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一章 我饿
张松汉十三岁了,站在衣柜镜子前,看着自己干瘪的身体,捏了捏上臂鸡蛋大的肌肉隆起,用力挥了挥手掌,扭头看向门框上自下向上的一道道刻痕,气哼哼的嘟囔了一句:“娘说,我还能长一截,要长到十八岁呢,我不算矮!”
抓起上衣穿好,摸了摸肚子,拿起土筐走出了家门,向村西大步匆匆的急行。到了西边的村口,看见李家的二婶正在背着干柴走进自家的院子,高声的打招呼:“二婶,准备晚饭呐?锁子在家吗?”
“他写作业呢,你写完了?这是去哪啊?”
“我还没写呢,去田里接我娘回家。”
像这样的招呼,每天都有,村子里一百多人,都有自己要忙的生计,张松汉只知道不这样忙,就要挨饿,年龄相仿的十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玩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找吃的。
很快就要到冬季了,家里忙了一年,只有这个时候才是统计收成,计划着怎么安排糊口,怎么出外捕猎,怎么统筹粮油钱财的收支。
老爹是个村长,这个时间一定是在带领着四十几个爷们抢收,赶在第一场霜之前,把粮入仓,菜入窖,而后还要等结冰了,网鱼晒烟垛柴等等,要一直忙到腊月,才等收公粮的发了钱,有个安稳的空闲喝小酒。
女人和孩子这个时间就是去抢收完的田里,捡拾遗落的粮食和采集野菜,如果家里没有这些弥补,是会被村里人嘲笑懒惰的,也缺少餐桌上的一味吃食。
村子东高西低,出村向西行了三里左右,跨过一条水沟,是张松汉家的粮田,娘亲此时正蹲着在田里一边移动一边收捡一切可以吃食的东西,极小的麦穗,野酸根,野荟菜,紫伦果……身上的搭兜后面的已经装满,看见张松汉就远远的喊着:“儿啊,去南边找找,那边还堆了一些,用筐收了。”
“嗯”答应一声,张松汉就寻了过去,收拾干净装在筐里,他就跟着娘,有样学样的采集。
“这紫伦果,咱家田里今年长出来不少,我估摸着能采二十多颗呢。”
“刚刚看到一棵吊兰,你千万记得不要和别人说起,这样的好东西十几年没见了,这颗吊兰我准备等过年那天再来摘,刚刚用干草盖住藏起来了,以后别没事就过来看,小心让别人疑心。”
就这样絮叨着,张松汉看着娘亲四十多岁的脸庞上深深的皱纹,心里有点发堵,低声的回答“我知道,大哥小时候见到过一棵,还没等过年,就让山里的武士摘了去。”
“可不是,要不然,你大哥早就可以成了武士,哪像现在,整天就知道哄自己老婆。”
“娘,我咋从来没听说过别人家也发现过吊兰?是不是咱家这块地特殊啊?”
“这可不能乱说,心里知道就好,我告诉你,你爷爷就是在咱家这块地的田里采了两棵,到了山里以后,虽说不是修炼的材料,可也换回来一百八十金币,要不然,咱家哪有这么大一块田地。”
一百八十金币啊,那得买多少粮食啊,想着想着,张松汉的肚子咕噜噜的叫了一声,有点不好意思的嘀咕:“娘,我不是真的饿了,等一会回家吃了饭就好了。”
刚说完,就见娘亲从衣服前襟里掏出一块杂面饼,忙说:“娘,我没那么饿,这是你从家带的,你吃。”
“傻儿子,娘中午吃过了,知道你放学回来要下田地里来,这是娘给你带的。”
接过杂面饼,张松汉注意到娘亲的手上有一道裂口,带着血色,衬着粗黑的手指,像割裂的树皮,忙拉着娘亲的手用嘴吮吸:“娘,疼吧?”
“傻儿子,哪能不疼,等你再过五六年长大了,娘就可以享福了,现在不碍事,回家抹点蛙油就好了。要是明年你能进山,娘和你爹就好过多了!”
晚风带着泥土的香味吹乱了娘亲的发丝,张松汉咽下最后一口,抓了一棵酸根嚼着咽下汁水,把娘亲身上的搭兜挂在自己肩膀上,在地里插了一根草杆做记号表示明天从这里做起,扶着娘亲站起来,拍打一下灰土,向村子走了回去。
身后的落日照的后背暖洋洋的,还有一点发烫的感觉,追着自己长长的影子,母子边聊边走,活动开了筋骨,也越走越快,“娘,那棵吊兰在哪堆干草下面呢?”
