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最大限度节省甲板空间,有光号的炮位上这次并没有安装占地面积很大的圆形滑轨,而是用炮井取代。
炮井的位置就在炮位下方,是由钢铁加强筋和滑轨系统组成。当头顶的火炮发射以后,巨大的后坐力就会顺着钢索和滑轨系统传递下来,这时候滑轨间安放的阻铁就会象电梯一样被强行升起,以便消耗掉火炮的后坐力。
炮井是极其先进的系统,它可以完全抵消舰炮的后坐力,使得炮组在急速射时无需再一次调整炮位:环形滑轨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而且炮井的存在,还减少了炮组人员的数量。通常来说,一个陆地拿破仑炮小组,标准的炮组人数应该是6—8人。
人数多的原因就是重量:无论是行军还是放列,射击,炮组人员都需要随时合作移动火炮沉重的驻锄,并且在身后的弹药车之间来回移动。
而现在有这套系统后,有光号上的炮组人员顿时就变成了3+1组合。3人在甲板上负责一系列简化后的射击程序,而炮井中的成员则负责替补和往头顶输送弹药。
总之,解决了后坐力,甲板上就可以变得简洁和整齐。所有炮位在指挥楼上的步话机和高音喇叭指挥下,不但可以齐射,还可以分成2组分别射击不同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敌方的中式船能突进到有光号300米范围内。。。。。。除非敌船数量很多。然而穿越势力的船只,速度从来都不是问题,更何况还有逆天的螺旋桨来解决逆风问题,所以,敌人是无法摆出包围阵型的。
作为最大限度堆积火炮的代价,有光号也有弱点:桅杆。船上只有高度一般的主桅和前桅,没有后桅。这种设计,就预示着有光号是一艘相当重视燃料,轮机和风帆利用率几乎持平的机帆船。
要知道,之前那几艘驱逐舰,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用不到螺旋桨的。而有光号不一样:底舱大批的设备燃料和甲板上的武备,再加上减少的桅杆,使得有光号的顺风巡航速度只能保持在8节左右,而如果开动轮机的话,船速最高只能达到14节。
当然,这个速度足够用了,还是那句话,现在是17世纪。
。。。。。。
包括指挥楼里的电子仪器,机枪巢,以及辅助操纵船帆升降的马达系统在内,有光号所有的舾装工程,在船厂大批工人24小时不停的努力下,只用了5天时间便全部结束。
现在的时间就很宽裕了:海军接手新船后,至少能有10——20天的时间用来磨合和训练。而王晓辉这些人,也可以放下顾虑,正式以有光号为核心旗舰,设计剿灭海盗的方案。
………………………………
第228节 群贤毕至(一)
海风习习,碧空万里,洋面上满是风暴过后的水气味道——这东西后世叫做负氧离子,是城市里的亚健康人群需要花钱才能吸到的离子。。。。。。
时间:1628年7月10日晨。坐标:厦门岛西南角的中左所城外码头。
一身青色短袍,腰跨短刀,身型健硕,有着两撇浓眉的杜德伟,此刻正把臂站在缓缓行驶的船头,仍由海风吹拂着自己的发带,面上却毫无表情。
杜德伟今年27岁,是福建仙游人。杜家是小海商出身,其父早年间跑海时家业尚可,所以杜德伟少时便能入当地书院开办的蒙学读书。
然而在他15岁那年,其父死于海难,杜家于是家道中落,杜德伟也被迫走上了其父的老路:跑海。
在洋面上打拼10几年后,杜德伟如今也辛苦拉扯起了一支有20艘船的小股人马,自己当了掌柜。而今天他乘小船要去的地方,则是中左所外的中军大帐。
。。。。。。
自从郑大掌柜连败官军和红夷,攻陷铜山所和中左所以来,大批闽粤小股海盗纷纷来投,声势一时无两。而杜德伟杜掌柜自然也不能免俗:聚散离合本就是海盗常态,势大者举旗,力小者景从,买卖做完各奔东西,再正常不过。
而在随波逐流加入大伙后没多久,杜德伟突然听到了一股传言:郑大当家又要招安了。
