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多谢老师。”楚风笑了笑,他顺着老师的意思,重新条换了一下色彩,继续稍显可怜的坐在小小的马扎上,凑近了《临流独坐图》临摹。
即便是这样跨越古今的真迹送来巡展,博物馆里也依旧没有太多的人。老师跟楚风说了一声,起身去寻找卫生间。楚风专注于山水之中,含糊的答应了一声,笔下不停,一双眼睛更是几乎吸在了《临流独坐图》上。
他仔细看着《临流独坐图》左下角的一排小屋,影影绰绰的看到一个正在动作人影。
楚风不可置信的抬手揉了揉眼睛,再仔细去瞧,就发现那人影原来是在向自己招手。
几乎魔怔了一样,楚风缓缓的伸出手来,他的左手刚刚触碰到封表《临流独坐图》玻璃的一瞬,他就听到耳边雷鸣一响,整个人晕了过去。
――
新书上传,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
………………………………
第二章 春风十里不如画
北宋宣和初年的春光里,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缓慢的驶向杭州城。
马车已经是半旧的,车窗边边角角的地方有不少损伤,车轮与车辕上满是泥灰,看起来刚刚走过了不短的路程。
初春的道路并不是特别好走,许多刚刚下过雨的地方还带着泥泞的粘连感,架起车来很是费力。
拉车的马匹并不健壮,肋骨在行走的过程中于皮毛下时隐时现着,偶尔发出的粗重呼吸,明显告示着它的吃力。
车轮陷进泥土的深度并不大,这说明马车本身并不沉,只是马匹已经老了,又走了这么长的路,这样简单的事情已经足以让它连连喘息。
“老张,离杭州还有多久?实在不行,就让这家伙歇一歇再走。”
车厢里伸出一只手来,将车门的门帘掀起,露出一张满是皱纹的脸。
手的主人与马匹一样,都已经不再年轻。但这只掀起门帘的手却很好看,不是细皮嫩肉的那种好看,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似乎是匀称,又像是有力,总之带着一种万分和谐的美感。
“不远了,前面转过山头就是。这家伙是老了,哎!”赶车的老张叹息了一声,用手中的马鞭轻轻的在马背上拍了两下,“你也别抱怨,咱们就快到了。你这辈子呀,也就再出这么一次远门了!”
马儿仿佛听懂了老张的话,连着打了两个鼻响,疲惫又缓慢的向前走着。
“老张,这次也是辛苦你了,千里迢迢的送我回杭州。”车内的老者道。
“阿郎说的哪里话!”
“阿郎”是宋代时奴仆对男主人的称呼,对于年轻一点的男主子,一般称呼为“郎君”。
老张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接着道,“老奴除了伺候阿郎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以做。老奴这妻离子散的,要不是阿郎好心收留我,也不知这晚景要何等凄凉了。”
老张三十出头,妻子和儿子在一场时疫中全都身故了,逃难的时候与家里其他人失了联系,只身一人被老者搭救,之后就成了老者的健仆,虽说没有卖身契作为凭证,却要比普通的仆从更为忠心耿耿。
老者听到他提起旧事,不由得叹息了一声,道:“你而今尤是盛年,不该就此孤苦伶仃的。等到了杭州城,老夫再帮你物色物色,娶个续弦也好。”
老张虽说年纪已经不轻了,听闻此话却不禁微微闹了个脸红,抬手挠了挠后脑勺,嘿嘿的傻笑了两声,道:“我听说杭州城里的女郎们各个美的如神仙似的,那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嫁给我这么个混账汉子呢!”
宋代称呼寻常女子为女郎或是娘子,至于“小姐”,那是专门用来称呼**的叫法,不可乱用。
“什么神仙似的人物!”老者听着有趣,笑道,“虽说是风水宝地,可女郎就是女郎,至多是杭州城里富庶的人家多些、眼界高一些罢了,也只是寻常人物罢了。”
“嘿嘿!老奴可不敢强求!”老张又笑了两声,手中缰绳微微扭转,让马儿在转弯处拐了个角度,转过前方的凉亭,入眼的却是一个倒在地上的人影。
老者见状大惊,连忙道:“老张,快上前去瞧瞧!莫不是招了强盗!”
