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妖谋-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发那天辰时正偏偏,到饭堂吃了一顿早饭,怀着一年半载再不会回来的悲壮心情,走出了翰林院的门。

    千牛卫也知道翰林院的秦英好巧不巧地要远行了,和她告别地很是殷勤。

    秦英看着他们一脸喜色,心想对他们来说出国赴使大概是个可遇不可求的荣誉,对自己而言只是个华丽且沉重的负担。位置不一所思所想当然不同。

    她对众守卫勉强做出了笑容,背着两个包袱走了。

    今天簪花娘子和苏桓本来是要送秦英的。不过被她婉言拒绝。秦英总觉得这离别的形式若是过于隆重了,就是再也不见的预兆。

    簪花娘子和苏桓都不理解秦英的想法,然而做了她这些天的友人,都尊重秦英自己的选择。

    既然不让送那就算了。现在簪花娘子在后院中侍弄花木,苏桓则在棋室是落棋。一切都与过去相同。

    出了太极宫门走到横街,只见十好几辆马车气派地摆着。街角是黑压压一片人头。

    秦英用手搭了凉棚,望了望前方的热闹,便向李世民的明黄朝服处去了。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四回 心有戚戚焉

    第二百二十四回

    李世民见属于秦英的那抹青色官服自远及近地过来,两道龙眉不易察觉地皱起来。

    透过秦英他能想到忤逆的长子,见到李承乾也能让他想到那乖张的秦英。这两者就像是树与藤萝紧紧挨在一起,让李世民内心烦躁不堪。

    陛下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站地都是品阶各异的官员,秦英捡着认识的一一做了临别礼,还随意攀谈了几句,态度十分亲切友善。那些原本与她不熟的人见状,也开始主动上前向她道别。

    跟随遣唐使一道远赴新罗的,除开秦英还有许多文散官,他们对陛下进礼以后,就故作清高地与遣唐使交言在了一处,满朝文武没有几个会新罗语,自然不会去凑那个热闹,相比于那些文散官,秦英如此作为倒是更受人欣赏。

    李世民见秦英犹如穿花蝴蝶般信步周旋在无数人中间,不知怎么越发恼怒,脸色都变得难看了。可惜大家都三三两两地忙于拱手寒暄,没有注意陛下的神态。

    片刻过后秦英应对完了众官员,才走到李世民的面前,表情恭敬地低头做礼道:“多谢陛下成全秦某一睹边疆风景的心愿。”

    “哼。”李世民斜睨着秦英的发顶,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声。想她既然能苦中作乐,那他就更要叫秦英在那里多留一段时间。他整理了一下被风吹皱的袖幅,又道,“秦大人能做是想再好不过,新罗医药闭塞,你去了若毫无建树怕是无颜回朝吧。”

    这在变相让她在新罗做出些成绩才能回来。

    秦英知道陛下身周的诸位官员一个个看似互相对答,其实都在竖着耳朵听这边的动静,她不能在陛下的刁难之下望而却步。于是秦英更深地俯首,再拜道:“陛下请放心,秦某不出一年就能重临长安。”

    李世民寒冷如刀的目光扫了秦英一眼,半晌才道:“……希望你不要食言而肥。”

    君臣的气氛在这些句子中僵持起来,而当事人都毫无自觉。

    此时护送新罗车队的卫长行近两人打破了尴尬,他道已经这些车驾已经检查再三,可以上路了。李世民颔首应声以后,卫长挥手示意远处的遣唐使还有文散官们上车。

    秦英踏上了车辕的横木,回望了人头攒动的阴影,就再也撑不住坚强的表象,赶紧撩开了帘幕躲进车厢。她将自己缩在厢内角落,双手捂着脸无声地抽泣。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突如其来地悲伤。

    两年前她辞别了阿姊和姐夫,独身离开生活了百年的丈人山,都没哭一声鼻子。而她只在皇宫暂居了小三个月,就对这里怀有了无法割舍的感情吗?

