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庭-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的来说,让魏华当这个商事右使,萧庭还是比较满意的,魏华这人虽然讨人厌,可他没什么坏心思,为人很正,也有自知之明,应该不会对自己有多大掣肘,最多像唐僧一样在耳朵边上嗡嗡嗡。

    原先他还以为,一旦朝廷成立商务部门,那位管着内库的武昭仪八成会来搀和上一脚,要真是那样才是大麻烦,武媚娘的身份在那放着,一手还攥着内库这个庞然大物,皇帝的钱袋子,自己无论如何也争不过她,这个商务部门最后就只能沦为李治武媚娘夫妻两的小衙门,变成第二个内库。

    商事部成立的时机的确很微妙,正是朝廷造完播种机、勉强支撑西征大军,已经快要掏空国库的时候,偏偏又赶上了武昭仪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来,不便操劳的这段日子,也不知道是李治陛下有意为之,还是纯粹的巧合。

    果然仅仅是纯粹的巧合。只能讲李治陛下和自己萧家的运气,实在都很不错。

    “我这礼部侍郎说起来,其实就是个闲差,一年三百六十天,倒是有三百天无事可做的。这次商事部初创,如今只堪堪的搭起来一个空架子。有千头百绪的事要处置,日后我与萧兰陵便是同衙办差了,你我也该竭诚报效,不复朝廷期许才好。”魏华还是那副样子,一开口就是教训。

    “是是,魏右使说的是。”萧庭点点头道。对于魏华的话不必太朝心里去,不过却是有点疑惑,这事和李绩有什么关系?

    瞧瞧李敬业,难道李绩要把李敬业塞到商事部来?不至于啊。一来这小子年纪太轻,根本没资格做官,二来他老李家,恐怕也看不上那什么**品的县丞主薄吧。

    “萧正史。”那边魏华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被忽视了,继续道:“商事部草创,一切还都没个头绪,说白了就是个空壳子,当务之急。还得拿个主意,先建一个衙门出来。”

    这次萧庭彻底给震惊了。瞪着眼睛不可思议的望着魏华,这算什么,官小人少没编制也就罢了,一个监搞到现在也就自己和魏华两个光杆司令也不去提它了,可居然连衙门都没?是个画饼?

    “修齐你也要体谅陛下和朝廷的难处。”

    李绩悠悠的开口了:“朝廷在关内造播种机,对外还在用兵。本就是拮据,这时候拿出一大笔钱来新建衙门实在为难。再说,这商事监虽说是陛下大力支持的,可以商立部,毕竟惊世骇俗。朝廷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拿不出钱这就是个借口,这么大个王朝再穷,也不至于连几间房子都盖不起,别的不讲,那边皇帝的避暑行宫九成宫还在盖着呢,随便一个偏殿的钱都够建一个衙门了。

    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后面的那一句,新成立的商事监阻力很大,皇权和三省权力分治之下,把商事监成立起来,已经是李治最大的能力极限了。

    要知道,户部可是管在赵国公手里的。

    接下来魏华又丢了一个炸弹:“朝廷的意思,既然商事部管着商,那想必是不愁钱的。商事监衙门的开销,除了你我和几名监丞主薄的俸禄之外,一概自理……”

    他大概也觉得朝廷有点过分了,咳嗽了两声,看看萧庭的脸色,才继续说:“包括建衙门的费用……”

    萧庭总算是明白了,再接下去,恐怕就是要自负盈亏了。

    他很无耻的凑上去,一本正经的问魏华:“这意思,就是建衙门的钱,你出一半,我出一半?”

    魏华大惊失色,连忙摆手:“正使说笑了,我哪有那么多钱。”

    “要不我这个左使出六成,你这个右使出四成?”萧庭继续笑道。

    “修齐莫要玩笑了。魏右使清廉是有名的,虽有些薄产,可也禁不住你这么掏。”李绩呵呵一笑,打了个圆场,把魏华从尴尬中解救了出来,对萧庭道:“我今日来,说好了是要谢你的,别的不提,先送你一块地让你把衙门建起来再说。”

    萧庭看看李绩,有点犯琢磨,恐怕不光是这个目的吧。

    “你们两位,先随我去看地。至于盖衙门的钱,修齐你也别揶揄魏华了,老夫做个主,就你家掏了吧。”

    李绩指指远处忙忙碌碌的几个作坊,意味深长的笑道:“赚了朝廷这么多钱,总该有所表示不是?也好让天下人晓得,你萧兰陵是取自于朝廷,用之于朝廷,并非为了一己之私啊。”

    “英公提点的事。”萧庭一抱拳,顺着杆子朝上爬:“朝廷艰难,我义不容辞。”

    “好好好,先带你们去看地去,那可是块好地,若非是修齐你来当这商事监监正,老夫还真舍不得。”李绩哈哈一笑。(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150401202205311’打赏支持!