“好!”老张身手利落的跳下车,连跨几步冲上前去,低头去瞧,只见横在路上的是一名弱冠之年的少年。
这少年面色苍白,伏在地上,只露出左半张脸来。少年的衣服上虽然染了些污迹,却没有什么受伤的模样,这让老张微微放松了几分。
“怎么样?怎么样?”
老者也在这时候赶过来,他拄着一根金丝楠木的拐杖,大概是因为年头的关系,金丝楠木已经暗淡下来,包浆却也带着古拙的韵味。若是仔细去瞧,拐杖的龙头上似乎隐隐约约带着些镂空的雕刻,只是被老张那只好看的手握住了,看不真切。
老者接连的追问早已显现出了他的心切,老张不敢怠慢,小心翼翼的将少年郎翻过身来,呼唤了两声,并没有得到什么答复或是反应。
老张又仔细的瞧了瞧少年的衣服,确定没有什么显著的外伤,便对老者道:“阿郎,没有外伤,不像是遭了劫匪。看这少年郎瘦削的样子,莫不是饿晕的?”
“杭州繁华之地,难道也路有饿殍了么?”老者皱着眉头,隐隐有些焦急。
老张早年前得老者所救,情状与如今眼前这名少年倒差不多。他害怕老主人着急,连忙用手试了试少年的鼻息,又伏到少年胸前自己的听了听,对老者道:“呼吸和脉象都平稳,阿郎不必着急,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老者微微放心下来,颔首道:“这样就好。快将他抱上车来,咱们立刻进城,直奔医馆吧!”
……
……
杭州城外,十里一亭。
城南出门后的第一座凉亭,当地人都直接换做“十里亭”,又因每年春日时分此处最早得吹南风,也有好事的书生,故作风雅,呼唤为“春风十里亭”。后来也不知是哪个书生如此无趣,竟在亭子上当真立了一块匾额,上书“春风十里亭”五个大字,松木黑字,浓墨行楷,在亭子的檐子下也不知躲避了多少年的风雨,至今依旧留存下来。
楚风正是晕厥在了这春风十里亭的附近,被老者救走之后的不久,几辆马车远远驶近,也在此处停了下来。
“停车停车!娘子说有些头晕气闷,要在亭子里歇一歇。”
一道清脆的声音从车队里传出来,伴随着声音跳出车子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丫鬟。
这几辆马车要比方才老者那辆华丽的多,也崭新的多。除了前面载人的两辆外,后面还跟着三辆专门运送东西的马车,单看那堆得满满的箱子,路人便能猜测出这家人家境不俗。
除了赶车的几名车夫之外,马车外还有健硕的仆从跟随在外,显然是远路害怕遇上匪徒的。
如今的世道虽然大致上算太平,但仍旧难免与流民、贼寇等擦肩而过。路途遥远,家什又多,想要财不露白已是不可能,于是只好在人手上多加安排,做起码做出外面的姿态来,以防不测。
当然,一路之上并没有遇到什么匪徒,一行人最为担忧的还是车内女郎的身体。毕竟如今依旧是春寒料峭时节,身子不好的女子稍不留神就会染疾,更何况是从小身子骨就弱、又经历了这样一番颠簸的小娘子。
听到小丫鬟的话语,一行人哪里敢不从,连忙就停下了车子,自有仆从与仆妇先行进到了亭子里简单收拾打扫了一番,又将亭子内的石凳上铺上了厚厚的垫子,这才敢情自家小娘子下车来。
“小娘子慢些。”
之前说话的小丫鬟伸手去扶一道浅碧色的身影,下车的时候,这身影的主人腰肢微弯,恰好露出优美的曲线来。
“小娘子的脸色有些潮红,莫不是吹了风吧!”年纪大些的仆妇上前看着女郎的脸色,心下有些担忧。
女郎的年纪比小丫鬟大不了太多,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妙龄。这时候女郎的面上微白,唯独两颊处生出些红晕来,看起来的确像是发烧生病后才会出现的模样。
“没,只是在车上闷得难受,并没有着凉,大家不必为我担忧。”女郎年华正好,面容也是姣好怡人,最重要的却是身上一股子淡淡的书卷气,衬得她愈发娇柔了。
被丫鬟和众仆妇引着进了亭子,女郎目光扫过那匾额上“春风十里亭”五个大字,不禁偷偷一笑,心想也不知是哪个书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