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企业之殇:竞底-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再低的工资,和长得不能再长的加班上,竞底所依赖的资源,在长期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工人加班时间是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而工资太低则将影响打工妹们的生存,这些底线都是非常明显的,它的竞争资源是不可持续的。但在整体的竞底中,不排除局部的竞优。李志强的加重块故事,是整个竞底中的局部竞优,因为研发加重块虽然靠的是不眠不休的加班和苦熬,但在研发定型后,这种智慧成果显然可以大规模地持续使用。由于竞优的结果可以大量被复制使用,因此竞优能造就伟大的企业和伟大的企业家,如微软和比尔盖茨、ib老小沃森、沃尔玛和山姆沃尔顿,因为他们的事迹是可以见光的,可供人学习的。而竞底是难以持续的如任正非不可能把毛巾永远拧下去,郭台铭的手下血尿多了,也会开溜,不开溜也得住院,靠竞底成功的经验,是不可普遍推广的:1竞底经验见不得光。李志强能自豪地四处吹嘘我的打工妹一天能干16小时吗柳传志能到处推广联想的成功利益源于彻底的价格战当然不能所以,中国历史上没有关于成功人物的成功理论,只有他们的成功事典。谁敢把李世民杀兄弟,夺父亲皇位的事例,总结成理论教育后人当然不能2竞底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竞底精神。如任正非在搞万门程控时,不成功就从五楼跳下去的决绝。这种竞底精神是很难通过学习得到的。

    第22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

    由于竞底经验的不可推广,中国很难像竞优社会那样,出现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只会出现过眼烟云般的、以规模取胜的成功企业,和一些后人看不清面目的知名企业家。胡雪岩和盛宣怀是近代我们看得清面目的两个知名商人,人们知道他们的成功,取决于他们的官商勾结玩得最有成效。但对现代人而言,官商勾结显然是灰色的,因此现代中国商人着意用文化、理念等等涂抹自己,让世人只看到他们想示人、能示人的一面,但实际上,这一面很难让人看清真实的全貌。案例:日本经济起飞时期的管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日本受儒家思想影响也很深。但实际上,日本人最信奉的是神道教,其次是佛教,儒家思想也许只是他们在中国人面前作秀的一个道具。日本政要不顾中国人感情,时时参拜的靖国神社,就是神道教最大的国家神社。作为日本国教的神道教,其最高宗旨就是武士道,武士道的本质是武士可以随时为效忠主人献出生命,尽管普通的日本人不是武士,但武士道却是他们骨子里的信仰。中国人对武士道最直观的记忆是剖腹自杀,那血淋淋的场面,虽然日本人感到无比凄美,却充满了竞底色彩。也许正因为日本人有如此强烈的对内竞底特点,在他们经济腾飞的20世纪5080年代,日本人的管理反倒没有太多竞底色彩。可以说,他们的竞底早已内化了。只要看看世人对日本企业界的评价,就可见一斑:官民通力合作体制、稳定的劳资关系、充满敬业精神和忠诚的高质量的劳动力、从长远观念考虑的积极的设备投资、终身雇佣、通过轮换制进行内部晋升、论资排辈的工资制度、以信赖为基础的集团主义、通过长期评价来形成熟练技能、重视人际关系的经营理念凭借这些手段和常常引发过劳死的竞底式苦干,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从1950年的仅为美国的113,追赶到1980年的接近12,叫嚷着要收购美国,使美国人大为震惊。

    第23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

    但美国毕竟拥有强大的竞优实力,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通过it技术的创新,将日本人的攻势打了回去。海内外有太多的短见的经济学家,常常将美国这次打败日本,归结为1985年美国压迫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他们之所以短见,一是因为这些经济学家大多没有经营过企业,没有体验过企业家头脑中的决策过程,他们喜欢从报表中研究企业。但报表显示的是决策结果,而决策过程中企业家头脑中各种方案的博弈,他们是看不到的。二是经济学家缺乏自然科学家的实证精神,只要结论符合他们的常识和感觉,就容易流于人云亦云。实际上,日本人为何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广场协议呢是美、德、英、法等列强用坚船利炮威逼的结果吗显然不是。关键是因为日本人知道:自己的成功主要来自于竞底,自己的竞优能力不如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日本产业得以腾飞的所有核心技术,都是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因此日本人不得不在广场协议上签字,认可自己屈居老二的地位。案例:中国人利用潜规则竞底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竞底。而竞底的方式五花八门,潜规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竞底利器。潜规则是吴思创造的词汇,他在同名的书中写道:河南省开封地区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的领导人大量批条子,把国家按计划分配供应的平价化肥批给了自己的私人关系。他们的关系又将平价化肥高价转卖,转手之间,关系就生出了暴利使我惊讶的是,那些我以为应该掩藏起来的类似贼赃的条子,居然都保存完好,就像机关衙门里的公文档案,内部人似乎也没有见不得人的担心你想看吗请吧,这有一大摞呢。而且,哪一层可以批出多少条子肥,每一层中谁有权力批多少条子,圈子之外的哪个领导的条子有效,哪个领导的条子不灵,这一切都是有规矩的。这些显然不符合明文规定的事情,内部人竟安之若素,视为理所当然。在采访将近结束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第24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

    操作潜规则的人,显然是对遵守显规则的人在竞底,在中国这种事屡见不鲜。小到春节的火车票私下流到关系户手中、医院对熟人的照顾;大到禁止民营企业进入高利润的垄断行业,中国人早已习惯于被潜规则竞底。不得不遵守显规则的人们,在无奈之余,也削尖脑袋,争相进入能够操作潜规则的行列。中国人渴望成为人上人,其目的就有:一、避免被潜规则竞底;二、能用潜规则向他人竞底。案例:索尼的竞优之路与联想的柳传志下定决心,要跟在别人的成功后面竞底不同,索尼最开始的创业之路,颇有竞优特色。索尼的创业人之一井深大在回顾成功时说:索尼公司成功的关键,以及一切事物成功的关键是,千万不要跟在别人后面走。1946年,战败后的东京满目疮痍,39岁的井深大对20个年轻人宣读自己的创业计划: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技术人员应以执著的信念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最佳的技能力求成为工程师乐园的东京通信株式会社,就此成立井深大是个技术高手,他找来比他小13岁的盛田昭夫做搭档和投资人。盛田出生于酒业世家,10岁即被父亲强制参加家族企业无聊的董事会会议有意思的是,香港李嘉诚也这样训练他的孩子们,但盛田最终被电子业吸引,违背了父亲的殷切期望。他的梦想是:我们要开创一个市场,而不是去附和既存市场。开发磁带录音机的故事,很能说明索尼的竞优精神。1949年,井深大在美军办公室看到了美国制造的磁带录音机,索尼当即决定制造日本还没有的这种设备。他们经过研究,认为凭自己的技术制造录音机并不难,难的是制造磁带。如果只卖录音机而不卖磁带,必然把最赚钱的生意拱手让给别人。而当时日本没有任何人懂得磁带制造技术,也无法从美国进口,只有自己研制。日本没有做磁带的超薄塑料,他们开始只有选优质纸张作为磁带的基带,效果自然十分差。

    第25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

    但随着研制的深入,录音质量逐步提高,并开发出更好的塑料磁带,开创了日本磁带产业。1950年,索尼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录音机,重35公斤,售价为500美元。如此巨大而昂贵的东西自然无人问津,公司陷入绝境。盛田放下技术工作,专做销售。他分析了滞销的原因,充分认识到要推销商品,必须找到真正理解这一商品价值的人和部门,让他们了解这个商品的价值所在。他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由于战争的影响,日本所有部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