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1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21

    第五章 曾国藩

    曾国藩1811872年

    ,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著有曾文正公全集。他不但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武功”

    ,成了清朝“中兴”的名臣,而且,继承中国以理学为核心、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思想,以自己的诗文理论和创作,使桐城派古文有了一个“中兴”气象,鼓吹和推动近代的宋诗运动,成为咸、同间封建守旧文人所推崇的盟主。在这些诗论和文论中,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在近代美学史上仍有独特之处,值得分析研究。

    第一节 论古文境之美阳刚和阴柔

    尝慕古文之境美者,约有八言。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蓄之数年,而余未能发为文章。略得八美之一,以副斯志1。

    1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下,47页。

    足本曾文正公全集,东方书局印行。

    以下本章凡引自此书者,不再注书名,只分注其内含五种著作十八家诗钞、诗集、杂著、鸣原堂论文、日记。

    142

    62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这是曾国藩总结古文境之美的“八字诀”。这个“八字诀”确实“蓄之数年”了。据他在日记中说:“往年余思古文有八字诀,曰雄、直、怪、丽、淡、远、茹、
………………………………

第14节

    雅。近于茹字似更有所得。

    而音响节奏,须一和字为主,因将淡字改作和字。

    “这是第一次修改他的”八字诀“

    ,时在庚申1860年。过了三年,癸亥1863年九月,他又作了第二次修改:“文章阳刚之美,莫要于慎、勇、直、怪四字,阴柔之美,莫要于忧、茹、远、洁四字。”

    1又二年,乙丑1865年正月,曾国藩第三次修改“八字诀”

    ,完成了他的“古文境之美”的理论。

    美的分类阳     刚阴     柔原说三次修改雄、直、怪、丽、淡、远、茹、雅庚申说雄、直、怪、丽、[和]、远、茹、雅

    癸亥说[慎]、[勇]、直、怪、[忧]、茹、远、[洁]

    乙丑说[雄]、直、怪、[丽]、茹、远、洁、[适]

    从以上所列的对照表看,尽管将“八字诀”归结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为第二次修改,即癸亥说提出的,但统观起来,原说和第一次修改,即庚申说,也包含了这么一个区分。因为第三次修改,即乙丑说,来了个否定之否定,复归了原说的

    1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下,第4647页。

    2用[]号标示,各次修改、更改的字。

    2

    143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21

    阳刚之美的雄、直、怪、丽;阴柔之美的远、茹的两个字,也是相同的。就在他确立古文境之美的理论的同年七月初三的书信中,得出“韩无阴柔之美,欧无阳刚之美”的结论1。这是第一点。

    第二,“古文境之美”的“八字”

    ,不单是理论推导,其中不少结合具体作者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具有一定美学价值。

    雄 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

    直 黄河千曲,其体仍直。川势如龙,转换无迹。。

    怪 奇趣横生,人骇鬼眩。

    易玄山经,张。

    韩互见。

    丽 青春大泽,万卉初葩。

    诗骚之韻,班扬。

    之华。

    茹 众义辐凑,吞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

    远 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洁 亢意陈言,类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共监。。

    适 心境两闲,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2。。

    在“八字诀”中,以易、玄、山经属“怪”

    ,以诗、骚之韵,班、扬之华属“丽”

    ,以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属“适”

    ,都还是符合作家作品实际的。

    第三,以第三次修改的乙丑说中的“雄、直、怪、丽、茹、远、洁、适”八字来说,同中国古代美学概念,有着十分明显而又内在的继承关系。

    1曾国藩全集。家书二,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204页。

    2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下,第47页。

    144

    82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从人类文明史,艺术史来看,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作为美学研究分支的出现,也触及到美的分类;学科的分支涉及到研究对象的分化,美的分类实际上是美的分化。曾国藩认为,“万事万理皆成两片”

    1,“非两不立”

    2,例如阴阳、刚柔、仁义等等,无不如此。在中国美学史上,人物性格的有刚有柔,在尚书。洪范中已指出了。魏晋时代不仅是文的自觉,而且是画的自觉,出现了谢赫古画品录中“气韵”的美学概念,并以“气”

    “韵”对举,沿袭而为艺术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所谓气,常常是由作者的品格,气概,所给予作品中的力地、刚性的感觉,在当时除了有时称气力、气势以外,使常用骨字加以象征。”

    3“所谓韻,则实指的是表现在作品中的阴柔之美。但特须注重的是,韵的阴柔之美,必以超俗的纯洁性为基柢,所以是以清远等观念为其内容。”

    4曾国藩的“八字诀”中的“雄、直”和“远、洁”都可分别在“气”

    “韵”对举中找到理论上的渊源。

    第四,曾国藩的古文境之美是建立在“行气为文章第一义”

    5的基础上的,“八字诀”为“行气”的表现和结果;或者说“行气”是“八字诀”根柢所在。他认为:

    1曾文正公书札卷10,第36页。

    2曾文正公书札卷1,第9页。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版,第164165页,180页。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版,第164165页。

    5同治元年八月家书:“喻纪泽”。

    14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21

    为文全在气盛。

    古文之法,全在气字上用功夫。

    杜诗韩文所以能百世不朽者,彼自有知言养气的工夫1。

    曾国藩所论文气,涉及到“气势”

    、“气味”和“气象”

    ,而以阳刚、阴柔论文气,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他在圣哲画象记中指出:

    西汉文章如子云、相如之雄伟,此天地遒劲之气,得于阳与刚之美者也,此天地之义气也。东汉以还,淹雅无渐于古,而风骨少隤矣。韩、柳有作,尽取扬、马之雄奇万变,而内之于薄物小篇之中,岂不诡哉

    欧阳氏、曾氏皆法韩公,而体质于匡、刘为近。文章之变,莫可穷诘,要之不出此二途,虽百世可知也2。

    曾国藩论古文之境的阳刚阴柔之美,从我们今人的追根溯源应是谢赫的“气”

    “韵”对举。但他直接师承的是姚鼐。庚申三月,也就是他第一次修改“八字诀”的同一年内,其日记记载:

    吾尝取姚姬传先生之说,文章之道,分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大抵阳刚者气势浩翰,阴柔者韵味深美。浩瀚者喷薄而出之,深美者吞吐而出之3。

    1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下,第46页、第52页。

    2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364页。

    3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下,第46页。

    146

    03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我们知道,姚鼐把宋儒在哲学上所讲的阴阳二气的说法,运用到文章的风格上。他认为历代的文章都是自然界阴阳刚柔的体现,只有圣人之言,能够统二气而弗偏。至诸子以后的文章,不是偏于阳刚,就是偏于阴柔。他用极为形象的笔墨,来形容两种文章风格的巨大差别。由于作家的秉性不同,因而表现在文章的风格也有所不同。

    可是真正大作家的文章,让人们一接触,所谓“观其言,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状举以殊焉。”

    1这一论点,就为曾国藩所称述,并且由两仪阴阳

    ,发展为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并且选出了一部古文四象,探讨古文境的阳刚和阴柔之美。

    姚鼐还认为,阴阳刚柔“糅而偏胜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