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南宋同行-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爪哇国也用胡椒交换大宋的铜钱。

    所以大宋人说,缗钱原为中国财宝,而今四方蛮夷通用之。

    这并不是夸张之词。

    这些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

    为阻止铜钱外泄,当时还有人提议,干脆关闭贸易港,中断与外商的贸易。

    这个二货的建议是在全方位的大踏步倒退!

    幸好大宋还是有些常识的大宋,加上官员们个个敢发言,二货的生存空间不大。

    其实大宋的钱荒并不是因为铜钱短缺,换言之,铜钱的外流对钱荒或有推波助澜的影响,但绝不能说是导致钱荒的元凶!

    原因很简单,一是,人家也不是白得你大宋铜钱的,是用人家的物资和你交换的,换句话说。你大宋好做的生意基本上都是禁止民间做,自己玩垄断,弄了个十禁买卖啥的,那么人家的物资一定会被大宋政府卖更高的价钱了。

    所以。大宋政府获得的铜钱应是更多才对。

    二是,宋代政府投入市场的货币总量是非常庞大的。

    按广义货币供应量算吧,北宋时,宋政府每年的铸币量高达一二百万贯、二三百万贯,宋神宗元丰元年间还创下年铸币量超过500万贯的记录。

    按狭义货币供应量算吧。四川的铁钱、交子以及货币化的金银以及盐钞、茶引之类的有价证券及流通票据也是不少的!

    而唐代的年铸币量,高最也不到33万贯,就算明代近300年的铸币总量,还不及北宋元丰年间一年所铸的货币。

    北宋末年,大宋政府投放于市场的铜钱总量约有三亿贯,这个货币总量,是足以满足当时市民的交易之需的。

    就算是到了南宋时,每一年的铸币量虽远不如北宋,但政府发行了大量纸币支持市场的运转,当时的钱荒也表现为物贵而钱少。可见并没有发生通缩,总体的货币供应量并不缺乏。

    况且,大宋时期的商业信用工具也比较发达,大宗交易通常不必使用现金,而是采用赊买赊卖等方式。

    比如张国安自己送给大宋的海盐及其其它货物,大宋政府一枚铜钱也没有掏,直接转手卖不说,他们给自己的也全是货物啊。

    那么大宋的铜钱哪去了?!

    没有大宋官员裹着铜钱跑吧?

    更没有拿铜钱去买外国国债,再回馈去人家买货物的钱吧?

    那么怎么大宋也出现了,铜钱难挣。物价还高的情况呢??

    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物质是不灭的,它们一定去了一个地方。

    很简单,民间大小商人都给囤积了!!

    换句话常识性的说法。就是铜钱没有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

    民间大小商人也不是傻瓜,能再次挣钱的生意不做,非要把钱埋起来,变成铜矿………………根本原因是,大宋一直在搞国进民退的经济制度,而且乐此不疲!

    好做的生意。全让大宋政府占了,而且各个交通路口的拦头制交税法,进一步压低了民间投资的热情。

    根源在大宋的制度上!

    但是大宋全体上下没有一个比张国安更明白经济理论,他们使劲对着问题的表面发挥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这个真不是故意的,是真不懂。

    若是有人再囤积铜钱,算你恶意囤积了!

    这不是原话,大概的意思吧,南宋时,朝廷便出台了一个法令,要求命官之家存留见钱二万贯,民庶半之,其他的铜钱必须变换成金银、钞引之类。

    这意思是领导干部带头,群众跟上,把铜钱拿出来花吧。

    但是无法有效监督的行政命令都是笑话,这就好比大宋政府说:看盗版是一种违法行为!

    但是盗版者会冷笑道:你来抓我啊。

    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大宋后来也发现这样不起作用了,便又冲着问题的表面下功夫了,铜钱不够,我多印交子吧,怎么也要钱钞流通啊。

    完了,纸币作为信用货币,如果国家超发,就会迅速贬值,南宋后期的会子就贬值得厉害,第一界会子可以兑换近800文铜钱,发行到第十八界时,也就是南宋后期,每贯会子只可兑换铜钱不到200文。

    这便导致出现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人们拼命花掉纸币,贮备铜钱,反而又让物价上涨了。

    但是大宋政府的行政对策有的是!

