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庭-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新衣裳,汉子们酒桌上的猪肉头。有了钱,喜事自然就一桩接着一桩来,隔三差五的就能听说哪家又起了新房子,哪家小子又定了亲事,拌嘴打架半辈子的夫妻也不吵了,琴瑟和谐半夜里常听到家里传出铜钱的碰撞声和鸡贼的笑声。

    人嘛,先满足了物质要求,在谈精神食粮。仓廪足而知礼节,这是一个基本发展过程。礼不下庶人,和庶人你得先谈钱,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连衣食住行都满足不了的普通人,那就叫反人类。

    人人都忙碌而愉悦着,唯独牛老汉整天唉声叹气的,萧家库房又不够了,钱实在太多,简直快要没地方放。萧庭也早就没了当初那种躺上钱上睡觉的暴发户般的快乐,看到铜钱都有点犯恶心。

    萧家庄子人人忙碌,可萧家大宅里这段时间却显得冷冷清清,诺大的宅子里,经常是一连过几个院子都见不着人,除了两位家主身边还留着日常伺候的,剩下的下人们在吴嬷嬷的带领下,到各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去了。

    太常寺、慕家下属各个店面、孙思邈的迷你小庄子上,等等凡是跟萧家关系不错,能学到知识的地方,时常能见到萧家下人的身影。由于之前那场官司,算是和大理寺卿认识了,萧庭还专门请了两个大理寺的官儿,隔三差五来庄子上,给庄户们普及法律常识。

    人有了钱胆子就大,这时候再不知法不懂法,说不定就得闹出什么乱子来,甚至为了赚更多的钱去违法,一切都给钱让步。这种风气一开,那才是真正的世风日下,道德沦亡,既违背了萧庭搞这个试点庄子的初衷,也不符合最初和李郎中的约定。

    本来以为普法是一件简单的事,可大理寺的两个官来了之后却犯了难。庄子上的大多数庄户都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让他们两个明经出身,满口之乎者也的读书人跟就知道一贯钱有一千个的文盲,讲解半文言写成的唐律疏议实在是对牛弹琴。

    “谁让你们去念唐律疏议了?不怕两位笑话,那东西一条条的念出来,有的连我都听不懂。”萧庭呵呵一笑。

    他又不是培养法律专业的讼师,没必要让庄子上所有人都会背唐律,只求人人都知道他们头上除了家主、道德,还有一部万万碰不得的高压线:唐律。

    认不得字读不懂文言雅书,你听说书总会吧?每隔七天,大理寺的官就会找一个最常见的案例,交给说书人编成故事,在某个傍晚在萧家大宅前的广场上开锣说书。

    普法课程变成了‘每周拍案惊奇’,讲的都是百姓身边发生的事,内容接地气,老百姓听得懂,说书的说的吐沫星子满天飞天花乱坠,最后在由大理寺的官出面,结合唐律对故事里的事情一一分析。

    “懂法的目的,除了要守法,更要用法,告诉你们这些法,就是要你们在受到欺负的时候,勇敢的站出来运用唐律去保护自己。”萧庭在第一次说书之前,开篇名义对庄户门说。

    “爵爷,要是遇上有背景的,咱们这些百姓可打不赢官司。”有人笑问,百姓也不傻,知道法律这玩意有它的局限性。

    “咱家的庄户不欺负人,可也没谁能欺负咱家的人。要是真到了拼背景身份这一步。”萧庭指指自己的鼻子:“你家爵爷就是你的背景。”

    正如大理寺卿在‘背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所显示的,能让赵国公不出面打招呼的兰陵庄子,此时已经拥有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力。这是有点无奈但很现实的局面。

    短短几周的时间,萧家拍案惊奇就成了最受百姓欢迎的节目,即能听到精彩的故事,又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过七天还没到点,萧家大宅门口就会聚满了带着小板凳,揣着零嘴拎着小酒从田间地头作坊里赶来的庄户们。让萧庭想到了后世生产队里放电影的场景。

    至于为什么是七天,这谁也说不好,大理寺的官问萧庭,他就神秘一笑,说是师门规矩。

    日复一日,日子过得飞快,钱也越来越多,得想法子花出去点。(未完待续。。)u

    手机用户请访问:m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伙伴

    '限时抢购' 2015防晒衣服女式长袖七分短袖

    '限时抢购'脚尖透明超薄隐性透明连裤袜(99包邮;送〃女友〃吧;嘿嘿)!

