

    五万贯是一笔天文数字,整个大唐能一下子拿出五万贯的商户寥寥可数,据萧庭所知,就算是慕一宽一时间也拿不出来。

    “不错,能拿出五万贯的,都是一方大豪,这些人和家大业大,和当地的豪门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当地豪门士族的强力臂助。”萧庭淡淡的点了一句。

    李郎中顿时开窍了,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定了,五千,一万,五万,这三个数字,就把天下有实力的商人,拉向了朝廷这一边。”

    。。。
………………………………

第一百六章 坏水

    感谢‘堪称英俊’、‘抄拾起路边摊’、‘ybb’诸君打赏支持!

    ――――――分割线――――――

    萧庭很隐晦的表明了他的意思,能交得起五万贯的大商户,若是九族之内的男丁都能参加科举,那用不了几年,这个家族中就会涌现出一批做官的人,虽然尚无法和当地经营百年的豪门相抗衡,但能极大程度上,摆脱对于豪门的依赖,从完全的附庸,变成半附庸。甚至有些地方,可以隐隐的分庭抗礼。

    几百年来的战乱,滋养了地方上的众多豪门世族,势力盘根错节,大唐的五姓七氏就是最大的豪门代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皇权,从前隋开始,历代帝王最头疼也是最无力解决的,就是豪门势力。在皇权强大的时候,这些势力就是皇权最有力的拱卫者,但一旦皇权衰落,豪门势力立刻又会变成扰乱天下的不安因素。

    一旦商人大规模参加科举明经的局面形成,大商户们身后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倚靠,就是朝廷。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地方有了两股大势力,结果就是谁也没法像原来那样完全掌控局面,都要倚靠大唐最大的一家豪门:皇室。

    但还是那句话,萧庭现在不想过多的介入,于是把话题拉回来,道:“大唐正是强盛的时候,还不必过于担心豪门。适才那三个数字,是针对大商家,而对于普通的中小商户,还该有另一个标准。”

    “一千贯如何?”李郎中试探着说了一个数字。

    “一千贯还是太多,不瞒李兄,现在让我拿一千贯,我都有点肉疼,何况是那些开着一两间小铺子的商户?一千贯,能要了他们的命,就算勉强咬牙拿出来的,也是逼着他们的子弟当了官之后去贪,把这笔钱赚回来。所以要定一个不至于伤筋动骨的数字。”

    萧庭想了想道:“依我看,不如就按照当年的赋税两倍,比方说今年这家商户交了十贯钱的税,那就再交二十贯,其直系就有一人有资格参加科举,连续多捐两年的,两人,三年就三人,以此类推。”

    唐初商业税低的吓人,一般在三十取一到十取一的比例之间,也就是说大约是3%-10%,就算再多两倍,对于商人也谈不上沉重负担。

    萧庭的算法借鉴了后世的所得税精神,收入越多的,捐得也就越多。从今以后,普通商户子弟想要参加科举已经不是难事,大唐的商业税不但低,而且税种很不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即为朝廷多了一条创收的路子,同时,科举大门已经彻底对普通的商户敞开。

    至于能拿得出万贯,几万贯的大商户,就等于缴纳高昂的个人所得税,回馈国家社会。

    但这次,李郎中却没有立刻答话,皱着眉头似乎在权衡什么。

    萧庭也不急,等着李郎中开口。

    片刻之后,李郎中才有些担忧道:“商人子弟不得参加科举,是千百年来的惯例。按我们之前的说法,虽然破了这条惯例,但毕竟只是一小部分有实力的商人子弟参加,人数极少,朝廷下严令,还能勉强推广。但若是让所有的商户和商户子弟都参加科举,人数恐怕要超过士人和世族子弟吧?”

    “就算不超过,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萧庭点点头。

    “这就很难办了。”李郎中浮现起一抹苦笑,对萧庭解释道:“仕途之路就那么宽,走这条路的人若是只多出几个,但还说的过去,可是现在却多陡然之间出了一倍,这条路还不挤破了头?世族子弟和士子们绝不会罢休。修齐,商人是重要,可朝廷现在的根基,还是士族豪门和天下的士子。”

    这就好比原先一百个人考试,录取五个,现在一下子有两百个人考试,还是录取五个,没有话语权的商人们挤占了有话语权的士族的名额,既得利益者,也就是拥有话语权的世族豪门定然不会善罢甘休。

    世族豪门绝不是傻子,不可能看着朝廷培植商户,一点点蚕食他们政治利益。

    “取士的名额增多呢?”萧庭问。

    “这也不是个法子,朝廷的官职就这么多,取士的名额多了,怎么安排多出来的这部分人?就算让其中大半待选,终究也要挤占很大一部分官职,况且商人捐了钱,他们的子弟若是考不上还好,考上了却没有一个实职,都是待选,商人会怎么想?”李郎中道。

    商人会想,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