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得差不多了,苏芩又开始拿俏皮话逗秦英了。其他人很快加入了苏芩的阵局。
她们觉得这个长着包子脸的小厮红起脸尤其可爱。
秦英深知说不过这些伶牙俐齿的小娘子,便举起碗来使劲扒米饭,用行动掩盖自己的尴尬。
而梅三娘看见秦英如今的窘态,忍不住低头笑起来。
后来还是阿碧耳朵灵敏,听纸门外有几对杂乱的脚步声,想来是鸨母之流过来探访,便清咳一声提醒道:
“你们合伙捉弄梅三娘的侍童,小心三娘回去后找你们麻烦。好好吃饭,等会儿大家不都有正事要做吗?”
秦英从琉璃盏中夹了一块煮芋头,塞进嘴里含糊道:“什么…正事啊?”
堇色用长玉勺盛了半碗黍米粥,抬起亮晶晶的星眸道:“这里是春阁,作为乐妓的我们晚上是要接待恩客的啊。”
梅三娘听了,脸色顿时变换了一瞬。
众人其乐融融地围在案前说话聊天,使梅三娘差点忘记了这里是春阁。
春阁本是她不想来到的地方,但遇到这样一群真性情的娘子后,她又犹豫了自己的看法。
“说起来,大家还没统一向新人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呢。”穿着烟青色襦裙的昭檀搁了碗筷,拍手笑嘻嘻地道,“我们用名字和身份,每人口占一联诗如何?”
阿碧听罢被茭瓜噎住了,她拍了好一会儿胸口才道:“押不押韵?”
“一起串诗玩而已,不用做真。不过输了的人要罚三杯茶。”昭檀拿出一张空白帛书,又用筷子蘸了茶水,准备做简易纪录。
苏芩最不喜欢这些文绉绉的玩意,急忙甩袖道:“是你先提的,那就由你来开头。”
她们两个刚好坐在对面,昭檀第一个的话,苏芩可以少些压力。
“昭檀善行令,酒宴好赋诗。”
昭檀专门与雅令打交道,经常在大型的府宴上,用行令赋诗的方法灌人喝酒。
“阿碧非教坊,箜篌冠平康。”
阿碧不是教坊女,但她的卧箜篌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平康坊称第二便没人敢称第一。因为原来那个卧箜篌第一,也就是阿碧的师傅:她早就嫁做人妇了。
“苏芩拨七弦,周郎未回顾。”
苏芩是个弹七弦琴的乐妓,技艺不高不低发挥很稳定,出师三年来从未在客人面前出错。
关于七弦琴有个典故。相传周瑜善于听琴,有次他参加宴会,弹琴的小姑见到他后弹错了个音。周瑜回眸看了她一眼。
“堇色画丹青,僧伽曾留步。”
堇色在绘画方面造诣精深,十六岁时给长安弘福寺绘了张特别长的经变壁画,寺中僧伽看了这壁画后都赞不绝口,经过壁画时频频驻足。
又听说,堇色为此还收到了翰林院画僧的亲笔信。
……
“陌香倾王孙,一舞动长安。注”
陌香是个舞妓,她的天赋很高,无论古今中西的舞种,她看三遍就能模仿出轮廓。她不是钟露阁里年纪最大的,却是名声最响的。
前两年有纨绔子弟看过陌香的一支仿古的翘袖折腰舞,当即立誓非她不娶。后来那人当然是没娶成。被他家老子打地三月下不来榻之后,他再也没出现在平康坊的地界。
众人报上自己的身份,都对梅三娘感兴趣了:“梅三娘你会做什么啊?”她们叽叽喳喳地道。
“我家三娘子吹笛子最厉害了。”秦英替梅三娘道。
“……笛子呀。”阿碧想到了什么似的,扬起眉毛道,“你们知不知道鸨母房中有个宝贝?”