    支持网站发展;逛淘宝买东西就从这里进;go!!!

    家里钱太多也不是好事,那些铜板要是不花出去,白就是一堆等着生锈的金属,毫无意义。↖頂↖↖↖,必须让钱流通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萧庭找牛老汉等等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买地。

    男爵该有多少封地多少食邑,这是朝廷的规制变不得,可自己掏钱买地又是两码事,你要是有钱,卖家也愿意,爱买多少买多少没人管你。

    一大笔钱花了出去,在离着萧家庄子几十里外的地方,买了片比萧家庄子还大的地,据以前是哪个国公家封地的一部分。老国公死了之后,只给儿子留下了几个仆人和百来贯能维持基本生活的钱,剩下的遗产包括封地在内,全都还给了国家,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高风亮节。

    当然世上就没这样纯良的人,每个人的行为背后总隐藏着各种不足为外人道的缘故。至于老国公为啥这么做,也许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非萧庭现在所关心。

    他关心的是人口!

    人是一切生产力的来源,尤其是农业社会里人口就意味这一切,种田、做工、打仗等等一切都要靠着人来实现,买来的地皮上,倒是稀稀落落的有些人家,稍稍缓解了一下几个作坊人手不足的局面。不过也仅仅是稍稍缓解而已,新手能派上的用场不大,何况数量也很少。

    “上次朝廷给的一百户食邑怎么样了?到底啥时候能到?”萧庭倒是想起来,朝廷还欠着他一百户呢,一百户少也有三四百人,运气好的话,不定能有七八百。就算是五中取一,也能大大的充实萧家各种作坊人手。

    这事得着落在长安县上,可长安县最近乱糟糟的,上一任的长安县令长孙诠倒台灰溜溜的回了陕州,新任的长安令还没到任,整个衙门里大事情全部淤积在一起。毫无头绪。

    作为天下第一县,直接关系着京城的衙门,长安县令不能久悬,朝廷讨论之后,很快的定下了新的人选。

    “兄弟初来乍到,日后还望萧兰陵多多照拂。”

    眼前这位长着两撇胡子,笑起来像一只人面狐狸的家伙就是新的长安令。起来也算是老熟人了,李义府。

    李义府本身是有爵位的,还在中书省有官职。做这个长安县令,是以上官行下官事,好像是降了官。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他在中书省里就是个二流甚至是三流的人物,除了在朝廷上和赵国公打打嘴仗过瘾之外,基本没什么话语权和决策权,这下兼长安县令,百里地面上就是他最大。

    作为天下第一县。长安县令和其他县令的重要性和意义都截然不同,向来是朝廷重视的官员。快速升迁的一条必经之路。一般来,朝廷对某个资历不太够的官员有重任之前,都会送到长安县这个位置上历练历练,镀个金,一年半载之后再赋予要职。像是后世的重培养干部,去基层锻炼。

    所以李义府同志对这份‘鸡/头’的工作很是满意。

    当然。既然是锻炼嘛,就有炼成钢的,比如裴行俭,在长安县令的位子上混了一年,就摇身一变。领了一个上府。

    上府不吓人,天下的上府少有一百多,可裴行俭带着的那个上府却不同一般,扼守长安城,得好听,是陛下放在枕边的利剑,的难听,就是李治陛下的裤裆拉链,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有炼成废铁的,比如长孙诠,兢兢业业干了半年,使出浑身解数,最后回家关了禁闭。

    李义府也是个爱琢磨事的人,得知他接任长安县之后,细细的研究了两位前辈的经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想在长安县的位置上干的好,千万别得罪萧兰陵,非但别得罪,还得搞好关系。所以他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来拜访萧庭。

    “好好。”萧庭也跟着呵呵一笑,抱拳还礼。

    李义府这人哪怕又万般不好,但有一个难得的好处,这家伙的一张狐狸脸长得帅不,而且相当的喜庆,见着他跟他话,忍不住的心情就会变好,忍不住想要笑。

    “哎实在是失礼了,衙门公事压积的太多,我这来的又匆忙,你瞧瞧,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