    第二百一十七章商事监:
………………………………

第二百一十八章 何以为国

    舍不得这话有点玩笑的成份,老李这种极品人臣怎么着也不会缺地却钱,况且多年带兵下来,就算再清廉的将领,也早就连年的大战给喂的饱饱的。

    像程知节那种以打胜仗为目标其余道德约束一律不顾的,恐怕一场大的战役打完,赚的就比得上萧家这半年所有的钱,要不怎么说战争财战争财呢,那就是明抢,战败方几个部族,几十万人,一个国家,几辈子的积蓄,全部落在战胜者的手里,数不清的财物,一转手就能变成钱的战俘奴隶,上缴朝廷多少留下多少,领军的将领们在其中能做太多的猫腻,只能打胜了仗,朝廷也乐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武将们爱打仗的原因之一,名利双收,何乐不为。

    不过李绩送的那片地,的确是好地,位置极佳,离着长安城不到二十里,从地图上看的话,和兰陵庄子,萧家新买的地,正好组成了一个三角形。

    到实地看了一圈,面积不算大,只有萧家庄子的三分之一的样子,用来做庄子不太够,但如果仅仅是用来做一个衙门,那就显得极为奢侈了。

    这就够了,反正无论是谁出钱出地,这地方是将来的将作监,最后的所有权都是朝廷的,又不是自家的食邑,面积再大也没用。

    地上已经有了不少零散的建筑物,有的已经完工,有的只盖到一半,看起来像是一个停工的建筑群。

    “这怎么回事?”萧庭奇道。

    李绩笑呵呵的解释了一下,原来论起来,这片地跟萧庭还有点渊源。

    它的原主人。与萧家之前买的那块地的原主人是同一位,在凌烟阁里,排行第十一的夔国公刘弘基。刘弘基死之后,把朝廷赐予的封地宅院一应物件全部还给了朝廷,只给儿子刘仁实留下了夔国公的爵位和一百多亩地,十五个奴婢。按照他的话来说,子孙后代有本事的话,自然能自己建功立业获得荣华富贵,不需要自己留给他们,如果没本事的话,留下若大家业只会害了他们,这点子钱和地,足够他们生活就成。

    夔国公?萧庭仔细的想了想,终于有点印象了。据说太宗早年的时候,刘弘基同志好像参与过谋反,后来太宗既往不咎,非但没追究,反而重用了他。

    能上凌烟阁的,果然没一个傻子,心都长了九个眼,办事周密谨慎能算计到前几十年后几十年去。估计是老刘吃过谋反的亏。于是在皇权交替的时候,干脆一点谋反的资本都不留给后代。免得再搀和进去,退而保身的做法。

    这一片原先夔国公用来做别院的地皮,别院还没盖到一半,他就死了,而后归于朝廷,又被李治赏赐给了李绩。老李家的庄子房子多的他自己恐怕都记不得了。这片地也就一直这么半荒废下来。

    刘弘基活着的时候深受重用,太宗皇帝临死的那一战他就随侍出征,家里的这片未完工的老宅子,虽说搁置的了几年,可当初的用料做工都是一等一的。为将来的商事监打下了极好的底子,在这个基础上修建商事监,花钱不多,事半功倍。

    李家出地,萧家出钱,魏家出……就算出忠臣吧,反正几方碰头,总算把建立商事监的第一步落实了下来。工程没二话,定然是交给将作监来做,将作监那边更顺溜,阎立本不知道跑哪游山玩水去了,从过完年就没见人,萧守道大笔一挥,直接分包了五成给萧家。宋国公萧锐老伯伯正在将作监探班,听说这事也没含糊,说什么既然是你长安萧家的事,我兰陵萧家也不能不管,工钱两家一家一半。

    两个萧家的关系有点混乱,一个是封号兰陵,一个是地域兰陵,就跟衡山郡公主封了衡山,可衡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