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旅明-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后世,经过改良的马铃薯亩产可以达到3000——7000斤。是的,这不是放卫星,有些地方亩产万斤也不稀奇。

    而穿越众这边由于各方面条件跟不上,所以马铃薯的亩产通常在1500——1800斤左右。当然,就现有条件来说,这个产量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了,不能奢求更多。

    红薯的亩产和马铃薯差不多。这两种作物不但能现吃,还能给食品厂提供原料淀粉,用来制作各种易储存的食品。

    至于说玉米。。。。。。在后世,台湾的玉米产业走上了另一条路: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是一种超甜玉米。皮薄、汁多、可以直接生吃,薄薄的表皮一咬就破,汁液满溢,就像水果一样。

    穿越众自然不会种这么小资的东西——适合大田种植的普通玉米才是他们的菜。

    另外,除了大田玉米外,在水土适宜的金门岛,粮食公司也安排开垦了高粱和玉米田——后世的金门高粱酒赫赫有名,喝完头不痛,是很不错的台湾特产。

    。。。。。。

    以上三种作物,就是穿越众从明国大批移民的底气所在。这些高产速生的农作物,再加上从杭州和南亚收购的稻米,一波波抵挡住了吹气球般膨胀起来的人口。

    偏居一隅的大金龙帝国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根源就在这一望无际的农田中。

    梁乐天他们沿着土路,在大田中穿行了好久才赶到接近中央山脉丘陵地带。

    这一路上景色很单调:除了新开的大豆田,就是正在茁壮成长的主粮田,剩下的都是光秃秃的撂荒田。

    由于这边肥料不足,所以耕地在种植一两季后,通常会撂荒一两年时间用来恢复地力。这种方式在后世的大农场里也经常使用,无论是化肥使用过多的板结田,还是地力不够的普通田,都可以通过撂荒的方式来恢复地力。

    。。。。。。从赤崁区政府出发向东,差不多40公里路程后就是丘陵区。而这里就离中央山脉不远了。

    山区的土层下方是砾石层,所以丘陵区的耕地面积为零。或者说,在开发完平原中部适宜耕作的那几百万亩地之前,这里不会有人来种田。

    那么既然如此,梁乐天他们跑来干什么呢?

    丘陵区有水利工程。

    中央山脉是台南所有溪河的发源地。而临近中央山脉的丘陵区湖泊改造工程,则是今年以来农业部的重点工程。

    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是怎么拔高都不为过的。而一直以来农业部门和基建部门,包括之前的大办公室,在水利方面也是投入了相当多资源的。

    关于水利,这还不仅仅是农业方面一家的问题。穿越众是在水利方面吃过大亏的——就在几个月之前,第一个非正常死亡的穿越者陈有光,死在了夏季的暴风雨中。

    经过那件事之后,原本还算稳扎稳打的水利建设顿时提高了一挡速度。领略到17世纪原始风暴威力的穿越者们,迅速调集了大批人手和设备开始增修水利。

    之前已经修好的农田干渠统统拓宽,之前只是清掏休整了河道的小溪小河统统加宽加深,像新港溪这种干流,基建总公司甚至调来了小型海底捞开始挖沙拓整。

    在一系列农渠和溪河水利工程大肆开挖的同时,有关于彻底解决台南水利问题的中央山脉系列水库工程也被提上了议程。要知道,之前因为需要动用的资源太多,原本的大办公室是打算过两年再修建上游水库的。

    而梁乐天他们今天来视察的,就是系列水库工程的前奏节目:丘陵区湖泊改造工程。


………………………………

第320节 水利

    如果单从辨识度来说,那么梁乐天和米硕这两个穿越者,大概是移民最熟悉的人了。

    因为从明国来的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农民,这些人在一开始往往会被踢到农业或者基建行业去干活,所以他们经常能在田间地头看到二位。

    于是当电三轮从远处驶过来时,正在忙碌的工地上顿时就传起了消息:“蓝头骡子来啦!”