    前往新罗的车队外表很气派,内里的车厢也很宽敞。此时放了一张小几,做了四个人还颇有余裕,别说厢后还有几只乘着李唐赠礼的木箱。

    秦英身旁坐的刚好是个与她同阶的少年,他们都穿着青色的官服,乍眼看上去年纪也差不了多少,外人还会以为他们乃是兄弟。然而细看就会发现那少年的模样,生得比秦英周正了不知多少,差距过大实在无从继续保持方才的揣测。

    少年看她的肩头不住颤动,心有戚戚焉地瘪了瘪嘴,眉宇间也平添了几分愁绪,如玉的面庞更显得动人心魂。

    他不是通过科举进的仕途,而是得了朝中为官的远房亲戚举荐,才在弘文馆谋了差事,兼了个散官名头,日子本来过得挺舒坦。然而身为庶子的他,太容易被家宅内看他不顺眼的嫡母拿捏了,那风头强势的嫡母托人将他记上了远去新罗的名单。

    碍事的庶子走了,侧室的妾再不能恃子而娇,嫡母打得一手好算盘。

    少年明知道这是嫡母的压迫,但他毫无反抗之力。

    秦英哭了一刻有余,擦干了还在眼眶里打转的泪,神色勉强恢复了平和,抬起手给自己倒了一杯白水,咕咚咕咚地喝下去,哽咽的嗓子才舒坦了些。

    车厢内还有两个已经及冠的青年,******的时间尚短,今次被人趁机黑了一把。于是也走上了远赴他国的“不归路”。

    秦英坐在车厢的最外侧,前面就是一个的红泥火炉,炉中还有现成的炭。

    她问过诸人会不会饮茶,得了肯定的回复就解开了随身的一只包袱,这里面装着簪花娘子送的南方茶饼。没有茶碾子她就拿手帕包着茶饼掰成碎渣,等水烧开就撒进了锅子。

    煮茶在这时还是个不太普及的事情,只有一部分的方外之人会饮茶调理肠胃,达到清静身心目的;而且平康坊的春阁青苑也是饮茶的先驱,那里的艺妓多与文人雅士接触,附庸风雅就是拉近距离的好法子。

    等茶汤沸了两次,浮沫如珠均匀飘在表面,秦英用木杓分出了四杯气味清香的茶。

    她煮茶的时候向来不在里面放影响其真味的调味之物,虽然与时下的流行做法不一样,然而没有喝过茶的人一下子就能接受。

    喝着茶,车上的四个人很快寻了话题聊起来。等互相通了名帖,秦英得知自己是同座者中官阶最低的,然而她还有个行官六品的翰林院待诏,这样算才能与他们平辈而论。

    席间最与她谈得来的,莫过于年纪相仿的少年。此人姓崔,出身是响当当的世家大族,奈何做的是庶子,被嫡母排挤地落魄到了这个地步。

    秦英想到此处,觉得与他同病相怜。

    炭火与茶汤混合的辛香很快就透过轩窗,散到了虚空之中。

    秦英做的刚好是前阵的车,后边乘的则是一众新罗遣唐使了。这奇异的气息很快引来了遣唐使的热议。他们想起国宴之上,年青和尚当众煮的也是类似味道。不过那时他们没有来得及仔细询问对方,最初入锅的团饼究竟是何物。

    下车暂做休息,秦英就被几个新罗的遣唐使围住问茶的做法与源流。她听不懂新罗语,面色有些窘迫,之前做在秦英一边的少年现身,充当了沟通两方的译者。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五回 路漫漫修远

    第二百二十五回

    秦英事后对那个少年很是好奇。为何小小年纪就会这偏僻难懂的新罗语。

    少年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谦虚地道自己对语言之类的东西都很喜欢,平时研究地就多了一些,家里适逢有许多讲各种偏巧之言的古籍,自学了几个年头后,在弘文馆跟着大学士们也得了不少知识。

    秦英听罢心中直直佩服,这才是勤勉于学的人,想到自己散懒成性,虽然进宫之初向太医署那边借了书来看,但她在东宫做侍医以后就基本没有挑灯夜读了,更别提跟随医官跑这跑那地学习。

    她想的时候嘴上也不知不觉地嘟囔,少年抿唇微笑起来。觉得这秦英的名头虽然是非同一般地响亮,但性格耿直爽快值得做友人。

    车队的行路速度不紧不慢,每过一个时辰就要停下,给车上的人一些歇息空闲。

    秦英上辈子就有些晕车,这辈子的症状依然没有消减的迹象,乘车在长安城内晃悠还是可以忍受的,然而做得久了一赶就是十几里路,她的胃很是吃不消。

    往往一下车她就要找个僻静地方,扶着树干或者墙根干呕。

    她身为医者而不能治己,说出来都没有人会信。

    后来崔姓的少年看秦英就连坐在车上,也是紧闭着眼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