“就是长得像六孔玉笛的东西?”苏芩道。
“什么叫长得像,那白玉琯明明就是六孔玉笛。”昭檀啧啧两声,给大家掉起了书袋,“琯出自《大戴礼记》中的西王母来献其白琯。”
阿碧随声建议道:“反正梅三娘你也没有乐器,不如去找鸨母讨一讨玉琯。”
花小半时辰吃完了晚饭,人影散席。
梅三娘去大厅找鸨母了。昭檀和陌香两个官妓一同坐上了车驾,前往某国公府。
乐妓纷纷到了位于二楼的雅室,调琴背谱等待恩客。
秦英则留在楼顶收拾桌案垫子和残羹冷炙。
和两个串堂的小厮一起把东西送进后厨,秦英又换了小厮装束,在大厅和雅室间传话送水。
忙到了亥时正,终于和值晚班的小厮交接了活计。
她揉了揉许久没有劳累受罪的肩膀和胳膊,爬上了西跨院的房顶。
秦英很喜欢坐在房顶俯瞰景色。因为这样就像登上山峰般,视界格外辽阔。
浅白色的月亮成半圆形悬在夜空之上,她愣愣地盯着月亮发起了呆。
白月如一面铜镜子,她从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大多数情况下温和有时严厉的阿姊秦溪,笑起来有两个酒窝的姊夫明离,嗜美食美酒酒如命的师傅宁封子,还有会为自己担心牵挂的袁老道。
也不知道你们现在过得如何了,远在百里外的秦英很想你们。
看了许久她叹了口气,心道:那些酸腐诗人写的原来是真的啊。在独身一人面对月亮的时候,确然容易回忆起过往种种亲人旧识。
听见身后有阵不同于风吹屋瓦的响动,秦英回过头,只见梅三娘吃力地攀上来了。
“这么晚了你还没睡啊?”秦英走上前去,对梅三娘伸出手,想拉她一把。
梅三娘坦荡地握住了秦英冰凉的手:“鸨母把玉琯给我了,于是到这里练曲子。好巧你也在。”
秦英把之前体温捂热的位置指给了她,自己又找了个地方:“坐吧。”
梅三娘蹲下,用手探了探屋瓦的虚实,之后正襟坐好。
她从腰带处取下玉琯,试了试音色。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举手投足都有种闺秀气息。
玉琯不是很粗,食指拇指圈在一起便能够握住。它的通身都是象牙白色,一看便知这是由上好美玉打磨而成的。
她捏住琯身,开始吹自己最为熟悉的曲子。洁白的玉器在月辉下流转着眩目的光。
秦英喃喃:“吹的是《竹枝词》吗?很好听。”
“嗯。这是我们巴渝一带的民歌。”梅三娘露出了回忆的神情,“小时候我不老实睡觉,阿娘就在我的榻前给我唱《竹枝词》。这样阿娘很快就能把我哄睡着了。”
吹完一曲,梅三娘清唱了起来:“阿兄莫偷闲,进山采春笋。阿娘早起榻,升灶炖汤羹。
“百鸟入林迟,虫兽惊眠蛰。初阳临当午,锦江正鱼肥……注”
注这两个诗是我自己编的,莫当真。
………………………………
第二十三回 元宵观灯节
第二十三回元宵观灯节,五方狮子舞。
一晃神几个月便过去了。
早上,秦英穿着杏色的夹袄短打,拿着和她一样高的竹帚在钟露阁外扫雪。
北风过境,扬起门前如尘如沙的轻雪。她被风吹地涕泗横流无比狼狈。
适逢赶车的小厮过来接昭檀,他看到秦英勾着腰缩成团的可怜模样,心都塌了一块。
“我来帮你扫会儿。”他跳下车驾,把秦英手上的扫把“抢”了过去。
秦英吸吸鼻子,感动地朝他笑笑:“哦,谢谢你。”把冻僵了的双手塞进袖口,她问道,“今天不是正月十五上元节吗?你是要带谁出去啊?”
赶车小厮一边替她扫雪一边回答:“昭檀娘子。”看秦英不明白原委,他又道,“你是新来的,不知道长安风俗吧。
“上元节这天,东西市的大商铺都要在朱雀街上挂灯笼呢。而这灯笼上又要写灯谜。昭檀娘子文采斐然诗名在外,此时出门自然是受邀给大商户们题谜语。”
“原来如此。”秦英点头叹道。
她知道元宵节时,都人去朱雀街上观灯的习俗,却不知官妓还会在这当口派上用场。
“你说一条灯谜能换多少个铜板儿?”她想了想又顺着话题道。
“不知道。不过昭檀娘子回来的时候,总会给我们每人打赏二三十文钱。”
秦英咧着嘴角笑了,心中道:看来做官妓还真是挺捞钱呢。啥时候梅三娘也做个官妓,多赚些外快给自己花花。
坐在钟露阁后院里的梅三娘忽然打了好几个喷嚏。
西跨院的厢房中,依旧坐着六七个衣红着绿的美娇娘。
“有人想梅琯呢。”裹着鼠裘的阿碧怀里正抱着暖炉,听到梅三娘的喷嚏声,开口调侃。
梅三娘摸了摸发红的鼻端,闷闷道:“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