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的美”

    、“力的美”和“个性的表现”

    2。前两点,又恰恰贯彻了他先师的“盖书,形学也”的主张。

    此外,康有为还从分行布白“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通风”

    、笔墨之交“乾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乾点笔。

    太浓则肉滞,太谈则肉薄“

    、纸笔相宜“纸刚则用柔笔,纸柔则用刚笔。两刚如以锥画石,两柔如以泥洗泥”等方面,进一步谈到书法的形式美,虽不能说都是他的独创,但至少看到他注重书法的形式美,具有一定的辩证思想。

    二是书法美的形、势或形、质的问题。他说:

    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则已操胜算3。

    古尚质厚,今重文华。文质彬彬,乃为粹美4。

    1广艺舟双楫卷三,第9页。

    2梁启超:书法在美术上的地位,饮冰室合集,第23册。

    3广艺舟双楫卷五,第9页。

    4同上,卷四,第16页。

    224

    80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康有为是个形、势或形、质的统一论者,在书法美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和包世臣一样,坚持了儒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的观点。正因为如此,他在论书的过程中,并没有把书法艺术估视得过高,放在“游于艺”的雕虫小技之列,说人“安能以有用之岁月,耗之于无用之末艺”

    2,但又与“为艺术而艺术”划清界限,书法美除了“形”以外,毕竟还有“势”

    、“质”的问题。甚至含有一定“道”的底蕴。这种“无用含道”的美学观点,在他1900年作的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记中,再度谈到这个问题3,值得我们重视。

    他说:

    右军惟善学古人,而变其面目。后世师右军面目而失其神性。杨少师变右军之面目而神理之得。盖以分作草,故能奇宕也。

    杨少师未必悟本汉之理,神思偶合,便已绝世。学者欲学书,当知从事矣4。

    三是天然与工夫相比,练习掌握工夫为上。杨守敬说:

    梁山丹答张芑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尝见博通金石,终日临池,而笔迹顿穉,则天分限之也;又尝见下笔敏捷,而墨守一家,终少变化,则少见之蔽也;又尝见临摹古

    1论语。雍也。

    2广艺舟双楫卷一,第12页。

    3康有为诗文选,第233页。

    4杨守敬:学书迩言,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22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02

    人,动合规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则学力之疏也1。

    梁、张是乾嘉时代人,书、诗名满天下,想来康有为不会不知道梁、张论书的文章。但是,康有为持有并不完全相同的观点。他认为:

    夫书道有天然,有工夫,二者兼美。斯为冠冕,自余偏至,亦自称资。必如张怀瓘,先其天性,后其习学,是使人惰学也。何劝之为,必轩举之工夫为上2。

    他十分强调“学贵有本”

    3,“学书有序”

    4,不同意苏东坡“把笔无定法”之说,而是总结了朱九江的腕平大指横撑之执笔法。他要求运笔能“操纵极熟”

    5,熟能生巧,以达到“思与神合,同乎自然”

    6。但是,他又把熟能生巧的“妙悟”

    ,同佛法硬扯上,说是“非口手可传焉”

    7,披上了神秘主义的外衣。

    四是讲究境界 别开生面。康有为根据“审时通变”的原则,总结了历史上的名人书学,都是自成一体,看到文学艺术的独创性的审美特征,反对那种“陈陈相因,涂涂如附”

    8的书道。他指出:

    1[晋]卫恒:四体书势。

    2广艺舟双楫卷四,第1516页。

    3同上,卷五,第5页。

    4同上,卷五,第13页。

    5同上,卷五,第7页。

    6同上,卷五,第10页。

    7同上,卷五,第10页。

    8广艺舟双楫卷六,第11页。

    226

    01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新理异态,古人所贵。逸少曰:“作一字须数种意”。

    故新贵存想。

    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寄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从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伕出1。

    这是对于古人书学理论的阐述。不仅如此,他还用切身的学书经验,加以论证,说:

    近乃稍有悟入处,但以石鼓为大宗,钟鼎辅

    2之;瑯琊为小宗,西汉分辅之。驰思于万物之表,结体于八分之上,合篆隶陶铸为之。奇态异变,杂沓笔端;操之极熟,当有境界,亦不患无立锥之地也。

    吾笔力弱,性复懒,度不能为之;后有英绝之士,当必于此别开生面也3。

    以上这四点,确实从书法美“本界”

    “小界”中相比较得出来的。一、二点是书法美的形、势或形、质的比较,实际上讲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三、四点是书法美横、纵比较。横的比较,不排斥天才自然、女性美。更注重人力人工美;纵的比较,则讲究境界,别开生面,按照康有为这么四点进行衡量,一幅书法艺术作品大致上可以分辨出美丑工绌来的。

    当然,书法美的构成是极其复杂的。除了上述的“大

    1同上,卷五,第10页。

    2引文中的中的字,为本书作者补漏之字。

    3广艺舟双楫卷二,第19页。

    227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12

    界“

    、“小界”

    “本界”问题以外,康有为还注意到欣赏者审美主体的心理要求和情感移入等问题,比如,他认为,书体的演变由繁就简,“不独出于人心之不容已也,亦由人情之竟趋简易。繁者人所共畏也,简易者人所共喜也。去其所畏,导其所喜,握其权变。”

    1又比如说,“写黄庭则神游缥缈,书告誓则情志沈郁,能移人情”称之为“书之至极”

    2。甚至文字的书写阅读与视觉器官有关。“圆读不便于手,倒读不便于目,则以中行为宜。横行亦可为用。人目本横,则横行收摄为多。目睛实圆,则以中行直下为顺。”

    3等等。这些论述比较散,又不成系统,但它们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书坛,实是难
………………………………

第22节

    能可贵的。

    第五节 尊碑轻帖,追求雄强美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继承了阮元、包世臣的书法美学思想,指出:

    阮文达亦作旧体者,然其为南北书派论,深通此事,知帖学之大坏,碑学之当法,南北朝碑之可贵。此盖通人达识,能审时宜,辨轻重也4。

    尊碑轻帖,从书法史上确有挽救清末书法颓势之功

    1同上,卷二,第5页。

    2同上,卷五,第10页。

    3同上,卷一,第6页。

    4广艺舟双楫卷一,第9页。

    228

    212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效而从审美意义上看,则是对于雄强美的追求。

    南碑与魏碑是书法的一座宝库。一般说来,它们大都具有汉隶笔法,结体谨严,笔划沉着:碑版传世甚多,蔚为大观。康有为曾评论它们有十美,即:

    一曰魂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1。

    碑版的发现和碑学的提倡,对那些沿习晋唐帖学的传统势力,以有力的冲击。南碑和魏碑笔法以方为主,特别讲骨力、锋芒,有雄强的气象。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曾把艺术划分成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这个划分的理论依据在于,以各个时期的理性内容和感性形象统一程度来决定艺术类型。

    这里,不妨也按照这一理论依据,试图对中国书法艺术作一划分,大致有这三个类型甲骨、籀篆系象征艺术,特征是物质表现形式压倒内容,采用符号来象征那些朦胧意识到的理性内容。晋、唐书法减少装饰性成分,精神内容与物质形成达到完满和谐。二王、欧颜的法书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不朽杰作。

    自唐以后到清代,由于二百多年的科学,以书法取士、趋时应试的结果,馆阁体的书法大为流行。古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