    很快,得到消息的工头就从简易工棚里跑了出来。

    工头姓张,四十来岁,是少见的懂数学的明国工匠,所以他来到大员后很快就当上了工头。。。。。。平时顺便再补习初中几何。

    这个职位已经算是建筑总公司的中层干部了,所以他肯定认识梁乐天和米硕。见到两位老大从蓝头铁骡子上下来,张工头急忙上前招呼:“梁大人,米大人,您二位来啦!里边请,里边请。”

    梁乐天哼了一声后,一边对着前方眺望,一边问道:“老总在吗?”

    葱翠苍绿的茫茫丘陵底部,几块镜子一般的大小湖泊点缀在天地间。大批的建筑工人正在湖泊之间的洼地上忙碌,突突作响的煤气铲车担当了改造自然的主力,每一铲下去就会有一辆人力车上被装满了土。

    看着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繁忙景象,梁乐天不由得感慨连连:“水库这玩意真是费事啊!”

    。。。。。。

    台南平原水量丰富,永久性和季节性的大小水洼湖泊很多,尤其在靠近山脉的丘陵区,湿地,沼泽和湖泊遍地都是。

    这里就凸显出了水利的重要性:想要将平原变成粮仓,就一定要做好水利工程。

    后世的嘉义一带有7几座大小水库。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本工程师八田与一在1920年设计建造的乌头山水库系列工程。

    乌头山水库坐落在大员北方的嘉义地区,位于中央山脉余脉,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灌溉工程,历时7年才彻底建成。

    这个工程的核心建筑是“嘉义大坝”。整个堤堰在建成后长1273米,高56米,蓄水量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吨。

    八田与一在施工时,不但调动了大批工人,还使用了蒸汽铲土机,压力喷水机,砂石运输车等等一系列在当时算得上先进的工程机械。

    水库建成后,当即就将下游15万公顷(220万亩)的田地变成了旱涝保收。。。。。。而这座水库,同样也是穿越众念念不忘的台南终极工程。

    事实上自从当初大办公室成立那一刻起,深知民以食为天的掌权者就拿着谷歌地图的台南复印件扔给了建筑部门:“去勘探这些水库的情况。”

    结果很快就反馈了回来:除了几个小型水库外,其余类似乌头山水库这样的大型工程,没有5年的工业发展建不起来。

    这个结论是科学的:中大型水库需要挖掘巨量的土石方,还需要巨量的混凝土,钢筋,工程机械,建筑工人。以当时窑区工业园那点可怜的生产能力,根本不能满足要求。

    于是这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毕竟当时大伙才来到这儿不久,窑区连水泥窑都没建呢,别说大水库,小水库都力有未逮。

    然而过了一年多后,当时间来到1628年的7月份,狂暴的山洪和大雨顿时就让21世纪来的人们领略了一番17世纪的狂野。

    然后就是痛定思痛,大办公室在雨季过后,迅速,立刻,马上有点神经质的命令建筑总公司开始修建水库。

    还是那句话,水库不是那么好修的。

    一不小心就接了一票大活的建筑总公司,在愁眉苦脸地评估完现有工程技术能力后,只能战战兢兢地告诉台上诸位大佬:眼下只能先拓宽各处渠道溪河,然后再择机修一两个小水库练手。

    于是“1628台南综合水利工程”就这么匆匆上马了。

    劳累梁乐天他们今天跑了几十公里来视察的,就是这个水利工程的核心项目:镜面水库。

    镜面水库在后世是一座小型水库,水源主要来自曾文溪与菜寮溪溪水。在7座水库中,镜面是最小的一座。

    17世纪的镜面水库原址,是由丘陵区的一系列湿地,树林,和大小湖泊组成的。建筑公司经过勘探后,发现这里的施工条件勉强能达到要求,于是决定将这些湖泊清掏深挖,然后连接到一起,最后再筑一道坝体完事。

    梁乐天现在看到的,就是在几个小湖中间正在进行深挖施工的建筑队伍。

    将近2000人的大部队组成了十余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围绕着一辆工程机械在工作。

    这些小组有跟在伐木机身后砍伐树林的,也有跟在挖掘机身后放空湖水筑临时堤坝的,最多的则是推着小车,在铲车周围等着运走土方的。

    大批的人和机械散布在山水之间,像一群群黑色的蚂蚁——使用就地砍伐的新鲜木材做原料的煤气工程车,冒出了浓浓的黑烟。

    。。。。。。

    站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