“就在你收起的那一堆产出旁边,你可得记着,不要没事就去看,万一让人疑心了发现了,就啥都没指望了,记住没?”
“娘,你放心,我没那么笨。再说了,还有二十多颗紫伦果呢,除了咱家留点干果做发酵剂,剩下的也不少于十颗吧,能换五六个金币呢。”
“唉……山里的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发现咱们这里有紫伦果和吊兰蛙油什么的,就不许你爹他们这些汉子去西边打猎捕捞,虽说收入多了,可这吃食只能去南边草甸和东边的林子里去找,那边哪有好东西采集啊!”
“娘,不让去西边也好啊,我听着爷爷他们说那些死人的事就害怕,现在,山里人给立了学校,我能学好多知识,而且换回来的金币虽说买不到粮食,可每年去镇上还有县里能买好多以前咱们换不来的好东西!”
“也是,哪能样样好都给咱们占了,这县里除了连池镇和县学,就咱们和平镇有个学校,呵呵……可不像我和你爹,一个大字也不认识,等你有了学问,哪怕不能进山修炼,也能去县里谋个差事,吃公家饭,这辈子还能找个好媳妇,我也就知足啦!”
进了村西口,正看见李锁在自家院子里喂猪,张松汉不由的兴奋起来,跳着脚喊:“锁子,今晚去东林子捕鸟不?”
“还去啊?明天吧,昨晚网破了,我还没补好。”
“没事,你明天补,先去借四叔家的网来用。”
李二婶开门出来:“张大嫂,大哥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啊?比往日里迟了些。”又对李锁说:“我刚刚边做饭边把网补了,别去你四叔家讨人嫌。”
说着家常话,没几句便走进了村子,唯一的村路上三三两两的遇到收工回家做饭的女人和跟着的孩子,说笑着走着,半里路长的村子就到了东头。回头看着低处的村西,最后一缕夕阳映着炊烟泛出淡红淡蓝的色彩。
“娘,你去做饭,我写作业去,爹和爷爷就回来了,我饿……”
………………………………
第二章 吊兰
张松汉最喜欢的课程是生物学,那里面有太多从未听说过的知识,从人体到动物,从微生物到植物,目前学习的内容只是基础学科任务,再有几十天,考核合格后就可以学习中级内容,仅仅是基础学科任务,张松汉就学了八年,和平学校和其他的地方的学校,按老师的讲解,都是一样的学习内容,但是,每年的考核如果不能通过,那么就不能继续下面的学习,要留级继续学一年。
除了生物学,还有语言学、数学、美学、武学、物理学、化学、哲学等。
张松汉从来没有因为学业留级,自然是因为他家是村里唯一一户有私产的,他不必像别的孩子那样,大量的时间用于劳动贴补家用。村里的成年人也盼望能培养出来一个人才,互相之间也尽力的帮衬他这个最聪明的孩子。附近一共九个村子,三千多人口,读书的孩子只有五十多人,八个年级里面,每个年级都有四五个老师,第八年级总是学生最少的,除了必学的前三年级,到四年级以后,就会有孩子放弃继续学习。
因为从四年级开始,越来越难通过考核,例如四年级语言学开始学习不同的语种,数学开始学习微积分,开始学习哲学等等。张松汉把物理学中关于核聚变的可控计算完成后,合上课本,爬上高高的墙壁,把各种参考书籍归类放回原位,走出书房,来到一楼的大厅,发现老爹和爷爷还没有回来,他放学时吃的那个杂粮饼早已经消化干净,肚子又咕噜噜叫了起来。
此时,窗外已经昏黑,点点的星光已经浮现,张松汉抓了两个杂粮饼对娘亲说:“娘,我去捕鸟。”娘亲正在给厨房的电源更换电池,头也没抬的说:“别太晚,快入冬了,小心有储冬的野兽游荡。”
“娘,放心吧,我带着电网枪呢。”
出了家门向东没走多远,就看见树下黑暗中站着的李锁,“等了一会了?走……”
“没等,我刚刚到你就出来了。”
“好,我带了两张饼,吃着!”
走出了五里路,就到了黑压压的松林,架网,打开便携冷光灯