    一是实行严厉的“钱禁”,即禁止铜钱外流,禁止民间私自毁钱铸器,限制民间储藏铜钱。

    这一思路有点像那面世界楼价高企不下了就采取“限购”措施,看起来是对症下药,实际上经不起经济学的考验。

    还是那一句话,大宋朝的钱荒并不是因为货币总量供应不够,而是货币循环过程中出现的“短缺假象”,货币囤积了,沉淀了,主要大小持币者投资愿望不旺盛,这说明经济制度上出现了一点问题,找出原因来解决它,肯定行。

    可惜的是,大宋的领导人虽然有非常明显的重商主义倾向,但是经济学常识却很欠缺,而且比较迷信行政调控的力量,于是将市场的调节机制当成了造成钱荒的因素加以严厉限制,一边厉行“钱禁”,一边铸币放水,加大流动性的供应。

    结果导致铜钱的购买力下降,而“钱荒”却一直没有解决好,更要命的是铜钱难挣不说,物价还高。

    大宋的民间不缺钱,张国安用奢侈品换出来多少钱钞了?!

    张国安接着先前吴大鹏给大宋开出的实行工业化的一个药方外,又给大宋开出了另一个药方,必须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

    但是,张国安写下了几条后发现,这些全是动了赵家人的核心利益………………他相信,自己要是敢提出来,有人会在分分钟钟弄死自己。

    可拉倒吧,另想办法!(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张国安的招商报告

    大宋的民间真有的是钱,但是大多是窑藏铜钱。?要看?书1ka?nshu・cc

    他们窑藏的铜钱使后来的元、明、清都够用了。

    不信就去那面的集邮市场看看,大宋版的铜钱,除了极个别的,基本上是白菜价。

    这些钱来自己他们达的商业。

    不提其它的工艺品,或者初级工业品,就是他们的丝绸、瓷器、茶叶这传统的三大项打败世界无敌手,为大宋换回来了大量的物资。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他们的产品对世界其它地区来说,也是奢侈品。

    他们必须不停地找新的销售地方,要不然很容易在一个地区饱和,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能远远地到达非洲东部的原因,可惜的是,无法再走一步。

    但是那些挣到了钱钞的海商们,他们在大宋除了购买田地之外,没有办法进一步投资了。

    好做的生意都被大宋政府做了!

    他们除了在吃、住、用三样上过上了奢侈的生活外,他们手里的钱钞没有用处了,只能囤积起来。

    囤积钱钞,只能是囤积优质的铜钱,不可能是劣质的,所以市面上的铜钱就会越来越少。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他们把囤积的铜钱拿出来!

    行政命令或是恐吓逼迫都不是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扩大投资管径。

    张国安随手就在纸上写了几条。壹看书w?ww?・1?・cc

    先就是围绕流求北部地区做一点文章。

    第一大项就是硫化染料。这种化工染料除了缺少红色、紫色外,其它的颜色都远比这个时空的植物染料要浓,要正,而且抗掉色。

    染料一定会成为这个时空的一个挣钱利器。

    有的民族,比如高丽民族说自己是天生喜欢穿白色的民族,其实这很可能与他们缺少染料有关。

    植物染料太容易掉色了,那样太难看,所以,好不容易印染好的,都是要陪葬的。可见是多么看重。

    第二大项是与硫磺有关的农药或化肥。

    当然,很可能这个要自己先行建厂,只要让那些商人们看到甜头,他们一定会跟上。拿出宝贵的铜钱来投资。

    第三大项就是有关硫磺的提纯和加工有关硫磺的药用品。

    张国安想到这里,自己不由得就想吸烟了。

    那些经过复烤的烟叶都摆放在阴凉通风之处进行天然酵,他去挑了一张来,用炭火重新烤干后细细搓碎了,拿出早就雕好的烟斗。捺实了,然后用炭块点着。

    第一口,他没有用力吸,而是刚吸到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