讲真,他本人对这个关于招安的老段子还是满怀憧憬的:从10年前干海盗的第一天起,他就有一个招安梦。自小念过私塾,粗通文墨的杜德伟,始终忘不掉自家是正经人出身,要不是当年为了寡母和自家弟妹,杀人劫货的买卖,他打心底里是不愿做的。
而令他惊喜的是,这一次的传言居然是真有其事:不久前的一天,年轻的郑大龙头在中军帐召集全部大小掌柜们,当众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去福州和官府大老爷面议招安事。
不提事后各路掌柜们纷纷扰扰吵吵闹闹,就杜德伟本人来说,这的的确确是好消息一条。所以,两天后的清晨,他还专程驾船去给大掌柜送了行。
。。。。。。
不料大掌柜就此一去不复回。
从各家掌柜埋伏在福州的探子传来消息的那一天起,中左所附近的海盗大营就开始变得混乱起来——探子们是陆续在6月下旬,郑芝龙船队从福州出发后的那几天里乘船从福州码头回到中左所的。
福州距离厦门的直线距离只有200公里,换算下来也就100多海里,即便是再慢的船队,3天功夫爬也爬回来了。。。。。。然而直到后出发的探子们陆续回来,所有人也没见到郑家船队的踪影。
到了7月5日之后,各种谣言便再也压不住了——因为被掌柜们疯狂撒出去再探的大批人马,从福州城溜了一圈回来之后,还是不见郑家船队的踪影。。。。。。
海盗们是没什么信息管制概念的,所以当这一次的大批探子回来后,舆论市场顿时就开了锅,各种各样的真假消息开始大行其道。
有说是熊文灿当日借着送行的当口,封了福州内外城,暗中调齐抚标精锐,将郑芝龙一伙围杀在了福州城外,当时杀声震天,城南码头上血流漂杵。
也有说大掌柜先是被熊文灿引进大帅府,然后熊某掷杯为号,大掌柜当下里就被两厢冲出的伏兵捆缚,这之后熊文灿先是当众宣读数条郑逆大罪,然后请出御赐的尚方宝剑,就地斩了大掌柜的颈上人头。
。。。。。。一干讲故事的人绘声绘色,听故事的人全神贯注,恍若亲临。
最接近真相的一条传言是:郑家船队在外海遭遇了官军大队人马的伏杀,全军覆没。
然而偏偏是这条传言在海盗高层这里最没有市场。要知道,现如今能在中军帐里有一把交椅的掌柜,无不是手中有百条船以上的大帮首领,这些人消息灵通,精明强干,所以绝不会相信此等谣言。
掌握着第一手最真实信息的大帮掌柜们,现如今普遍倾向于最平淡的那条答案:郑家船队在外海遭遇狂风,全军覆没。
。。。。。。朱八八说过,刨除所有不可能的答案,剩下的那条就是真相,无论它多么匪夷所思。
掌柜们也是这么想的——尽管狂风将5条大福船800人马全数吹没这种事听上去有点低概率,但是这个结局在他们看来,就是眼下唯一合理的答案。
因为他们知道熊文灿是无辜的:当日熊大抚台出城依依送别芝龙的场面掌柜们很清楚。还是那句话,熊文灿在占尽优势的福州城里没有动手,那么在洋面上动手的可能性就是零。。。。。。官军那点人船要是有这个本事,还用得着招抚郑芝龙?
所以,在掌握第一手信息的掌柜们这里,逻辑是很清楚的:郑家船队就是遭了海难,除此之外再无解释。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郑家船队依旧消息全无的情况下,局面反而清晰起来:郑芝龙已死,此事大部分人已经认定。到了这时候,还聚在中左所的大小掌柜们要是再不晓得为手下弟兄们找条出路,那就是弱智了。
于是乎原本象征着威仪的中军帐,从7月初开始就成了菜市场,各路掌柜们每日里争吵不休。而随着时间推移,当郑大龙头生还的希望彻底被掐灭后,近几日已经到了摊牌的时间——人们彻底失去了耐心。
“呼。。。。。。”想到这里,站在船头往中军帐方向驶去的杜德伟,禁不住还是长叹了一口气——郑芝龙的死,使得杜德伟这个海盗小头目借壳上市的美梦再一次破灭,着实令他扼腕。
。。。。。。
在郑芝龙接受招安之前,17世纪的厦门岛,只是一所普通的岛屿,岛上按惯例有一些渔民和卫所军奴在生活,并不繁华。
历史上郑芝龙在当了海防游击以后,通过占据中左所城,打击月港的进出口贸易,强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